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国学

作品数:27 被引量:27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矿床
  • 13篇成矿
  • 8篇斑岩
  • 6篇钼矿
  • 6篇路口
  • 6篇鸡头
  • 5篇流体
  • 5篇成矿流体
  • 4篇同位素
  • 4篇包裹体
  • 3篇低温热液
  • 3篇地质
  • 3篇多金属
  • 3篇多金属矿
  • 3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3篇浅成
  • 3篇浅成低温
  • 3篇浅成低温热液
  • 3篇热液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有色金属矿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青海省国土资...

作者

  • 27篇宋国学
  • 17篇秦克章
  • 15篇李光明
  • 7篇金露英
  • 6篇李真真
  • 5篇刘铁兵
  • 5篇申萍
  • 3篇沈远超
  • 3篇孟磊
  • 3篇赵超
  • 2篇代华五
  • 2篇张夏楠
  • 2篇王乐
  • 1篇杨言辰
  • 1篇佟匡胤
  • 1篇庞绪勇
  • 1篇魏锦萍
  • 1篇潘鸿迪
  • 1篇卢洁瑾
  • 1篇李成凯

传媒

  • 10篇岩石学报
  • 6篇矿床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新疆地质
  • 1篇第九届全国矿...
  • 1篇第十届全国矿...
  • 1篇第四届全国成...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北段富林矽卡岩铜矿床成因:印支期含矿岩浆源区特征、蚀变矿物学及勘查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新近发现的印支期富林矽卡岩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区新林镇东约90km。矿区发育与成矿直接相关的花岗岩和侵入花岗岩中的花岗斑岩,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与古元古代兴安桥组大理岩和早奥陶世黄斑脊山组钙质粉砂岩接触带内。富林矿床矿化与矽卡岩密切相关,整个矿化过程可分为两期: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5个阶段: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氧化物阶段、早期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硫化物阶段,其中铜矿化主要发生在早期硫化物阶段。硫化物主要包括黄铜矿和黄铁矿,并含少量闪锌矿、方铅矿、斑铜矿等。蚀变类型包括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化、阳起石-透闪石矽卡岩化、绿帘石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绢云母-粘土化、钾长石化和局部角岩化。电子探针分析(EMPA)结果表明:矿区内的石榴子石属钙铝-钙铁榴石系列,主要为钙铁榴石,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以透辉石为主,闪石主要为透闪石、阳起石以及少量镁绿钙闪石和铁浅闪石,帘石为黝帘石-绿帘石系列。黑云母以镁铁黑云母和铁叶云母为主,绿泥石主要为密绿泥石和铁叶绿泥石,长石以正长石和钠长石为主。石榴子石成分剖面显示从核部到边部,石榴子石呈现出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交替变化的环带特征,且Fe^(3+)含量的逐渐升高暗示后期成矿流体氧逸度升高,结合黑云母Mg-Fe^(3+)-Fe^(2+)图解,说明富林矽卡岩型铜矿床形成于较强的氧化环境。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形成于~253Ma,花岗斑岩形成于~244Ma,为大兴安岭地区一期新的成矿事件。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花岗岩εHf(t)介于-1.60~2.23,花岗斑岩εHf(t)介于-3.53~1.90,二者均具有古老的两阶段模式年龄,结合前人对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认为富林花岗质岩石可能来自于松辽地块和兴安地块后碰撞背景下俯冲板片断离软溜
赵超宋国学秦克章李光明李真真金露英孟昭君张夏楠
关键词:蚀变矿化
阿尔泰南缘阿舍勒盆地泥盆纪火山岩中古老锆石的U-Pb年龄、Hf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0
