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彪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烧伤
  • 7篇细胞
  • 6篇愈合
  • 6篇干细胞
  • 6篇创面
  • 4篇伤患者
  • 4篇伤口
  • 4篇伤口愈合
  • 4篇烧伤患者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4篇创面愈合
  • 3篇脂肪干细胞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皮瓣
  • 3篇纤维细胞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电烧伤
  • 2篇动脉

机构

  • 23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内蒙古包钢医...

作者

  • 24篇周彪
  • 23篇巴特
  • 22篇王凌峰
  • 10篇曹胜军
  • 9篇李全
  • 7篇荣志东
  • 6篇胡国林
  • 5篇侯智慧
  • 2篇王淑杰
  • 2篇张军
  • 1篇蔡金东
  • 1篇闫增强
  • 1篇贾军乐
  • 1篇王宏
  • 1篇刘玲英
  • 1篇李俊亮
  • 1篇李俊亮
  • 1篇马双飞
  • 1篇侯智慧
  • 1篇李武

传媒

  • 9篇中华损伤与修...
  • 5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国冶金工业...
  • 2篇中华卫生应急...
  • 2篇2013年全...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烧伤与创...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3
  • 1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足背动脉-跗外侧动脉双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三例
曹胜军王凌峰巴特荣志东胡国林周彪李全
微量泵在重度烧伤合并高血糖治疗中的应用
2013年
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使用微量泵泵入胰岛素治疗重度烧伤合并高血糖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的高血糖得到迅速平稳降低,并维持了稳定的血药浓度,无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周彪巴特王凌峰
关键词:胰岛素治疗微量泵泵入重度烧伤高血糖
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肉芽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研究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能否促进肉芽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方法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术后废弃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超滤浓缩离心方法收集ADSC-Exo,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Western Blotting测定表面标志物,Nanosight分析仪检测粒径和浓度;取烧伤创面的肉芽组织,分离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进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成纤维细胞划痕实验设立空白组和ADSC-Exo组,检测ADSC-Exo在培养24、48 h对成纤维细胞的迁移作用。Transwell共培养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ADSC-Exo共培养组和ADSC共培养组,检测ADSC-Exo与ADSC在培养24、48、72、96 h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成纤维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Transwell共培养实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电子显微镜下ADSC-Exo可见囊泡结构,直径在40~100 nm之间,ADSC-Exo标志物CD81、CD63的蛋白表达阳性,Nanosight检测显示其直径峰值聚集于55 nm。成纤维细胞镜下外形呈多角形或长梭形,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细胞质呈棕黄色。培养24 h,ADSC-Exo组划痕迁移面积(46. 2±9. 8)%与空白组(31. 7±8. 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72,P <0. 05);培养48 h,ADSC-Exo组迁移面积(85. 5±5. 3)%与空白组(71. 2±8. 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37,P <0. 01)。Transwell共培养结果示培养48 h ADSC共培养组吸光度值(0. 37±0. 05)与空白对照组(0. 29±0. 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培养72 h,ADSC-Exo共培养组吸光度值(0. 51±0. 05)和ADSC共培养组吸光度值(0. 53±0. 0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 38±0. 06),培养96 h,ADSC-Exo共培养组吸光度值(0. 68±0. 07)和ADSC共培养组吸光度值(0. 72±0. 11)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 54±0. 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 05)。结论超滤浓缩离心方法能够分离ADSC-Exo; ADSC-Exo可显著促进肉芽组织来�
李全崔凤瑞巴特王凌峰李芳陈强周彪闫增强
关键词:外泌体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脂肪干细胞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2001年Zuk等首次从吸脂术抽取的脂肪组织悬液中培养出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因子作用下可以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等分化,命名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此后其逐渐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AD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临床应用情况相似,但在机体中ADSC的储量更丰富,而且获取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
曹胜军王凌峰巴特荣志东胡国林周彪李全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
足趾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电烧伤致坏死拇指四例被引量:4
2019年
2010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例电烧伤致拇指坏死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58岁,其中右手拇指Ⅱ度损伤1例、右手拇指Ⅲ度损伤2例、左手拇指Ⅲ度损伤1例。于伤后7 d内,全身麻醉下常规清创,拇指Ⅲ度缺损选用对侧第2足趾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拇指Ⅱ度缺损选用同侧拇趾末节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与头静脉吻合。供瓣区均移植自体大腿中厚皮。术后2周组织瓣及皮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年,4例患者再造拇指可完成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功能恢复良。足趾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是修复电烧伤致坏死拇指的较佳方法。
曹胜军王凌峰巴特荣志东胡国林周彪李全阎增强
关键词:拇指再造
