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泽广

作品数:5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滴头
  • 3篇滴头堵塞
  • 3篇沙量
  • 3篇泥沙
  • 3篇迷宫流道
  • 3篇含沙
  • 3篇含沙量
  • 2篇沙粒
  • 2篇土壤
  • 2篇泥沙粒径
  • 2篇灌溉
  • 1篇滴灌
  • 1篇滴灌系统
  • 1篇压力水头
  • 1篇运移
  • 1篇入渗
  • 1篇湿润体
  • 1篇水分
  • 1篇水分运动
  • 1篇土壤水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吴泽广
  • 4篇牛文全
  • 3篇罗春艳
  • 2篇薛万来
  • 1篇张子卓
  • 1篇喻黎明
  • 1篇张俊
  • 1篇薛璐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泥沙级配对迷宫流道滴头堵塞及毛管内泥沙沉积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设计对不同泥沙级配的浑水进行滴灌试验,为泥沙机械组成对滴头堵塞的影响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短周期法,设计了粒径小于0.1mm的3种不同级配泥沙(编号分别为A、B、C,其〈0.03mm,≥0.03~≤0.05mm,〉0.05~≤0.1mm粒径泥沙所占比例分别为58.38%,27.17%,14.45%;48.50%,13.20%,38.30%;20.13%,23.55%,56.32%)及3种不同含沙量(0.5,1.0,1.5g/L)组合的滴头抗堵塞试验,分析了毛管中沉积泥沙的位置与粒径组成及滴头流量与含沙量的变化。【结果】当含沙量不大于1.0g/L时,泥沙级配C最易造成滴头堵塞,而级配B次之,级配A最不易造成滴头堵塞;当含沙量大于1.0g/L时,泥沙级配对堵塞的影响有所降低。当毛管上的滴头发生严重堵塞时,毛管内的淤积泥沙主要分布在毛管中段0.6~1.0m处,未发生堵塞或者发生非常轻微堵塞的毛管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毛管尾端。粒径〉0.05~≤0.1mm的泥沙最易沉积在毛管内,而小于0.03mm的泥沙颗粒最易随水流排出滴头。【结论】泥沙级配是影响滴头堵塞的主要因素,当大于0.05mm的泥沙颗粒含量较高时,非常易造成滴头堵塞,泥沙级配对其在毛管中的淤积位置影响较小,但对泥沙淤积量有一定的影响。
吴泽广牛文全
关键词:滴灌系统迷宫流道泥沙级配含沙量滴头堵塞
泥沙粒径与含沙量对滴头堵塞的影响
物理堵塞是滴头堵塞中最常见的堵塞形式,在特定的滴头流道结构下,滴头的抗堵塞性能主要受泥沙颗粒特性的影响,其中泥沙颗粒大小及含沙量的变化对滴头的堵塞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片式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粒径范围、含沙量及...
吴泽广
关键词:泥沙含沙量迷宫流道滴头
文献传递
泥沙粒径与含沙量对迷宫流道滴头堵塞的影响被引量:35
2014年
为探明泥沙粒径与含沙量对内镶片式斜齿形迷宫流道滴头的堵塞过程和原因,采用筛分法,分选出6个小于0.1 mm的粒径段,配制成不同含沙量的浑水,在恒压条件下,采用周期性间歇灌水试验观测流量变化,通过电镜扫描法观测堵塞泥沙结构。试验结果表明:粒径为0.075≤D〈0.1 mm和0.03≤D〈0.038 mm的泥沙易引起滴头堵塞;粒径为0.038≤D〈0.05和 D〈0.02 mm 的泥沙较难引起堵塞,且含沙量变化对堵塞的影响较小;粒径0.02≤D〈0.03 mm和0.05≤D〈0.075 mm的堵塞情况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当含沙量为〉1.2-1.3 g/L时,是最易引起堵塞的临界含沙量。当0.038≤D〈0.1 mm时,泥沙在流道内不易形成团聚体,造成滴头堵塞的原因是泥沙沉降、堆积;当D〈0.038 mm时,泥沙易在流道中凝结成大的团聚体,是造成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
吴泽广张子卓张珂萌罗春艳牛文全喻黎明
关键词:泥沙含沙量迷宫流道滴头
微润灌溉土壤湿润体运移模型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为探明微润灌溉土壤入渗湿润体运移的变化规律,采用室内土箱模拟的方法,以粘壤土为例,选取不同土壤容重、初始含水率、管带埋深和压力水头等4个因素进行试验,研究这些因素对微润灌土壤入渗湿润锋随时间运移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入渗时间内,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减小,随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压力水头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同管带埋深对湿润锋运移无显著影响;湿润锋垂直和水平方向运移距离与时间的1/2次方呈线性函数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包括土壤容重、初始含水率和压力水头的综合预测模型,用建立的综合模型对微润灌土壤入渗湿润锋运移距离进行预测,并对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
薛万来牛文全罗春艳薛璐吴泽广
关键词:湿润体入渗
压力水头对微润灌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4
2013年
基于室内土箱模拟试验,分析了4种压力水头下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入渗量与压力水头正相关,且土体微润带入渗量大于空气中;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压力水头增大而增加,不同压力水头下湿润体横剖面都近似为"圆形",且湿润锋运移速率初期较快,后期逐渐变慢;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均出现在微润带附近,且压力水头越大,土壤水分分布范围越广,土壤平均含水率越高。
薛万来牛文全张俊吴泽广罗春艳
关键词:水分运动压力水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