2010年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育有NW向斜列的四个泥盆纪海相火山岩沉积盆地,位于北西端的阿舍勒盆地产有阿舍勒大型铜锌矿床,前人对该矿床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容矿火山岩的年龄尚未明确厘定。本文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微量元素,对阿舍勒铜锌矿区内出露的泥盆纪火山岩进行了研究。由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一组火山岩老锆石谐和年龄为1985±8.9Ma,加权年龄为2005±30Ma,代表了阿尔泰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形成时代,其Th/U值在0.25~0.90之间,εHf(t)为-1.4~8.5,平均值为3.3;另外一组新锆石年龄为408±8Ma,其εHf(t)为9.3,Th/U值为0.49,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特征,代表了早泥盆世岩浆活动高峰期一次火山活动时代。老锆石∑REE从最低的1015×10-6变化到最高的3486×10-6,表现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特征;本组锆石不同于正常岩浆锆石的显著特征是部分出现Ce元素负异常。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稀土元素Ce负异常特征综合显示,阿尔泰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可能形成于Columbia超大陆拼合聚集背景下,其物源来自强还原性地幔物质与氧化性地壳物质的不均匀混合。
宋国学秦克章刘铁兵李光明申萍
关键词:阿尔泰造山带HF同位素前寒武纪基底
西准噶尔谢米斯台铜矿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34
2010年
近年来,新疆西准噶尔金、铜矿床找矿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谢米斯台区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发现S24铜矿点.通过地质填图、地球化学扫面和深部地球物理测量,发现S24铜矿点存在火山机构,矿化受火山机构和区域断裂联合控制.地表圈出3个矿化体,发现地球物理异常达地下400 m,火山机构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矿化.经钻孔验证(孔深350 m),发现地下3层矿化体,估算铜资源量5×104 t.认为S24铜矿点具小型铜矿床规模,将其命名为谢米斯台铜矿.含矿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422.5±1.9)Ma.谢米斯台铜矿是西准噶尔地区形成于早古生代火山岩型铜矿.
申萍沈远超刘铁兵潘鸿迪孟磊宋国学代华五
关键词:西准噶尔火山机构地球物理异常
黑龙江多宝山矿田争光金矿床类型、U-Pb年代学及古火山机构被引量:33
2015年
争光金矿床(伴生锌)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多宝山Cu-Au-Mo成矿带南东端,构造上处于古亚洲成矿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成矿构造域的叠加部位。该金矿距北西向的多宝山铜金矿和铜山铜矿分别约为10km和5km,因此,深入研究其成矿时代、成因类型归属,理清与多宝山铜金矿-铜山铜矿的关系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争光金矿赋矿围岩为奥陶系多宝山组安山质火山岩地层,发育爆发相、溢流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沉积相等,且爆发相和喷溢相交替出现,具有喷发时期熔岩溢流与火山碎屑物的喷发交替进行或具多旋回火山活动的特征;根据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的空间展布及岩相变化特征,推测矿区内发育有古火山机构。受后期北西向构造影响,火山岩地层具北西向弱定向变形特征。含金脉系呈脉状、网脉状沿北西向、北东向及南北向构造产出;矿石矿物以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为主,金以裂隙金、粒间金和包裹金的形式赋存于上述硫化物中,部分赋存在石英中。综合脉系特征、矿物组合、蚀变类型、闪锌矿Fe含量等,本文明确提出该矿床为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对矿区内发育的成矿后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长石斑岩等脉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厘定争光金矿金成矿作用早于454Ma。综合判断争光金矿与多宝山含金斑岩铜矿、铜山铜矿同形成于480~454Ma受古亚洲洋俯冲作用控制的岛弧背景,构成完整的斑岩Cu-Au与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Au成矿系统。
宋国学秦克章王乐郭继海李真真佟匡胤邹心宇李光明
关键词:古火山机构锆石U-PB测年浅成低温热液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斑岩Mo-热液脉状Zn-Pb成矿系统硫化物微量元素的分布、起源及其勘探指示被引量:11
2015年
