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利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锆掺杂的钛酸钡陶瓷制备及介电性质研究
- 相反应法制备了锆掺杂的钛酸钡陶瓷(Ba(Ti0.85,Zr0.15,)O3).对其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特性进行了研究. 与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纯钛酸钡陶瓷相比,掺锆以后样品的介电性能表现出弥散和弛豫特点:用修正...
- 喻惠武朱卫利李立本范常青司嘉乐刘松
- 关键词:固相反应法钛酸钡陶瓷晶相结构微观形貌
- 一种利用水热法制备层状碲化铋纳米颗粒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热法制备层状碲化铋纳米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称取0.009mol的分析纯化学试剂Te粉、0.006mol的BiCl3颗粒和0.6700g的PH调节剂并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分步倒入含有80mL水...
- 王丹丹王翰宇左正伟张少锋朱卫利周锋子吴志贤张何泽李立本
- 文献传递
- 弥散铁电陶瓷的峰值介电常数对频率的依赖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传统固相合成法制备了锆掺杂的钛酸钡陶瓷Ba(Zr0.15Ti0.85)O3(BZT),并对其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1 280℃烧结的BZT陶瓷的介电性能呈现明显的弥散性相变和弛豫特点.用Smolenski成分起伏理论结合德拜弛豫理论计算了BZT的介电常数峰值εrm与频率的关系,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朱卫利喻惠武李立本王晓飞陈庆东王会娴
- 关键词:固相法介电弛豫
- BiFeO_3/Bi_(3.25)La_(0.75)Ti_3O_(12)膜的介电弛豫行为研究
- 2010年
- 认为BiFeO3(BFO)膜和Bi3.25La0.75Ti3O12(BLT)膜都是漏电的弛豫铁电体,应用麦克斯韦-维格纳机制研究了生长在Pt/Ti/SiO2/Si衬底上的双层膜BiFeO3/Bi3.25La0.75Ti3O12的介电弛豫行为。发现BFO膜的特性显著影响BFO/BLT膜的介电弛豫行为。理论结果在温度高于400K时与实验吻合很好。推断BLT膜的多晶取向及二价铁离子在其中的扩散,导致其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极化纳米微区,BLT膜的弛豫特性则在低温被抑制。
- 李立本朱卫利王会娴陈庆东李新忠甄志强
- 关键词:介电弛豫
- 烧结温度对BaCu_3Ti_4O_(12)介电性能的影响
- 2009年
- 利用固相反应法在950℃预烧结、不同烧结温度条件下制备了BaCu_3Ti_4O_(12)(BCTO)陶瓷样品,测量了各样品在不同频率下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BCTO的介电常数比CaCu_3Ti_4O_(12)的介电常数小。容差因子计算发现BCTO的晶体结构容易畸变,XRD图分析表明样品中除了含有BCTO晶相外,还含有Cu_3TiO_5和Cu_3TiO_4等杂质,从而大大降低了BCTO的介电常数。
- 胡志祥李立本朱卫利李新忠陈庆东
- 关键词:介电常数介电损耗
- 氧化铜陶瓷的高介电性
- 2012年
-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氧化铜(CuO)陶瓷,得到不同频率下样品的介电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确定CuO陶瓷为单斜相结构,形成了粒径大约为150 nm的晶粒。假定晶粒为被绝缘晶界隔离的半导体,通过cole-cole图得到静态介电常数和高频介电常数,运用Arrhenius关系计算出激活能,进而利用Maxwell-Wagner机制进行理论拟合,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CuO陶瓷晶粒在低频段、低温区时具有半导体性。
- 周锋子李立本王会娴朱卫利王晓飞
- 关键词:半导体激活能
- BiFeO3/Bi3.25La0.75Ti3O12膜的介电弛豫行为及Ba(Zr0.15Ti0.85)O3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
- 电介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应用广泛。其中BiFeO3(BFO)具有很高的铁电居里温度(1100K)和很高的磁性转变温度(尼耳温度620K),具备铁电性和磁性的双重性能,在多功能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大的漏电流问题...
- 朱卫利
- 关键词:双层膜钛酸钡陶瓷介电特性晶相结构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