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 作品数:11 被引量:6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乡土社会秩序的巨变——文化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生活秩序的再调适被引量:50
- 2017年
- 文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乡土社会的秩序正在发生变迁,并遵循着从"差序格局"到"文野之别"、再到国家权力下行的路径。在宏观层面上,中国乡土社会秩序在政治制度和权威关系、个体意识等方面均发生改变。民国以后,在国家权力不断渗透到基层乡村的一系列制度(保甲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中,呈现出村庄内生秩序和国家建构秩序的共存和调适的情形。文章从社会秩序的概念入手,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阐述:社会秩序在历史中的嬗变;社会转型期两种社会秩序(礼治秩序和法治秩序)过渡与并置的局面;以及试图描述文化转型进程中乡土新秩序的变迁和文化调适的图景。最后提出人类学家应对乡村社会秩序变迁应该具有的态度,即理解乡村社会秩序的变迁需要重视文化的"粘合剂"作用以及我国传统礼俗社会的人情因素。理解乡村社会问题应具有更加包容的心态。
- 赵旭东张洁
- 关键词:社会秩序文化转型礼治秩序法治秩序文化调适
- 中国晚清家族主义学说之再审视被引量:4
- 2013年
- 家族主义学说是晚清修律中礼教派代表人物劳乃宣为反驳杨度的国家主义观念提出的。家族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劳乃宣认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的途径是从家族主义渐进到国家主义。家族主义理论应该得到今天法理学的重视,它不仅对当代中国私法体制的构建和改革具有启发意义,而且能够为我们当代社会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 张洁
- 关键词:家族主义国家主义
- “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谈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传统法文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并公布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完善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规定了人民法院不可以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因为强制其在法庭上进行指正,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维系。文章梳理了我国传统法中"亲亲相隐"司法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实际司法运行状况及其在当代的"命运",指出此次刑诉法的修改是对"大义灭亲"司法原则的颠覆,更是对"亲亲相隐"传统的继承与更新。
- 张洁
- 关键词:亲亲相隐大义灭亲
- “亲亲相隐”的立法演变及其现代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在中国人大网公布。该草案完善了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规定了人民法院不可以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因为强制其在法庭上进行指正,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维系。文章梳理了我国传统法中"亲亲相隐"司法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实际司法运行状况及其在当代的"命运",指出此次刑诉法的修改是对"大义灭亲"司法原则的颠覆,更是对"亲亲相隐"传统的继承与更新。
- 张洁
- 关键词:亲亲相隐大义灭亲
- 唐至明清时期移乡避仇制度的演变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传统社会中,移乡避仇是与复仇行为相联系的一种制度,考察历史沿革及具体实践过程对于理解古代中国对待复仇行为的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制度产生、发展及正式为我国古代法律所规定体现了国家采取行动,消极避免复仇行为发生;而该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逐渐被废置不用则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的增强及法制力量的递进。
- 张洁
- 关键词:迁徙
- 论合同约定解除权的行使被引量:2
- 2011年
- 合同解除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中,合同约定解除权制度常因其自身是合同双方意思自治的产物而受到忽视,事实上合同的约定解除权由于其自身的多样性和易变性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诸多争议。虽然合同约定解除权的行使只需由解除权人单方通知对方即可,但是合同立法既赋予合同一方的解除权,又赋予合同另一方的异议权。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律后果是合同解除,但合同解除并不当然的具有溯及力。
- 赵海洋张洁
- 关键词:约定解除权异议权法律后果
- 儒家“礼治”思想对刑讯治理的影响和启示
- 2012年
- 儒家"礼治"有两层涵义,包括"别"和"仁"。儒家"礼治"之"别"铸就了古代刑讯得以存在的社会土壤,并使得古代关于刑讯的规定具有等级色彩;儒家"礼治"之"仁"带来的影响是古人对"人命"的重视,因而古代统治者在允许司法刑讯的同时,又对刑讯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治理刑讯的关键在于"治人",只有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刑讯滥用的现象。
- 张洁
- 关键词:礼治刑讯官德
- 唐至明清时期礼法关系的互动——以“杀人移乡”和“亲属为人杀私和”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唐律疏议》中的"杀人移乡"条与"亲属为人杀私和"条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待复仇行为态度。"杀人移乡"条文的历史沿革展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法制力量的递进,而"亲属为人杀私和"条文代表的是"亲亲尊尊"的礼制原则,其在封建社会一如既往的被贯彻执行,体现了"礼"的基础地位。两个条文不同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礼"与"法"的互动。
- 张洁
- 关键词:迁徙互动关系
- 唐至明清时期礼法关系的互动——以“杀人移乡”和“亲属为人杀私和”为例
- 2012年
- 《唐律疏议》中的"杀人移乡"条与"亲属为人杀私和"条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待复仇行为态度。"杀人移乡"条文的历史沿革展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法制力量的递进,而"亲属为人杀私和"条文代表的是"亲亲尊尊"的礼制原则,其在封建社会一如既往地被贯彻执行,体现了"礼"的基础地位。两个条文不同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礼"与"法"的互动。
- 张洁
- 关键词:迁徙互动关系
- 从异域到本土:中国法律人类学本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被引量:4
- 2017年
- 法律人类学就是运用人类学的视角去研究"他者"文化的法律规则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国外法律人类学的相关文献,认为法律人类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经历了学科互渗与发现的初始时期、法律民族志田野方法确立的奠基时期、以及经历四次范式转移的成熟发展时期,并呈现出法律人类学发展的趋势与特点。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的法律人类学经过几次研究范式的转移和议程的跳跃,逐步产生出一些具有独特视角和议题的法律人类学的民族志,这几个民族志分别从人情与互惠的视角、作为社会控制的视角、作为一种地方知识文化的法律逐步发展走向成熟。如今的法律人类学学科充满勃勃生机,并且有更多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空间。
- 赵旭东张洁
- 关键词:法律人类学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