岔路口斑岩Mo-Zn-Pb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热液脉状Mo-Zn-Pb成矿系统,脉状Zn-Pb矿化直接叠置在斑岩Mo矿化顶部。本文挑选岔路口斑岩型矿化及热液脉型矿化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通过EMPA、ICP-MS等多种方法分析硫化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发现岔路口各阶段硫化物均富集Mo元素,相比于斑岩型矿化各阶段中的黄铁矿,Zn、Pb、Mn、Cd、Ga、Ag、Bi等元素在铅锌矿阶段内相对富集;相比于过渡阶段,铅锌阶段闪锌矿中Mo、Co元素及方铅矿中的Bi、Cd和Ag元素含量下降。微量元素在不同阶段内的变化可能是流体降温和天水混合的结果。黄铁矿的稀土总量与成矿岩体最接近,且与成矿岩体和围岩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并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黄铁矿宽广的Y/Ho比值(25.0~39.0)与成矿岩体的Y/Ho比值范围(27.4~38.7)最接近,同时包括了围岩相对较窄的Y/Ho比值(25.7~31.3),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与成矿岩体同源,可能加入了一定量的围岩物质,岔路口硫化物富Mo的特征受控于深部斑岩Mo矿化岩浆-热液系统。对比东秦岭-大别W-Mo-Pb-Zn矿集区的远源热液脉状Pb-Zn矿床,岔路口浅部近源脉状矿化中的黄铁矿具有更高含量Mo/Ag-Bi/Sb比值和Mo/Pb-Sn/Sb比值,因此浅部硫化物的高Mo含量以及黄铁矿中相关元素比值的高值,可为脉状Zn-Pb矿化附近隐伏斑岩钼矿化的勘探提供新线索。此外,与其他热液脉状和斑岩型矿床相比,岔路口矿床硫化物更富集中高温元素;且综合分析多类矿床的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后,本文还初步查明不同矿床类型硫化物富集的微量元素,这一尝试可为矿床成因的判断提供新的思路。
金露英秦克章李光明李真真宋国学孟昭君
关键词:闪锌矿微量元素找矿勘探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斑岩钼多金属矿床高氟高氧化成矿流体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1地质背景岔路口斑岩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矿区围岩主要为早奥陶世变流纹岩、变英安岩,成矿前侵入体为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成矿期为晚侏罗世细晶斑岩、花岗斑岩以及石英斑岩,成矿后具多期次脉岩。
金露英李光明李真真李真真宋国学秦克章吕克鹏阚学胜
关键词:钼多金属矿床斑岩侵入岩高氟
铕异常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Eu是地学界最受关注的变价稀土元素(Eu、Eu^(2+)和Eu^(3+))。长期以来,“Eu异常”(δEu)作为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而被广泛应用于刻画精细地质过程。一般认为,Eu^(2+)的存在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性是造成“Eu异常”的主要原因,但查阅近期有关文献显示,很多关于“Eu异常”的成因解释存在模棱两可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形。本文在梳理“Eu异常”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地质过程中Eu异常的应用现状及相关的实验地球化学成果,包括岩浆演化、热液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等。综合研究表明,造成不同地质过程中“Eu异常”差异的主要因素有:(1)母岩浆(熔/流体)的Eu含量;(2)不同矿物相的晶体化学效应(离子半径);(3)温度-压力条件;(4)氧化-还原条件(氧、硫逸度);(5)水-岩作用;(6)流体酸碱度(pH值);(7)络合作用;(8)吸附作用;(9)风化作用;以及(10)星云冷凝与挥发等。其中,“Eu异常”的定量表述和应用均涉及到岩浆、熔/流体或矿物中Eu^(2+)和Eu^(3+)的精确测定。但纵观当前应用于地球科学的众多测试手段,除X射线吸收光谱(XAS)可以原位测定Eu^(2+)、Eu^(3+)的相对含量外,尚缺乏精确测定研究对象中Eu^(2+)、Eu^(3+)含量的可行方法。由此提出,实验地球化学将是解决“Eu异常问题”的新途径,利用已知Eu^(2+)、Eu^(3+)含量的熔/流体开展重要地质过程的模拟,可有效揭示“Eu异常”变化的关键制约因素。
郑方顺宋国学
关键词:地质过程氧化还原条件实验地球化学
黑龙江铜山断裂的变形特征及铜山铜矿床蚀变带-矿体重建被引量:8
