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婷
- 作品数:20 被引量:2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晋西黄土高原水资源植被承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被引量:12
- 2015年
- 干旱缺水始终是黄土高原地区林业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难题.为了探究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林水失衡的主要原因,以2009—2012年晋西黄土高原蔡家川流域油松人工林树干液流量与土壤水分长期连续定位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壤有效水与单株油松耗水量的比值来衡量该区域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结果表明:1在油松人工林实际密度(1 300株hm2)下,油松人工林过度耗水是深层土壤干化的主要原因;降水量是决定水资源植被承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降水量越大,油松人工林地的水资源植被承载力就越高.2根据构建的降水量-水资源植被承载力拟合方程,在当地年均降水量为576 mm条件下,研究区20 a林龄油松人工林地水资源植被承载力为1 084株hm2,而油松人工林地的实际密度远大于该水资源植被承载力.在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林密度过高是造成深层土壤干化、植被退化等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将人工林密度控制在当地水资源植被承载力范围之内,是减少林地深层土壤水分消耗、调节林地水平衡的重要措施.
- 茹豪张建军李玉婷田宁宁张艳婷
- 关键词:晋西黄土高原水资源人工林合理密度
- 土壤透水性孔隙测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测定土壤透水性孔隙的装置和使用方法,包括供水器、带有进水口和溢流口的承土器、网眼板、调平器、收水器、自动称重器、控制器。供水器为圆柱形容器,放在自动称重器上,能够自动测定供水器的供水量和供水速度;承土...
- 张建军张海博孙若修申明爽李华林李玉婷
- 文献传递
-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特征与土壤养分相关关系被引量:15
- 2014年
- 以山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刺槐林地、油松林地、山茱萸林地、次生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地、农地为对照,采用Microtrace S3500激光粒度仪对各地类0~10cm、10~20cm、20~30cm土层的团聚体粒径进行测定和分级,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各地类土壤有机质、全N、全K的含量,以探讨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类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在2.22~2.60之间,平均值为2.44;油松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递增趋势,农地和次生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不明显,而山茱萸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有递减趋势;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10~50μm的团聚体体积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团聚体粒径呈负相关关系;撂荒地土壤中有机质、全P、全K含量较低,肥力和质地最差,山茱萸林地土壤肥力和质地状态最佳,表明退耕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著。
- 丁杨张建军茹豪王丹丹李玉婷李志龙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养分退耕还林黄土区
- 居住空间分异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配置研究 ——以北京市崔各庄乡为例
-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是提升城乡居民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的城市边缘区。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二元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一方面受到城市化过程的影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人口密度高,结构复杂,流...
- 李玉婷
- 关键词:居住空间公共服务设施
-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Cu、Zn、Mn、Mo、Fe)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以甘肃省关川河流域退耕还林地和农地为研究对象,使用有效性评价、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量元素与土壤环境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退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在表层土壤中呈一定的富集现象。(2) 退耕地 Cu、Mn、Mo 的有效性指数高于 Zn、Fe,侧柏林地有效性综合指数高于云杉林地。(3)偏相关分析显示,退耕还林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与土壤含水率;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环境因子可解释 38.1%~73.8%有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钾对土壤微量元素的直接作用最大,土壤全氮对微量元素的间接作用最大;决策分析表明,土壤全钾与土壤有机质是退耕林区微量元素含量的决策变量,而土壤含水率是土壤微量元素的限制变量。
- 李玉婷张建军田宁宁赵荣玮
-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土壤微量元素通径分析
- 晋西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被引量:34
- 2016年
