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红

作品数:23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水利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7篇黄河
  • 11篇黄河下游
  • 8篇河道
  • 8篇河段
  • 7篇河势
  • 7篇洪水
  • 5篇游荡性
  • 5篇游荡性河道
  • 4篇水库
  • 4篇水沙
  • 4篇小浪底水库
  • 4篇模型试验
  • 3篇游荡性河段
  • 3篇漫滩洪水
  • 3篇河道整治
  • 3篇大洪水
  • 2篇游荡型
  • 2篇游荡型河段
  • 2篇游荡性河道整...
  • 2篇治导线

机构

  • 21篇黄河水利科学...
  • 6篇黄河水利职业...
  • 2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作者

  • 23篇王卫红
  • 6篇李勇
  • 5篇张敏
  • 4篇侯志军
  • 3篇罗立群
  • 2篇杨道富
  • 2篇王万战
  • 2篇田世民
  • 2篇郑艳爽
  • 2篇姚文艺
  • 2篇张晓华
  • 1篇于守兵
  • 1篇李舒瑶
  • 1篇滕翔
  • 1篇侯素珍
  • 1篇岳瑜素
  • 1篇李小平
  • 1篇张原锋
  • 1篇王少强
  • 1篇赵咸榕

传媒

  • 10篇人民黄河
  • 8篇泥沙研究
  • 2篇黄河水利职业...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势变化特性被引量:10
2004年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 ,总结分析了黄河下游 1986年以来水沙变化的主要特点 ,进而着重对水沙变化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的新特点进行了阐述。其特点主要是 :主流摆动幅度减弱 ,支汊、心滩减少 ;河道弯曲程度增加 ,河湾个数增多 ;工程靠溜部位上提下挫现象增多 ,工程上首塌滩严重 ;畸形河湾增加 ;工程脱河和半脱河现象较为严重 ;小水易出险等。从而认识到 ,水沙变化后 ,河势变化更加复杂 ,应深入探讨河势调整的机理 ,并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来减弱水沙变化程度 ,同时 ,在一些河势调整剧烈的河段修建能够适应长期中小水河势调整的整治工程是改善不利河势的有效途径。
王卫红崔长江张晓华
关键词:河势水沙变化游荡性河道黄河
护底充气式软体排水力学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2003年
通过护底充气式软体排水力学特性模型的试验研究,确定满足抗冲稳定要求的排体浮压重为2.46 kN/m^2,在3m/s的设计流速下拖曳排体所需的牵引力为116.6 kN;排体抵抗水流掀起的最佳铺放形式为管袋长度方向垂直水流流向铺设;保证排体顺利下沉的初始姿态为下倾下沉。为使排体快捷、准确下沉,充气管袋应以瞬间放气并采用锚拉方式为佳。若采用逐渐放气法,放气时间应控制在数秒钟之内。
王卫红许雨新岳瑜素顾列亚
关键词:护底水力学模型试验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含沙量和级配变化研究
2009年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夹河滩到高村断面河段漫滩洪水含沙量及颗粒级配的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各种流量条件下,主槽含沙量沿程增大,但差别较大。(2)漫滩挟沙水流在滩区含沙量沿程衰减,在生产堤内及滩面衰减幅度较大,在二滩衰减幅度较小;同时,漫滩挟沙水流中的泥沙颗粒在落淤过程中有明显的分选作用。(3)二滩沿程含沙量衰减率与大河洪峰流量有关,流量越小,含沙量衰减越快。
罗立群王卫红侯志军张敏
关键词:黄河下游漫滩洪水含沙量颗粒级配沿程变化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段河势及漫滩模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结合实体模型试验,在洪量和沙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概化处理后不同量级洪水条件下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段的水沙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洪峰流量加大,进入滩区的水量也随之增大,其漫滩范围和落淤厚度有逐步增大的趋势,但漫滩洪水基本流路无大的变化;漫滩洪水的水流交换模式包括在三角形滩区内完成的淤滩刷槽交换模式和水流漫滩后通过较长距离条形滩区落淤后回归主槽的交换模式。
罗立群张敏王卫红李勇
关键词:河势水沙变化二级悬河黄河下游