2017年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系多宝山铜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多宝山矿床同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最古老的斑岩铜矿床(奥陶纪)。铜山断裂为铜山斑岩铜矿床内最为重要的一条成矿后断裂,它截切矿体和蚀变带,因而导致矿化中心、深部找矿方向不明。现阶段的研究对其运动学特征还存有较大争议,缺乏对该带变形特征与性质的细致观察与鉴别。据此,本文开展详细地野外及室内研究工作,取得如下新认识:1)铜山断裂为近东西走向的压扭性断裂,最典型的构造几何学特征为发育北东-北东东走向劈理、构造透镜体、以及岩脉及热液脉扭曲现象。2)断裂带内石英、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的镜下变形特征和石英C轴组构特征显示低温变形条件,依据矿物和岩石变形特点判断铜山断裂主体为脆性断裂。3)构造解析表明铜山断裂运动学特征为:上盘由南东向北西方向斜向逆冲。综合断裂上、下盘地质体界线、蚀变和脉系分布特征等,判断上盘相对下盘大致沿NW320°方向水平移动距离700~800m,垂向抬升550~700m,错开蚀变外带(青磐岩化带、石英-绢云母-伊利石-绿泥石化带)和矿化带。4)铜山断裂的次级断裂截切了中晚三叠世白云母花岗岩,推测铜山断裂活动时限晚于中晚三叠世。5)复原铜山断裂上盘和下盘的空间位置至铜山断层活动前,重建铜山铜矿床蚀变带-矿化体,初步判断铜山断裂活动前铜山矿床为纺锤形态。根据重建后矿化和蚀变的分布规律推断下盘Ⅲ号矿体的南侧位置应有尚未发现的成矿斑岩和矿体,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庞绪勇秦克章王乐宋国学李光明苏仕强赵超
新疆谢米斯台中段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8
2010年
谢米斯台中段地区发育的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的K2O、Na2O含量高(K2O=3.42%~9.85%;Na2O=0.48%~5.30%),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其中Nb、P、Ti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和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较强;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435~19.409、207Pb/204Pb=15.535~15.602、208Pb/204Pb=38.36~39.213;火山岩具有高的初始εNd(t)值(+4.43~+6.65)和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0953~0.704435)。该地区流纹岩SI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22.5±1.9Ma。综合研究认为,谢米斯台中段地区火山岩是晚志留世准噶尔洋壳俯冲,在地幔楔形区,经过洋壳与富集地幔的局部熔融,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中酸性岩浆喷发而成,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孟磊申萍沈远超刘铁兵宋国学代华五李成凯郎泽松
关键词:火山岩
大兴安岭北段岔路口巨型钼(锌铅)矿床脉体特征、产状及其对成矿的指示被引量:10
2014年
岔路口斑岩钼(锌铅)矿床是在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伴有一定规模的锌铅矿化,钼矿体呈拉长穹窿状,空间上呈上锌铅下钼的分带特征。钼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细晶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关系最为密切,矿化呈网脉状、脉状和浸染状产出,发育多期_多阶段脉体。根据形成温度、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和蚀变晕特征可划分出14类脉体,成矿前表现为石英±钾长石±磁铁矿±赤铁矿±硬石膏脉体(共4类),成矿期发育辉钼矿脉、钼铅锌过渡脉以及锌铅脉体(共7类),成矿后发育萤石、石膏和碳酸盐等脉体(共3类)。脉体内萤石的持续发育且早期硬石膏、磁铁矿、赤铁矿等矿物的存在,指示成矿流体具有高氟性质且早期具高氧化特征;脉体两侧蚀变晕从钾长石/黑云母→钾长石+绢云母→绢云母+黄铁矿→绢云母的变化,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从碱性向酸性演化的特征。高温脉体穿插低温脉体这类反切脉体的存在,反映岔路口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多期脉动涌入的特征。成矿系统内脉体倾角研究表明,产状较平缓的脉体主要环绕成矿岩体分布在外围,高角度的放射状脉体(倾角>60°)主要形成于成矿岩体的顶部;且高角度脉体与高品位矿体密切相关,矿体品位高的区域同时也是脉体集中发育区。脉体_蚀变_矿化的系统研究可指示矿床的剥蚀深度,岔路口矿区地表仅出露黏土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产出黏土矿物脉、碳酸盐脉等低温脉体,钻孔显示金属矿化自上而下具有Ag—Pb_Zn—Mo的分带,表明岔路口矿床的剥蚀程度较低,保存完整。
金露英秦克章孟昭君李光明宋国学李真真吕克鹏阚学胜赵超
关键词:剥蚀程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