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刚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治金学院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轧辊
  • 4篇复合轧辊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高速钢
  • 2篇高速钢复合轧...
  • 2篇值模拟
  • 1篇凝固
  • 1篇温度分布
  • 1篇过程数值模拟
  • 1篇W9MO3C...
  • 1篇45钢
  • 1篇充型

机构

  • 4篇东北大学

作者

  • 4篇赫冀成
  • 4篇冯明杰
  • 4篇王恩刚
  • 4篇王俊刚
  • 1篇王凯
  • 1篇骆春民

传媒

  • 1篇中国冶金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W9Mo3Cr4V/45钢复合轧辊的液-固结合界面被引量:8
2008年
采用重力铸造液固结合的方法对高速钢复合轧辊结合界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切取的小试样进行了完全退火、高温埠火+3次550℃×1h回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以及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结合面附近合金成分线扫描、组织成分能谱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和X射线衍射相分析。结果表明:在辊芯45号钢表面电磁感应预热到1270-1300℃,外层W9Mo3Cr4V高速钢钢液浇铸温度为1550~1600℃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以熔合扩散方式形成了牢固的冶金结合;在铸态下结合界面宽度为40~50μm,碳及合金元素明显向45号钢侧扩散,通过退火及淬回火处理后,高速钢中的碳及合金元素向45号钢侧进一步扩散,结合界面宽度扩大了100μm左右,45号钢侧得到细片状索氏体组织,高速钢侧为回火马氏体十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组织。
冯明杰王恩刚王俊刚骆春民王凯赫冀成
关键词:高速钢复合轧辊
高速钢复合轧辊液固结合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07年
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钢复合轧辊铸造过程中外层高速钢钢液充型湍流流动及辊芯和外层高速钢液固结结合时的三维速度场和温度场的计算模型,模拟了辊芯预热温度对凝固及界面结合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钢钢液在铸型中是从下到上、从两侧的交界面向中间顺序凝固的,但随着辊芯表面预热温爱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同一截面上,当预热温度较低时,其最后凝固的位置位于工作层金属中间的某一位置,当预热温度较高时,最后凝固的位置随于工作层金属和辊芯之间的界面上。预热温度较低时,两者之间将难以形成冶金结合,预热温度适宜时,两者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适宜的辊芯预热温度为1100~1200℃。
冯明杰王恩刚王俊刚赫冀成
关键词:复合轧辊充型凝固数值模拟
高速钢复合轧辊及其热处理被引量:11
2006年
介绍了近10年来陆续发展起来的几种新的高速钢复合轧辊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情况;论述了高速钢复合轧辊外层及芯部材质以及复合界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其热处理工艺的进展状况。
冯明杰王恩刚王俊刚赫冀成
关键词:复合轧辊高速钢
连续铸造复合轧辊辊芯预热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07年
建立了连续铸造复合轧辊辊芯预热的数学模型,并对辊芯预热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拉坯速度及陶瓷隔热管对辊芯预热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辊芯到达线圈下端面时,辊芯表面与中心具有最大的断面温差,离开线圈一定距离后,由于表面的散热作用,中心温度会超过表面温度;较大的拉坯速度不利于提高辊芯的预热质量;在拉坯速度较小的情况下,安装陶瓷隔热管将会对辊芯表面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而在拉坯速度较大时,保温效果不明显.
冯明杰王恩刚王俊刚赫冀成
关键词:复合轧辊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