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岭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有害生物防治的量化控虫技术被引量:6
- 2015年
- 有害生物控制是一项专业技术,从事有害生物控制的人员需要有相应的职业资质。其所开展的控制服务如滞留喷洒、超低容量喷洒也都是技术性很强的科目,但是对于这两项技术的实施还存在很多误区和不规范的做法。本文着重就这两个技术操作的用药量、流程和作业时间做了详细的分析,首次提出了量化控虫技术的概念,希望对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提高技术水平有所帮助。
- 冷培恩刘洪霞徐劲秋王晓花林忠岭
- 关键词:有害生物防治超低容量喷洒
- 济南市2003—2015年媒介生物驱避剂获证登记试验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分析济南市13年来接收检测的驱避剂现况与特点。方法收集并筛选2003—2015年接收检测的驱避剂样品,调查样品数量、有效成分及其浓度。结果驱避剂的获证登记检测呈现周期性发展,以避蚊胺等化学合成驱避剂为主;以驱蚊液和驱蚊露为主要剂型。结论驱避剂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环保、驱避时间长的植物源驱避剂的研发。同时,相关的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尤待建立或修订。
- 王东刘慧媛林忠岭王永明张晓王晓花辛正
- 关键词:驱避剂
-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解析被引量:9
- 2017年
- GB/T 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GB/T 27771—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27772—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蝇类》、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蜚蠊》于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4月1日实施。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以4个《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的C级水平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鼠、蚊、蝇、蟑螂密度控制应达到的标准",
- 冷培恩刘洪霞曾晓芃赵彤言郭天宇林忠岭
- 关键词:病媒生物侵害率密度控制
- 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全力冲刺海口市"双创"工作--海口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验交流
-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海口市病媒生物防制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对海口市在"创卫"工作期间病媒生物防制做法和体会与参会者进行交流。海口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经验:(1)领导高度重视,责任体系明确、奖优罚劣严格;(2)邀请...
- 林忠岭
- 两种多杀菌素剂型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现场防治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估多杀菌素不同剂型Natular G30(颗粒剂)和Natular T30(片剂)在大型野外模拟水稻田小区中控制三带喙库蚊幼虫的效果。方法选择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牛帐诱法采集三带喙库蚊饱血成蚊,带回实验室蚊种复核鉴定,待其产卵孵化出幼虫后,释放于现场模拟稻田的人造小区中。实验小区(n=25)施洒Natular G30和Natular T30,对照小区(n=12)不施洒杀虫剂。定期记录实验前后各小区蚊幼及蛹的数量,计算减退率。试验前,记录实验小区内相关水质指标,如pH、温度、总固体含量、盐度、溶解氧含量等。利用SPSS17.0和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tular T30处理后第1天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减退率为10.14%,处理后2周内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及蛹减退率均低于80%。Natular G30处理24 d后三带喙库蚊大龄幼虫减退率达到70.06%。结论在大型野外试验中,多杀菌素Natular G30较Natular T30对三带喙库蚊控制持效期长。
- 刘小波刘起勇任东升赵伟郭玉红孟凤霞王晓花李贵昌何昌华王君李长庆张晓越王艳波刘京利钟汶兵李袁飒欧婷婷孙定炜姚麒麟曾林海谢芳李善干林忠岭
- 关键词:多杀菌素三带喙库蚊
- 海口市传染病预警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目前,以传染病实时报告的信息为依据和以历史疫情资料为基础建立的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提高了我国传染病疫情监测的预警能力,从而减少了传染病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但相关的探索和回顾性验证研究未深入地分析预警效果可...
- 林忠岭
-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海口市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分析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效果,探索影响因素,为提高预警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为传染病暴发事件预警评价指标,预警信号阳性率为单病例预警评价指标,应用描述性方法对2011年海口市预警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1年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息921次,有效预警246次,其中传染病暴发事件预警灵敏度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0.46%;单病例预警阳性率为92.07%。结论系统单病例预警成功率高,对预警病种暴发事件高度敏感,但预警准确性低,预警阈值及预警病种设置为主要影响因素。
- 朱庆林忠岭王明衡
-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