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进
- 作品数:56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长链非编码RNA的检测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应用,根据该长链非编码RNA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实时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制备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或者疗效预测的制剂。利用实时定量PCR制剂,在食管癌临床病例标本中检测该长链非编码RNA...
- 曹秀峰李苏卿史卫红仝宇梭庹磊汪春梅谢海伟刘子豪杨同昕吕进纪律朱斌王和明李义生
- 文献传递
- 直肠拖出双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切除、双吻合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拖出切除、双吻合组(A组,n=36)和低位前切、双吻合组(B组,n=36)。分析术后控制排便功能、并发症、复发和转移率以及1、3、5年生存率。结果随访截至2010年6月30日。两组患者均保肛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术后pTNM分期、控制排便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和转移率A组(11.1%)优于B组(30.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vs.13.9%,死亡率为19.4%vs.22.2%,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7%、83.3%、80.6%vs.94.4%、80.6%、77.8%,A组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拖出切除、双吻合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高,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选择合适的患者施行该术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王冬冬曹秀峰吕进朱斌李苏卿
-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直肠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
- 食管鳞癌相关基因与预后及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食管鳞癌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除了环境因素可以影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分子水平的基因改变是近年研究的热点。近年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众多基因,如β-catenin、wnt1、p53、cyclinD1以及EGFR等基因表达的改变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或预后相关,从而可更好地寻找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与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 曹秀峰吕进
- 关键词:食管鳞癌基因预后临床病理
- 长链非编码RNA BANC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BANCR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于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ESCC组织及多个细胞系中BANC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联,用小干扰RNA(si RNA)干扰BANCR后用CCK8法检测其对ESCC细胞生长的影响,使用transwell法检测对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有86%(123/142)的癌组织中BANCR表达量升高,BANCR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量相关(P均<0.05)。BANCR在本文涉及的八株ESCC细胞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在TE10和KYSE30细胞中敲降BANCR后可明显降低细胞生长速率,并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1)。结论:BANCR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并能增强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辅助ESC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 刘子豪杨同昕徐志鹏吕进曹秀峰
- 关键词:食管鳞癌长链非编码RNA增殖
- 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究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侧方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LLNM)分为转移组(n=31)与未转移组(n=71)。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肿瘤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转化生长因子(TGF)-α、TGF-β1]的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腹膜反折以下直肠癌患者合并LLNM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转移组患者平均肿瘤最大径、侧方淋巴结短径、低分化患者比例、T3~T4分期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转移组患者平均TGF-α、TGF-β1、NLR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分化、T3~T4分期、肿瘤最大径及侧方淋巴结短径较长、TGF-α、TGF-β1、NLR水平较高均是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发生L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95%CI:0.847~0.984),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发生LLNM的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患者往往肿瘤最大径、侧方淋巴结短径较长,同时患者TGF-α、TGF-β1、NLR水平较高,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应积极开展侧方淋巴结清扫,并及时监测是否在术后仍存在淋巴结转移,为提高腹膜返折以下直肠癌LLNM的诊断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 吕进吕成余徐牧徐晓军王志王和明
- 关键词:病理特征转化生长因子
- 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段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04年8月。298例Ⅱ~Ⅲ期胸段ESCC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A组,150例)及单纯手术组(B组,148例)。A组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术后通过CT和胸部X线片行粒子验证和质量评估。所有患者根据术中情况行食管癌根治术、姑息减瘤术或食管胃转流术。临床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CT监测肿瘤影像学和局部复发情况,按WHO相关肿瘤评定标准评价患者近期疗效,随访术后1、3、5和7年生存率。结果随访截至2008年8月31日,中位随访42个月(95%CI:37~55个月)。A组术后粒子验证无移位、脱落,质量评估满意。A组及B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9%、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有效率78.8%,与B组3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的3、5和7年生存率分别为64.0%比52.0%、42.7%比34.5%、25.1%比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ESCC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 吕进曹秀峰朱斌纪律安红银
- 关键词:食管肿瘤近距离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
- 一种食管癌诊断标志物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应用,根据该长链非编码RNA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实时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制备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或者疗效预测的制剂。利用实时定量PCR制剂,在食管癌临床病例标本中检测该长链非编码RNA...
- 曹秀峰李苏卿仝宇梭史卫红庹磊汪春梅谢海伟刘子豪杨同昕吕进纪律朱斌王和明李义生
- 文献传递
- 浅谈CBL模式在普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9年
- 普外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文通过自身体会分析CBL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应用特点、价值、局限性和其中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探讨了在该模式普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普外科教学质量。
- 吕进王和明吕成余
- 关键词:普外科教学模式CBL人文精神
- 直肠癌微创治疗的系列研究
- 曹秀峰王和明朱斌李义生黄水清纪律吕进袁爱华
- 1、本研究应用原位肛门重建的动物实验来评价4种不同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式的控便效果,并将控便效果好的保留肛门外括约肌加结肠套叠和用带蒂的股薄肌包裹的结肠套叠环应用于临床。1990~2000年共施行60例,其中结肠套叠加股薄肌...
- 关键词:
- 关键词:直肠癌微创治疗
- 一种在食管鳞癌中显著下调的长链非编码RNA的检测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应用,根据该长链非编码RNA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实时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制备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或者疗效预测的制剂。利用实时定量PCR制剂,在食管癌临床病例标本中检测该长链非编码RNA...
- 曹秀峰李苏卿史卫红仝宇梭庹磊汪春梅谢海伟刘子豪杨同昕吕进纪律朱斌王和明李义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