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博

作品数:2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教育
  • 5篇德语
  • 4篇职业教育
  • 4篇教学
  • 3篇双元制
  • 3篇外语
  • 3篇高校
  • 2篇新媒体
  • 2篇应用型人才
  • 2篇文化
  • 2篇媒体
  • 1篇大学生
  • 1篇德国高校
  • 1篇德国双元制
  • 1篇德国职业教育
  • 1篇德语学习
  • 1篇德语专业
  • 1篇第二外语
  • 1篇电商
  • 1篇新媒体平台

机构

  • 19篇吉林师范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市第二中...

作者

  • 19篇于博
  • 1篇陈龙涛
  • 1篇李淑华
  • 1篇陈柳
  • 1篇张馨月
  • 1篇李剑峰
  • 1篇孙闻

传媒

  • 3篇科技资讯
  • 2篇太原城市职业...
  • 2篇黑龙江科学
  • 1篇艺术科技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教书育人(高...
  • 1篇企业科技与发...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科教导刊
  • 1篇高教学刊
  • 1篇学周刊
  • 1篇比较教育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二战后德国敢于面对历史的原因以及影响
2015年
本文通过分析二战后德国的地理历史背景、经济条件、思想政治等因素,得出二战后德国敢于面对历史的原因以及该历史态度对其现代国际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并由此引发对同为战败国的日本战后行径的思考。
于博朱慕箐
师范院校中外语类专业第二外语现状的调查与教学策略分析——以吉林师范大学德语等小语种专业的双语教学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及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尤其师范等专业类院校)积极响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纷纷增设涉及多个领域的新专业。其中,除英语外的小语种专业作为外语类热门专业已然成为各师范类高校的新宠儿。同时,这些置身于师范类院校中的非师范类小语种专业为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必修课开设。然而在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将以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宽口径复合型双语人才"目标的实施。
于博王玥萌
关键词:师范院校小语种专业第二外语
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近几年来,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可以为社会增添积极向上的活力,继而推动社会朝着和谐、繁荣的方向发展。该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提供保障,既有助于社会正能量氛围的营造,也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于博代惠钧
关键词:大学生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2021年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适应新形势对于人才的全方位需求。传统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在这种形式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转变了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丰富经验值得我国的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
赵倩于博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外语教学融合——以地方革命文化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在我国教育改革制度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思政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如何在高校有效、深入、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教育界的重点关注问题。在加强落实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外语教学应该起着怎样的作用、高校思政课堂中是否要考虑地方革命文化的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外语教学以及地方革命文化三者是何关系是在这一重点课题下要认真思考并找出答案的三个问题。高校外语教学利用地方革命文化同高校思政教育进行配合中遇到很多问题,如高校德语教育观念滞后、德语教学脱节等,需要地方文化切实走入外语教学课堂,课堂应充分利用文化实际载体推动两个文化领域的教育工作。
王海骄马雯雯于博
关键词:德语
新媒体时代满族文化“走出去”之路径探究
2021年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走出去"俨然成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展示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满族文化发展现状,探寻文化"走出去"的原因,并重点分析满族文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进行海外推广的路径,以期为今后的"走出去"之路提供借鉴。
于博张馨月
关键词:满族文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吉林省高校跨境电子商务德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对德语人才需求巨大,因此本文综合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吉林省跨境电子商务德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跨境电子商务德语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即根据行业特点,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通过国际交流、校企合作,拓展人才培养举措;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于博李志航
我国留德学生生活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8年
目前留德学生群体成为我国留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实证法对这一群体在德国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将留德学生目前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归为:国情差异、缺乏引导、缺乏沟通三个方面,并对此提出了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程度、提高信息共享的有效程度、提升留学生的自信心等可行性建议。
于博杨晶尧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的模式、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在职业教育领域享有颇高知名度。分析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模式的特点,其选择面广、实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势与挑战并存;研究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的国际化、质量保证和其他混合模式的发展趋势;得出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持续推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落地和在国际交流中提升师资力量的启示,以期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沈佳宜于博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
德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科学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以其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广泛的校企合作以及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了大批人才。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生源不稳定、师资不全面及科研局限等问题。考察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于博赵倩
关键词:职业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