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占志勇

作品数:42 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8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油桐
  • 6篇油茶
  • 6篇种源
  • 6篇木通
  • 5篇青钱柳
  • 4篇地理种源
  • 4篇电泳
  • 4篇育苗
  • 4篇双向电泳
  • 4篇种仁
  • 3篇蛋白质组
  • 3篇蛋白质组学
  • 3篇正交
  • 3篇三叶
  • 3篇三叶木通
  • 3篇扦插
  • 3篇含油率
  • 3篇白木通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机构

  • 33篇江西省林业科...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南昌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江西交通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安福县林业局
  • 1篇安徽省宁国市...

作者

  • 42篇占志勇
  • 17篇龚春
  • 13篇幸伟年
  • 11篇王玉娟
  • 10篇黄建建
  • 7篇左继林
  • 7篇汪阳东
  • 7篇高伟
  • 6篇陈益存
  • 5篇何小三
  • 4篇周文才
  • 4篇孙颖
  • 4篇韩小娇
  • 4篇徐林初
  • 4篇雷小林
  • 3篇崔琴琴
  • 3篇田胜平
  • 2篇田径
  • 2篇彭以元
  • 2篇饶龙兵

传媒

  • 22篇南方林业科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经济林研究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江西化工
  • 1篇江西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向电泳在植物蛋白质组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植物蛋白质组学中应用广泛。蛋白质双向电泳(2-DE)过程复杂、时间持久以及影响因素众多,本文立足蛋白质双向电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如:分离的蛋白质点过少、条纹过多导致凝胶背景模糊、高丰度蛋白点聚集沉淀及低丰度蛋白点被掩盖等,着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为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初学者提供参考。
占志勇黄建建汪阳东田径幸伟年高伟龚春
关键词:双向电泳植物蛋白质组学
油桐种仁不同发育时期ACCase活性与含油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油桐作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其主产物桐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为研究油桐种仁在不同发育时期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与含油率的变化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3个不同家系油桐种仁为试验材料,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ELISA)测定其8个发育时期的含油率与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家系油桐种仁中的含油率在各个不同发育时期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8个发育时期的油桐种仁含油率在供试的3个油桐家系中均表现出S型走势,即前期积累速度较慢,中间积累速度较快,后期积累速度又放缓,进入平台期;3)3个油桐家系的ACCase活性在8个时期均表现出双峰的波浪型走势,第1个峰值出现在Ⅱ-2时期,第2个峰值出现在Ⅲ-2时期;(4)含油率与ACCase活性在3个不同家系中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9号家系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测定油桐种仁中ACCase活性来侧面反映其含油量的高低。
陈江林幸伟年唐佰平占志勇
关键词:油桐不同发育时期脂肪酸
一种适合油桐种仁蛋白质分离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被引量:4
2012年
为奠定油桐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础,针对影响油桐种仁蛋白质分离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单因素优化实验,建立了油桐种仁蛋白质组分离效果良好的双向电泳技术平台。实验结果显示:采用TCA-丙酮结合酚抽法提取的油桐种仁蛋白质,经裂解液(7 mol.L-1尿素,2 mol.L-1硫脲,4%CHAPS,65 mmol.L-1DTT,2%IPG buffer)裂解之后,上样700μg聚焦70 000 Vh,经过SDS-PAGE电泳(分离胶浓度15%,恒功率5 W,电泳时间8 h)后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能满足开展后续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实验要求。
占志勇陈益存韩小娇崔琴琴汪阳东
关键词:油桐双向电泳蛋白质组学
油茶液体复合肥料工艺研究
2016年
本文介绍了油茶液体肥料的施肥现状,选择以尿素一硝酸铵氮溶液,多聚磷酸钠溶液和氯化钾为原料生产液体复合肥料。通过实验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影响其养分含量的多种因素,最后寻找到油茶液体肥料的生产条件为N:P:K为2:1:1.3的比例在35℃恒温下混合搅拌16min。
高伟黄亚茹左继林王文明占志勇徐林初龚春刑刚
关键词:油茶肥料
油用牡丹育苗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树种,其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导致油用牡丹的经济价值除在药用方面得到体现之外,在食用方面也逐步得到重视。为繁育出优良健壮的油用牡丹苗木,促进油用牡丹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油用牡丹育苗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当考量的指标不同时,播种时间、种子预处理技术、播种方法及覆盖条件的影响程度不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6个处理组间,出苗率、苗高在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地径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油用牡丹育苗的最佳组合条件为A3B3C3D4,即播种前先将种籽浸入200 mg/kg GA3溶液中12 h后,采用条播(1 200 kg/hm2)在10月中旬进行播种,并覆盖稻草。
占志勇肖瑶唐佰平幸伟年龚春
关键词:育苗正交试验
