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欢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池
  • 2篇液流电池
  • 2篇碳毡
  • 2篇改性
  • 2篇PAN基
  • 1篇电池性能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特性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双组元
  • 1篇碳化
  • 1篇碳化过程
  • 1篇气中
  • 1篇纳米
  • 1篇钒电池
  • 1篇改性研究
  • 1篇NA
  • 1篇AL
  • 1篇MGO

机构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辽宁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张欢
  • 3篇谭毅
  • 2篇施伟
  • 2篇李佳艳
  • 1篇张欢
  • 1篇李倩

传媒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电源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Fe/Cr液流电池用PAN基石墨毡电极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SEM、FTIR检测手段研究石墨毡于550℃在空气中氧化后纤维表面形貌以及官能团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50℃氧化处理5 h的石墨毡,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表面的-COOH和-OH官能团数目增多。处理后的石墨毡组装成电池后,于60 m A/cm2充放电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电池的性能明显提高,平均电流效率达到94.60%,平均电压效率达到85.36%,平均能量效率达到80.75%,多次充放电测试表明,循环性能稳定;I-V测试表明,电池的充放电内阻明显降低。
李倩谭毅施伟李佳艳张欢
PAN基碳毡碳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电化学特性被引量:3
2018年
为获得钒电池正极材料的最佳碳化温度,提出了4种经由2阶段碳化获得聚丙烯腈基(PAN基)碳毡的方案,并对样品的结构演变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0~1 000℃是第1阶段碳化中纤维石墨网晶面快速扩大的温度区间,该阶段的碳化温度越高;而后在第2阶段碳化中获得的PAN基碳毡石墨化程度更高,尤其在经由1 200~1 400℃的第1阶段碳化后最为显著;由两段碳化温度分别在1 200和1 800℃获得的PAN基碳毡的电化学活性最高,可作为钒电池的正极材料。
张欢谭毅张欢谭毅
关键词:碳化钒电池电化学
纳米η-Al_(2)O_(3)双组元法合成Na-β″-Al_(2)O_(3)固体电解质
2021年
以纳米η-Al_(2)O_(3)为原料,氧化镁(MgO)为稳定剂,采用双组元法制备Na-β″-Al_(2)O_(3)固体电解质。通过Archimedes法,SEM和三点抗弯法研究试样的致密性、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采用XRD和交流阻抗谱仪研究试样的β″-Al_(2)O_(3)相含量和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双组元法有利于提高试样的结构均匀性;纳米η-Al_(2)O_(3)比高纯α-Al_(2)O_(3)更易于合成Na-β″-Al_(2)O_(3)固体电解质;适量MgO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试样中β″-Al_(2)O_(3)相的含量和试样的致密性,减小试样的晶界电阻,提高试样的离子电导率;过多的MgO掺杂量导致晶内气孔尺寸的长大,反而增大了试样的晶粒电阻,导致试样的离子电导率降低。当MgO的加入量为2%(质量分数)时,试样在300℃时的离子电导率最大,为0.0396 S·cm^(-1)。
张玲郑培毓张晓序张超张欢
关键词:MGO
液流电池用PAN碳毡材料的改性被引量:6
2014年
液流电池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新型绿色二次电池,其中电极材料的性能对于液流电池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聚丙烯腈基(PAN)碳毡是液流电池的首选电极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PAN碳毡电极材料的亲水性和电化学活性,近些年有关PAN碳毡的改性研究成为了热点。介绍了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电极材料,着重介绍了液流电池用改性PAN碳毡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制备PAN碳毡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张欢谭毅施伟李佳艳
关键词:电极材料改性液流电池电池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