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河型变化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判别和分形维数计算等方法,以黄河下游铁谢—伊洛河口、花园口—黑岗口和夹河滩—高村三个典型游荡性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1960年以来的主流摆幅、弯曲系数和主河槽宽深比等河势参数变化,以及小浪底水库修建前后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型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除花园口—黑岗口河段仍表现为游荡河性外,其他两个河段因整治工程不断完善其游荡性均有明显减弱,河型趋于限制性弯曲方向发展。自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三个研究河段的整体游荡程度显著减弱,河势趋于规划流路方向发展,特别是夹河滩—高村河段河势基本稳定。小浪底水库长期下泄低含沙小流量过程,水流动力减弱,加之不断完善的河道整治工程,是河势游荡程度显著减小、河势归顺及河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王卫红田世民孟志华赖瑞勋
关键词:小浪底水库游荡性河道河型河床演变黄河
对桃花峪—花园口河段治导线的讨论被引量:5
2009年
以桃花峪—花园口河段为例,对治导线的规划原则进行了讨论,认为:①治导线的规划应遵循最小投资、最大效益的原则,以主流线的平均趋中路线为首选,尽量利用节点和已有工程;②桃花峪—花园口河段治导线以桃花峪—老田庵—北裹头—花园口为佳,弯曲系数可降至1.13;③应对游荡型河段治导线规划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④建议以桃花峪—花园口河段为实例,进行各级流量迎送溜条件下老田庵工程弯道和平顺布置形式的对比试验,以选取最佳治导线、工程布设形式和验证治导线的规划原则。
王恺忱王卫红
关键词:治导线河道整治游荡型河段黄河
黄河内蒙古河段2012年洪水前后河势演变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2012年大洪水前后河势的演变特征,采用洪水前、洪水期、洪水后的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统计了洪水前后的主流摆幅和裁弯比,并结合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的实测水流泥沙资料以及大断面资料分析了河道冲淤特征和典型断面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道主流摆幅具有逐渐增大趋势,至过渡段之后减小;与近期平均摆幅相比,游荡段和弯曲段明显减小,过渡段有所增加;游荡段最大摆幅为1240m,洪水过后仍有多处心滩发育,游荡特性未改变;过渡段和弯曲段河道发生5处裁弯,平均裁弯比为37%;大洪水作用下内蒙古河道具有上冲下淤的特点,接近冲淤平衡,河道断面主槽普遍冲刷下降。
王卫红于守兵郑艳爽王少强
关键词:黄河内蒙古河段河势演变大洪水
论地球之水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水的来源有3种方式:地球原生水、天外来水和生物体内造水。地球的水由海洋、河流、湖泊、沼泽、积雪、冰川、地下水、空气水等构成了地球水圈。分析了地球水圈循环的方式、路径以及更新一次需要的时间,提醒人们如何科学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地球总水量约为13.86亿km3,海洋咸水约占总水量的94%,淡水约占总水量的6%。论述了地球上的水各有其形态、位置及数量,5大文明中心的产生、文化传播与大河流域的水系相关,对水的珍惜与保护就是对生命、文化的珍惜和保护,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
杨道富王卫红
黄河漫滩洪水滩槽水沙交换模式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根据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演进的特点,分析了滩槽水沙交换的基本模式和淤滩刷槽机理。结果表明:①滩槽水沙交换分为条形滩区交换模式和三角形滩区交换模式两种;②滩地淤积比与漫滩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减少来沙量和增大洪峰流量皆可获得较好的淤滩刷槽效果。
侯志军李勇王卫红
关键词:漫滩洪水黄河下游
分形理论在河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5
2010年
简述了当前河型研究现状、分形理论的特点方法及其目前在天然河道的应用现状,并结合分形理论对基于最小能耗率的河流演变理论进行探讨,研究了一定水沙条件下,河流能耗的分形理论表示公式,扩展了河道几何边界条件对于能量损耗的表述方法,推导了河型判别的分维数公式,并提出了目前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王卫红徐鹏田世民
关键词:最小能耗率河床稳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