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红
-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旨在进一步拓宽体外循环技术在综合医院多学科领域里的应用范围。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3月共完成的9例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手术及急诊抢救中的应用。4例采用股-股转流技术,1例采用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转流技术,2例分别采用降主动脉和右心房插管输血技术,2例分别采用升主动脉与股静脉和升主动脉与上腔静脉+股静脉插管转流技术。结果 9例体外循环转流顺利实施,体外循环时间17~180 min,3例阻断时间29~46 min,8例手术及急救成功,术后顺利康复出院,1例心脏骤停的冠心病患者抢救无效,心脑复苏失败,死亡。结论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方法难以完成的高难度非心脏外科手术获得成功,也为非心脏外科手术术中大出血的急诊抢救提供新的救治手段。
- 张曙东张冰孙卫红杨茹淇杜宇王天策许日昊朱志成柳克祥
- 关键词:体外循环技术非心脏外科手术急诊抢救生命支持
- 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 目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传统的全弓置换术治疗复杂,手术时间及停循环脑保护时间长,并发症较多.采用升主动脉置换+人工血管'内覆式'改良主动脉弓置换+带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象鼻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d...
- 柳克祥朱志成王天策许日昊张曙东孙卫红王勇
- 应用Roy适应模式对心血管外科护士的管理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Roy适应模式(Roy adaptation model,RAM)经教学、临床应用验证,充分展现了实用性及科学性[1-5].仍有学者[6指出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RAM在护理管理领域内研究不足.本研究对心血管外科护士应用RAM管理,以探讨其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心血管外科自愿参与研究女护士40名,年龄22~43(30.17±2.38)岁,工龄1~22(4.87±1.54)年,独生子女者33人,重症监护室护士75.7%.
- 杜宇孙卫红郑晓梅王玲凤张冬杰朱静怡
- 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过程中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安全及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体外循环下对14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心脏瓣膜手术,体外循环预充总量1 600~1 800 ml,维持红细胞压积(HCT)24%~30%,晶胶比0.5~0.61。全部患者均用Dideco EVO或Terumo-18膜肺,体外循环采用常温或中浅低温高流量灌注方法,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术中监测血液稀释度、平均动脉压、电解质和血糖等变化,定时进行血气分析,调节酸碱平衡,给予常规超滤与零平衡超滤,记录尿量。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31~176 min,平均(94.1±3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4~130 min,平均(65.9±27.2)min;辅助时间7~75 min,平均(23.2±13.1)min;自动复跳率79%,145例血流动力学平稳,顺利停机;3例经二次辅助循环10~20 min顺利停机。4例患者在ECC停机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术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3.4%,其中4例死于严重低心排,1例死于感染后多器官衰竭。结论良好的膜式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对各脏器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确保术中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孙卫红张曙东许日昊朱志成王天策柳克祥
-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
- 心血管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的治疗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的经验与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5年7月心血管术后患者58例,这些患者因心功能下降,无法维持有效循环或无法脱离体外循环,而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总结并分析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体外膜肺氧合的应用指征与治疗方案。结果本组病例ECMO脱机率为52.45%,出院率为32.67%,ECMO转流期间气管插管拔除率为37.93%。并发症发生率为75.86%,其中机体并发症包括出血和渗血16例、感染9例、肾功能不全8例、高胆红素血症8例、血小板减少2例、肢体远端缺陷1例、继发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机械性并发症为氧合器及管路血栓9例、氧合器渗漏1例。结论在ECMO治疗期间应注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同时加强对相关机体并发症及机械并发症的防治,对于提高ECMO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杜宇郑晓梅王玲凤张旭柳克祥孙卫红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并发症心血管手术心力衰竭
- 10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经验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总结不同胸主动脉瘤手术所采用的体外循环(ECC)策略,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的重要器官保护方法。方法 2005年7月~2011年7月共完成胸主动脉瘤手术共104例,其中,采用中低温ECC完成10例,采用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技术完成92例,采用常温半身ECC完成手术2例。疾病种类包括DeBakey(Ⅰ、Ⅱ、Ⅲ)型夹层、真性胸主动脉瘤和假性胸主动脉瘤。结果 ECC时间75~371(198±51.2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299(125.87±67.88)min,停循环时间29~136(54.87±22.51)min,DHCA时最低鼻咽温度11.6~20(17.08±0.73)℃,常规超滤81例,超滤液量1 000~4 500 ml,常规超滤+平衡超滤11例,超滤液量5 000~7 200 ml,术中出现"假腔灌注"一例。104例患者手术顺利,安返监护室,术后12~72 h清醒,术后早期清醒前出现躁动9例,早期低氧血症18例,肾功能不全13例。99例治愈出院,死亡5例。1例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脑出血,1例死于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脑出血及气管食管瘘,1例死于吻合口大出血床旁开胸止血后感染。结论根据胸主动脉瘤发病部位和手术方法不同,应采用不同的ECC方法。灌注师与术者的紧密配合和高水平的ECC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加强术中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 张曙东王天策孙卫红许日昊朱志成杨桂林柳克祥
-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顺行脑灌注
- 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生带教方法的应用探讨
-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具有“三集中”的特点,一是集中了各种病情瞬息万变的心脏术后病人。二是集中了众多先进的监护仪器、呼吸机、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三是集中了最新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它的护理临床带教区别于其它科室,而且护生...
