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先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电气工程
  • 6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正极
  • 9篇正极材料
  • 8篇电池
  • 8篇电化学
  • 8篇离子
  • 8篇离子电池
  • 7篇锂离子
  • 7篇锂离子电池
  • 6篇电化学性能
  • 5篇电池正极
  • 5篇电池正极材料
  • 5篇锂离子电池正...
  • 5篇CO
  • 3篇溶胶
  • 3篇PO
  • 3篇LI
  • 3篇LI3V2(...
  • 3篇掺杂
  • 2篇电极
  • 2篇溶胶凝胶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咸宁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7篇朱先军
  • 9篇周运鸿
  • 7篇詹晖
  • 5篇陈宏浩
  • 3篇刘云霞
  • 2篇耿良梅
  • 2篇程龙兵
  • 1篇尹玉姬
  • 1篇张光学
  • 1篇於敏敢
  • 1篇姚康德
  • 1篇孙绍发
  • 1篇杨代菱
  • 1篇章芳琴

传媒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化学学报
  • 2篇电池
  • 2篇化学与物理电...
  • 1篇电化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电源技术
  • 1篇第二十六届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粒溶胶-凝胶法合成LiNi_(0.75)Co_(0.25)O_2及表征被引量:11
2004年
通过LiOH·H2O、Ni(OAc)2·4H2O和Co(OAc)2·4H2O在水和乙醇混合溶剂中形成微粒溶胶 凝胶来合成LiNi0 75Co0 25O2。TG DTA、XRD和充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料n(Li)∶n(Ni)∶n(Co)=1 05∶0 75∶0 25时,形成的凝胶经300℃预处理、600℃预烧之后,再在氧气氛中700℃焙烧24h,所得产物的层状晶体结构最完整,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76 6mAh/g;经过10次循环之后,放电容量还有170 1mAh/g,容量衰减3 7%,显示出较高的初始放电容量及良好的循环性能。
朱先军陈宏浩詹晖周运鸿
关键词: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性能预烧溶胶-凝胶法混合溶剂
LiNi_(0.85)Co_(0.15)O_2合成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关系被引量:13
2002年
介绍了一种以LiOH·H2 O ,Co2 O3 和Ni2 O3 为原料通过高温法合成LiNi0 .85Co0 .15O2 的方法 .通过XRD和电化学测试对制得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讨论了合成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以及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反应温度、Li/Ni/Co摩尔比对LiNi0 .85Co0 .15O2 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合成出具有电化学活性的LiNi0 .85Co0 .15O2 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本文合成出具有高度结晶层状结构的LiNi0 .85Co0 .15O2 ,Rietveld精化结果表明a =0 .2 874nm ,c=1.4 2 2 9nm ,最大晶胞体积V =0 .10 180nm3 ,其首次放电容量可达 197mA·h/g ,15次循环后 ,其放电容量仍在
朱先军詹晖周运鸿
关键词: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XRD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5)Co_(0.10)(TiMg)_(0.025)O_2合成及表征被引量:5
2005年
以LiOH·H2O、Ni2O3、Co2O3、TiO2和Mg(OH)2为原料,应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o-Ti-Mg共掺杂的LiNiO2化合物LiNi0.85Co0.10(TiMg)0.025O2;TG-DTA、XRD、SEM和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材料首次放电容量达182.7 mAh/g(3.0~4.3 V,18 mA/g),10次循环之后,容量还有175.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6.2%;与未掺杂的LiNiO2相比,该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朱先军陈宏浩詹晖杨代菱周运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热稳定性聚四氟乙烯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0>Co<,0.2>O<,2>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性能良好的LiNi<,0.80>Co<,0.2>O<,2>,通过XRD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及电性能的测试,并探讨了合成条件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
朱先军陈宏浩周运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钴氧化物高温固相法电化学性能
文献传递
光谱法研究一种含咪唑啉酮类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1
2007年
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的方法研究了2-氨基-5-苯亚甲基-4H-咪唑啉-4-酮衍生物(BPH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BPH5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ΔH,ΔG,ΔS等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BPH5与BSA以1∶1结合,其反应主要是熵驱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 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BPH5)之间的结合距离.
孙绍发於敏敢朱先军
关键词: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牛血清白蛋白
流变相与高温固相合成的LiNi<,0.85>Co<,0.15>O<,2>性能比较
流变相法是一种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新型方法,在流变体系中原料颗粒与溶液的界面上会表现出很奇特的反应特性,原料处于一种溶解与反应并存的状态,它不但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合成时间缩短,而且不需要大量的溶剂,用价廉的草酸取代了...
陈宏浩詹晖朱先军周运鸿
关键词:正极材料高温固相法电化学性能流变相法
文献传递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3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介绍了单斜晶型A-Li3V2(PO4)3和正交晶型B-Li3V2(PO4)3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综述了Li3V2(PO4)3的制备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高温固相法、低温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微波法)及其优缺点;简述了Li3V2(PO4)3的充放电机理及改性研究的现状。
朱先军刘云霞耿良梅程龙兵
关键词:LI3V2(PO4)3锂离子电池
层状锂镍基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用基础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层状锂镍基氧化物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LiNiO<,2>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固相合成时通常会出现原料混合不均匀.根据TG-DTA实验结果,在固相合成过程中增加一个预热...
朱先军
关键词:镍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固相合成法计算法平均电压凝胶法
LiNi_(0.85)Co_(0.10)Al_(0.05)O_2正极材料合成及表征被引量:6
2005年
以LiOH·H_2O,Ni_2O_3,Co_2O_3和Al(OH)_3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o-Al共掺入LiNiO_2的化合物LiNi_(0.85)Co_(0.10)Al_(0.05)O_2,由TG-DTA,XRD,SEM,DSC和电化学测试表征材料。结果表明,该材料首次放电容量达186.2mAh/g(3.0V~4.3V,18 mA/g),10次循环之后,容量还有180.1 mAh/g,容量保持率为96.7%;与未掺杂的LiNiO_2相比,该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且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朱先军詹晖周运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共掺杂
离子注入钯玻碳电极上硝基苯在非水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被引量:1
2003年
用循环伏安法在离子注入钯的玻碳电极上,研究了硝基苯(NB)在非水介质0.1mol/LKClO4+DMF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通过AES测量了离子注入电极的表面组成和各元素的浓度-深度分布,在40keV下,剂量为1×1017离子/cm2的钯注入到玻璃碳(GC)中可产生钯原子最高百分含量为20%的近表面区,GC注入钯后NB的电化学还原会产生中毒现象,用现场ESR与电化学方法联用检测到NB的单电子还原产物硝基苯阴离子自由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NB电化学还原的机理.
朱先军
关键词:硝基苯非水介质电化学行为玻碳电极离子注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