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巩膜瓣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形状巩膜瓣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患者115例122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60眼,术中巩膜瓣采用L形单针缝合法,对照组60例62眼,术中巩膜瓣采用矩形两针缝合法。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等,随访6~36mo。结果:术后眼压情况:直至术后1mo,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术后3,6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情况:术后2wk之前,对照组的前房形成情况要好于治疗组,然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滤过泡情况:术后6mo滤过泡形成情况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L形巩膜瓣单针缝合法术后虽可出现短时的浅前房,但在控制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方面较传统两针缝合法有明显的优势。
- 周金子王曙红李晓峰
- 关键词:巩膜瓣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滤过泡浅前房
- 比较巩膜瓣不同缝合法对小梁切除术术后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不同缝合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8眼本院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3眼,术中巩膜瓣采用四针缝合法,B组30例35眼,术中巩膜瓣采用两针缝合法。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等,随访6mo。结果:(1)术后第2d两组眼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65,P<0.05);术后2wk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47,P>0.05);术后1mo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50,P>0.05);术后3mo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48,P>0.05);术后6mo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53,P>0.05)。(2)术后第2d,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B组为17%,A组浅前房主要以浅Ⅰ度为主,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13,P<0.05);术后第1wk,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0,B组为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41,P>0.05)。(3)两组患者术后1,6mo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术后1moA组为97%,B组为9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01,P>0.05);术后6moA组为88%,B组为8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72,P>0.05)。结论: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时,四针缝合的巩膜瓣在短期内可以较好的控制眼压,减少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
- 周金子王曙红韦金儒李晓峰
- 关键词: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滤过泡浅前房
- 兔角膜碱烧伤后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普通家兔25只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1,3,5,7,14d)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评价角膜VEGF的表达。结果:角膜碱烧伤后24hVEGF的表达开始升高,伤后5d达高峰(阳性表达最强,遍布全层),伤后7dVEGF的表达开始下降,14d后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的平行关系。结论:碱烧伤后兔角膜VEGF的表达水平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周金子夏晓波杨卓熊思齐孙伟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角膜新生血管化碱烧伤
- VEGF siRNA对兔眼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VEGF small in-terfering RNA,VEGF siRNA)对兔眼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普通家兔25只以碱烧伤法(1mol/LNaOH溶液)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生成。碱烧伤后立即以脂质体(LF2000)为载体,右眼球结膜下注射VEGF siRNA重组质粒,左眼球结膜下注射pSilencer 2.1-U6 hygro空白质粒作为阴性对照。碱烧伤后1,3,5,7,14d,形态学分析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结果:与对照眼相比,碱烧伤后球结膜下注射VEGF siRNA重组质粒,实验眼在各时间段(3,5,7,14d),CNV长度明显变短,面积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 siRNA能有效地抑制碱烧伤后CNV的形成。
- 周金子夏晓波杨卓熊思齐孙伟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
- VEGF小干扰RNA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是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最主要的生长因子,研究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致病机制,调控其表达将是防治角膜新生血管性疾...
- 周金子
- 关键词:角膜致病机制新生血管
- 文献传递
- VEGF siRNA对兔眼碱烧伤后角膜VEGF表达的作用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干扰RNA(VEGF siRNA)对兔眼碱烧伤后角膜VEGF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25只普通家兔以碱烧伤法(1mol/LNaOH溶液)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碱烧伤后立即以脂质体(LF2000)为载体,右眼球结膜下注射VEGF siRNA重组质粒,左眼球结膜下注射pSilencer2.1-U6 hygro空白质粒作为对照。碱烧伤后1、3、5、7、14d,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眼相比,实验组在各时间段RT-PCR结果显示角膜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角膜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 siRNA能有效地抑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
- 周金子夏晓波熊思齐孙伟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
- 青光眼患者房水中β淀粉样蛋白的检测
- 通过检测房水中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含量,对青光眼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然后通过观察青光眼患者视网膜视神经中tau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探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首先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临床诊断为青光眼的...
- 周金子
-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Β淀粉样蛋白房水
- 文献传递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兔角膜碱烧伤模型中表达的研究
- 夏晓波杨卓周金子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观察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不同时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角膜内的表达,探讨HIF-1α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取30只健康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各6只兔,右眼采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碱烧伤前和碱烧伤后1、3、5、7、14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增生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验角膜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计算炎性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和HIF-1α阳性细胞核数,对其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HIF-1α主要表达在角膜基质中的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随着时间的增加,炎性细胞表达增强,HIF-1α表达量也相应增加,并于碱烧伤后5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碱烧伤后1、3、5、7、14 d,角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和HIF-1α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2.086,437.555;P均<0.05),且HIF-1α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在时空上一致.经相关分析,角膜中炎性细胞和HIF-1α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860,P<0.05).结论 碱烧伤后炎症反应能诱导HIF-1α的表达,而HIF-1α能促进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 杨卓夏晓波周金子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化缺氧诱导因子1Α角膜
- 青光眼患者房水中β淀粉样蛋白的检测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通过检测房水中β淀粉样蛋白(β-AP)的含量,对青光眼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临床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25例及白内障对照者27例房水中β-AP1-42的水平。结果青光眼组β-AP1-42的含量为1.62~5.56pg/ml,平均(3.0540±1.0828)pg/ml;白内障组含量为1.21~5.37pg/ml,平均(2.3667±1.1067)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P<0.05)。青光眼组患者房水中β-AP1-42含量与病程之间无相关关系(r=0.104,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房水中β-AP1-42水平明显高于白内障对照组,并与病程长短无关。
- 周金子鲁建华张文芳
-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青光眼患者房水放射免疫分析法发病机理病程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