- 郑晓梅林春楠杜宇孙卫红霍明侯宇张冬杰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教育临床带教
- 文献传递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及护理
- 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是将动脉导管置于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IBP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窄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IBP监测为心内直...
- 霍明侯宇张东杰郑晓梅林春楠孙卫红杜宇李爽
- 关键词:有创血压心内直视术血压监测护理措施
- 文献传递
- 脑保护技术在全主动脉弓替换手术中的应用及脑保护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替换手术中脑保护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SACP)、血液超滤技术和药物辅助保护技术,为16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及2例弓部动脉瘤患者施行全主动脉弓四分支人工血管替换术。通过观察术后患者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球结膜有无水肿及水肿程度,术后清醒时间及清醒程度,清醒后有无神经功能异常,有无躁动及四肢活动情况,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脑缺血、缺氧表现,有无脑水肿及脑水肿程度,有无脑梗塞和脑出血情况发生,如果怀疑有上述情况发生,可以进一步通过头部CT检查加以证实,从而对患者术中脑保护效果作出综合判定及评价。结果:18例患者手术顺利,14例患者术后早期完全清醒,未出现脑缺血、缺氧、脑水肿、脑梗塞和脑出血引起的短暂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无呼吸功能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治愈出院;死亡4例。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06~371(253.9±65.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1~299(186.7±53.8)min,DHCA时间22~136(68.0±24.1)min,DHCA时最低鼻咽温度11.6~22.2(16.1±3.1)℃,DHCA时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流量控制在在5~10mL·kg-1·min-1,经右侧桡动脉监测脑灌注压力,一般在40~60mmHg,超滤液量1000~7200(4078.0±1350.7)mL,血液红细胞压积达到25%以上。结论:深低温是停循环时脑保护方法之一,但受时间限制;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延长了停循环安全时限,避免了大脑Willis环不完整缺陷,使双侧脑供血更均匀;药物保护技术和超滤技术的应用使脑保护效果更加完善。
- 张曙东柳克祥孙卫红王天策许日昊朱志成杨桂林
- 关键词:深低温脑保护选择性脑灌注主动脉弓替换术
- 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个体化营养支持的效果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对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05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先心病患儿57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4-36个月。依据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n=283)与对照组(n=296),分别采用个体化营养支持法和常规营养支持法。监测两组患儿体重、身高、血清白蛋白的增长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体重增加[(3.92±0.76)kg比(1.31±0.48)kg]、身高增长[(2.77±0.72)cm比(1.85±0.69)cm]、血清白蛋白增加量[(5.38±3.14)g/L比(2.11±2.24)g/L]、口腔及肺内感染(2.81%比19.93%)、切口感染率(2.47%比13.18%)以及生理反射延迟发生率(0.35%比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及血清白蛋白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口腔、肺内感染以及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有助于加速围术期患儿组织修复,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 杜宇许日昊李丹朱志成张曙东柳克祥孙卫红
- 关键词:营养支持围术期心脏直视手术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