- 为了研究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人工侧柏林地、人工刺槐侧柏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和翻斗式雨量计对其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31日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结果表明:(1)人工侧柏林地0—200cm土层蓄水量为496.67mm,刺槐侧柏混交林地为349.88mm,人工刺槐林地为307.48mm。人工刺槐林地较人工侧柏林地和混交林地多消耗189.19mm和42.40mm土壤水分,且多消耗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深层土壤,这可能导致人工刺槐林地深层土壤"干化"。(2)3种林地0—200cm土层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以划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积累期(6—8月)、土壤水分消退期(9—1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12月至翌年2月)。在土壤水分消耗期、积累期和消退期,3种林地土壤水分变化量存在显著差异。(3)在小雨、中雨、暴雨3种降雨条件下,人工侧柏林地对降雨的响应深度最深,人工刺槐林地最浅;对于同一林地而言,降雨的响应深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对单场降雨的响应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 赵荣玮张建军李玉婷张艳婷田宁宁
- 关键词:黄土高原人工林地土壤水分
- 晋西黄土区雨养果园土壤水分动态及对降雨的响应被引量:19
- 2014年
- 通过对晋西黄土区雨养苹果园土壤水分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研究土壤水分的动态规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春季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不大,CV在0.02~0.27范围内波动;雨季降雨增多,0—170cm土层CV均大于0.2;冬季土壤表层蒸发强烈,0—60cm土层CV均大于0.1,而60cm以下土壤水分能够继续向下运移,180—190cm土层CV为0.11。2011年苹果园土壤水分亏缺度为30.89%~58.68%,补偿度为3.88%~57.37%,降雨能够补充0—70cm土层的土壤亏缺量,但是深层土壤一直处于亏缺状态,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防治山地雨养果园的缺水问题。果园0—10cm的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极其明显,能够有效反映出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特征,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逐层滞后并且减弱。
- 茹豪张建军张琦冯换成王丹丹王春香丁杨李玉婷
- 黄土高原土壤粒径分形特征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52
- 2015年
- 采用单重和多重分形方法分析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粒径分布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粒径分形参数的影响以及分形参数与土壤粒径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的土壤粒径分布不同,采用激光法测定的土壤粒径分布在粉粒域和砂粒域内,需要通过优化来重新确定粘粒域、粉粒域和砂粒域3个尺度域的界线。通过测定得出研究流域内土壤粒径分布在20~100μm较为狭窄的范围内,呈现明显的非均匀性,需要采用多重分形来表述其分布特征。粉粒域维数Dsilt与粘粒和粉粒的体积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砂粒域维数Dsand与砂粒体积分数呈负相关关系且不显著,可以利用Dsilt预测土壤质地的变化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遭受侵蚀的程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粘粒、粉粒、砂粒的体积分数以及粉粒域维数Dsilt、容量维数D0、信息维数D1和信息维数与容量维数的比值D1/D0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砂粒域维数Dsand有显著影响(P〈0.05),表明可用多重分形参数作为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指标。
- 茹豪张建军李玉婷杨宗儒冯换成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径分布土壤侵蚀
- 晋西黄土区退耕林地土壤抗冲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以晋西黄土区相同林龄的刺槐×侧柏混交退耕林地为研究对象,以农地和荒草地为对照,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以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为指标,对刺槐×侧柏混交退耕林地的土壤抗冲性进行研究,分析坡度、枯落物、生物多样性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刺槐×侧柏混交退耕林地的土壤抗冲性强于农地与荒草地的土壤抗冲性;坡度是影响刺槐×侧柏混交退耕林地土壤抗冲性的重要因子,土壤抗冲性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弱;相同坡度下,有枯落物的退耕林地土壤抗冲性强于去除枯落物的退耕林地,去除枯落物的退耕林地土壤抗冲性明显强于农地,退耕林地的土壤抗冲性随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强;生物多样性对退耕林地的土壤抗冲性有显著影响,土壤抗冲性随多样性指数的增大而增强;坡度、枯落物、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抗冲性呈显著相关,相关性系数由大到小为生物多样性>坡度>枯落物。
- 王丹丹张建军丁杨茹豪李玉婷
- 关键词:土壤抗冲性退耕林地坡度枯落物生物多样性
- 新生植物根系改良土壤渗透效果的精细测量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生植物根系改良土壤渗透效果的精细测量装置和方法,包括稳定供水器、恒压器、种植框、底板、调平器、自动称重器。稳定供水器为圆柱形容器,恒压器与种植框之间用螺丝固定,恒压器保证种植框上维持一定厚度的水头。种植...
- 张建军张海博孙若修申明爽李华林李玉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