烧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烧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各类烧伤后出现的18例DVT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8例DVT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满意,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烧伤后需预防DVT,对DVT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周彪巴特王凌峰
关键词:烧伤深静脉血栓形成
外泌型汗腺参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表皮和毛囊的干细胞都参与皮肤创面的愈合,但人们对外泌型汗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简述了外泌型汗腺的结构特点与发育过程、外泌型汗腺细胞参与创面再上皮化、血管化的作用和机制以及汗腺类器官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这些实验研究分析表明了外泌型汗腺不仅具有分泌汗液调节体温的作用,而且在参与创面再上皮化、血管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指出体外汗腺类器官的培育不仅能实现皮肤功能重建,也能参与创面愈合。
尚强强王凌峰巴特曹胜军周彪李全侯智慧闫增强陈强
关键词:创面愈合再上皮化血管再生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环丙沙星体外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培养上清液与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方法取足月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组织,分离、培养、鉴定hUCMSC后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取笔者单位烧伤患者创面分离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用于以下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将细胞分为0、10、100、1000ng/mLLPS组,添加相应质量浓度LPS处理12h后,换为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液培养,培养6、12、24h,每组收集6孔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测定LL-37含量。将90个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分为环丙沙星对照组、环丙沙星+上清液组、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每组30个。环丙沙星对照组培养基涂布1.5×10^8CFU/mL生理盐水配制的菌液;环丙沙星+上清液组培养基涂布1.5×10^8CFU/mL由生理盐水和2倍生理盐水体积的hUCMSC培养上清液(用MSC培养液培养,下同)配制的菌液;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培养基涂布1.5×10^8CFU/mL由生理盐水和2倍生理盐水体积的hUCMSC培养上清液配制的菌液,菌液中加入2μg/mLLL-37抗体2.6μL。培养12、24、48h,每组取10个血琼脂平板培养基,观察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分布情况,测量环丙沙星抑菌环直径,读取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计算环丙沙星+上清液组和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培养12、24、48h时环丙沙星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并评定协同效果。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1)培养各时相点,10、100、1000ng/mL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L-37含量均较0ng/mLLPS组高(t值为11.22~33.36,P值均小于0.01),100、1000ng/mL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L-37含量均较10ng/mLLPS组高(t值为2.24~18.73,P〈0.05或P
周彪屠华雷巴特王凌峰王淑杰聂顺义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环丙沙星
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各种急、慢性创面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及医疗资源带来极大负担,干细胞疗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移植后能够有效修复损伤组织。但由于受到感染、缺氧、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移植后干细胞存活率低下,无法有效归巢至损伤组织。因此,增加干细胞在体效率对促进创面修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预处理干细胞能够改变细胞生物学活性,是提高干细胞在微环境的耐受力以及归巢能力的最佳策略。本文就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琼王琼刘玲英巴特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伤口愈合预处理归巢
碱性调宁蛋白对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碱性调宁蛋白在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选6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 mL。适应性饲养2周后将2组大鼠均制作为深Ⅱ度烫伤模型(以下称为烧伤),伤后立即液体复苏、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及在伤后第7、14、21、28天的创面愈合率,创周切取组织、制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碱性调宁蛋白表达,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对数据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实验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5.6±2.8)d]长于对照组大鼠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9.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P<0.05);在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8±4.6)%、(37.6±7.9)%、(66.3±11.4)%、(85.4±4.8)%,明显小于对照组[(40.8±4.5)%、(62.1±6.7)%、(90.2±9.7)%、(95.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9、6.69、4.51、3.87,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7、14、21天,两组大鼠创面逐渐愈合,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微血管均逐渐增多,且对照组大鼠未愈合创面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新生微血管均较实验组增多。伤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碱性调宁蛋白在烧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43±0.07、1.17±0.11、0.73±0.06、0.77±0.07,均高于对照组大鼠(0.75±0.09、0.60±0.10、0.63±0.06、0.6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8、10.92、3.44、3.10,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大鼠成纤维细胞PCNA在烧伤创面组织中表达分别为654.19±102.80、820.84±112.86、766.68±156.63、232.75±55.37,较对照组(766.85±73.30、1322.22�
周彪张军王凌峰巴特孙一凡侯智慧陈强闫增强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伤口愈合成纤维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