娜塔栎扦插基质理化性质对根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娜塔栎作为北美栎树中的代表树种,具有速生、观赏及材用等多种优良价值于一身,是一种优良的彩色阔叶树种。但由于其资源培育多采用种子实生繁殖,育苗成本较高,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构建娜塔栎扦插繁育技术体系,本文研究草炭、椰糠、菇渣、混配基质Ⅰ(草炭∶椰糠∶珍珠岩为4.5∶4.5∶1)和混配基质Ⅱ(草炭∶椰糠∶珍珠岩为7∶2∶1)等5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娜塔栎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基质的容重范围在0.22~0.38 g·cm^(-3),总孔隙度在39.67%~74.43%,通气孔隙度范围在11.83%~28.12%,持水孔隙度范围在27.84%~50.1%,pH值在6.21~7.02,EC值范围在0.31~1.05 us·cm^(-1);基质的理化性质对扦插生根力和根系质量均有影响,菇渣、草炭、椰糠,混配基质Ⅰ、混配基质Ⅱ的生根率依次为65.2%、62.7%、58.2%、80.8%、88.5%,一级根数依次为3.4、2.5、4.2、6.2、9.2条。综上,5种基质中混配基质Ⅱ最适合娜塔栎扦插生根,相关根系质量指标比较好。
饶龙兵宋友远颜聪占志勇
关键词:基质扦插
油茶幼林不同液态肥施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开展幼林油茶不同液态施肥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初步结果表明:1采用淋灌+100%施肥量和滴灌+60%施肥量的施肥方式均能有效提高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的p H值,且淋灌+100%施肥量效果显著;两种处理方式下林地表层土壤的p H值分别比滴灌不施肥高0.57和0.16;而深层土壤p H值分别比滴灌不施肥高0.41和0.39。2滴灌+60%施肥量能显著改善油茶林地的土壤含水量,且林地表层、深层土壤含水量较滴灌不施肥表层、深层土壤的含水量分别提高1.10%和1.18%。3淋灌+100%施肥量和滴灌+60%施肥量的施肥方式均能显著降低林地土壤容重和全N、全P含量,且滴灌+60%施肥量的效果优于淋灌+100%施肥量;两种措施的表层土壤容重较滴灌不施肥方式分别降低0.03 g/cm3和0.04 g/cm3;而深层土壤容重则分别降低0.04 g/cm3和0.06 g/cm3。4滴灌+60%施肥量能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地土壤孔隙度与速效N、速效P和速效K,表层和深层土壤孔隙度则分别提高4.31%和5.00%,深层土壤中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增幅分别达到42.8%、88.9%和19.7%。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能显著改善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左继林占志勇周文才黄建建龚春王玉娟蓝萍
关键词:油茶幼林液态肥施肥方式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被引量:7
2016年
植物种质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因此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对维持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超低温保存作为离体保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优点,是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理想方法。本文从超低温保存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等几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期望超低温保存技术能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宋友远黄建建占志勇
关键词: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影响因素
油茶果实发育关键时期的叶片DRIS营养诊断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选取20个有代表性的油茶林分,对其果实发育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和油脂转化期)的油茶叶片采用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进行矿质营养元素分析.研究表明:1)果实膨大期油茶叶片N、P、K、Fe、Zn、Cu、Mn的适宜含量分别为(14.013±2.612)g·kg-1、(0.782±0.131)g·kg-1、(5.511±1.086)g·kg-1、(195.350±90.536)mg·kg-1、(23.300±3.931)mg·kg-1、(10.000±3.496)mg·kg-1、(2 921.400±1 172.529)mg·kg-1,且该时期叶片中各矿质元素含量与处于油脂转化期的叶片中各对应矿质元素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相关分析发现果实膨大期、油脂转化期油茶叶片中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Fe与K在2个时期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而Fe与Mn、Fe与Zn、K与Mn仅在果实膨大期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N与Fe、P与Mn仅在油脂转化期存在相关关系.3)在供试油茶林分中,丰产林植株对Mn、Fe等微量元素的需求最为强烈;低产林植株对N、P、K等大量元素的需求较高.丰产林的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均值均低于对应时期的低产林,表明低产林中油茶植株体内各矿质元素更为不平衡,是导致其低产的原因之一.
高伟黄亚茹宁博轩袁建军龚春徐林初占志勇彭以元
关键词:油茶营养诊断
不同地理种源油桐幼林期生长性状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油桐的两个生长性状(树高、地径)因子,分析来自11个不同地区93个家系的油桐在幼林期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油桐的树高、地径在栽植初期(2013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植1 a后(2014年),不同种源油桐的地径差异仍极显著,但树高无显著性差异。同一种源不同家系油桐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造林初期及造林1 a后湖南沅陵和湖南株洲地区不同家系油桐的树高、地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地区则变化不一。湖南沅陵地区油桐的树高和地径在栽植初期及1 a后均高于所有种源的平均值,生长表现较好。其中,4-11家系的树高、地径均高于种源平均值,生长表现优良。
何小三王玉娟徐林初雷小林占志勇龚岚龚春
关键词:油桐地理种源树高地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