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力

作品数:30 被引量:61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神经网
  • 12篇神经网络
  • 10篇网络
  • 7篇气候
  • 5篇青藏高原
  • 5篇人工神经
  • 5篇人工神经网络
  • 5篇污染
  • 5篇工神经网络
  • 5篇BP神经
  • 5篇BP神经网
  • 5篇BP神经网络
  • 5篇人工神经网
  • 4篇气候变化
  • 4篇青藏
  • 4篇污染指数
  • 4篇空气污染
  • 4篇空气污染指数
  • 4篇古气候
  • 4篇大气污染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陕西广播电视...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省农村信...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陕西交通职业...

作者

  • 30篇李力
  • 17篇郭庆春
  • 15篇何振芳
  • 5篇安芷生
  • 5篇刘晓东
  • 5篇寇立群
  • 2篇孙有斌
  • 2篇常宏
  • 2篇宋友桂
  • 2篇周卫健
  • 2篇张小永
  • 2篇张勇
  • 2篇张冉
  • 2篇强小科
  • 2篇孔令军
  • 2篇王苏民
  • 2篇郭国龙
  • 2篇张晴
  • 2篇袁春莹
  • 1篇刘屹岷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河南科学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计算机应用与...
  • 1篇工业仪表与自...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季北极涛动与亚洲中部干湿状况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和NOAA北极涛动指数资料,采用相关分析、谱分析、小波分析等,对北极涛动(AO)与亚洲中部干旱区(ACA)的干湿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夏季北极涛动指数和ACA相对湿度场存在显著反相关,尤其表现在年代际尺度上;两者都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显著突变,2年准周期贯穿过去50年,但5年左右的周期在70年代中期以后表现显著。结果表明:AO突变前后,ACA海平面高度场、对流低层风场都具有显著变化,但ACA东半部和西半部受作用的亚系统并不一致,认为夏季ACA干湿状况突变及其周期特点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O突变引起环流场变化所致。
郭国龙李力晏利斌
关键词:干旱区干湿变化湿度场
基于LM-BP网络的粮食产量预测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对BP神经网络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改进型LM-BP神经网络模型的粮食产量预测方法。提取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粮食作物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事农业的人口、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9个因子作为输入因子构筑模型,粮食产量作为网络输出,通过LM算法使网络误差最小化,最后使用相关系数、相对误差等指标对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训练样本集中模拟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96,平均相对误差为0.47%;检测样本集中,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94,平均相对误差为0.56%;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将此网络模型应用于粮食产量预测是有效的、可行的。
郭庆春何振芳李力
关键词:粮食产量
BP神经网络在渭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价渭河水环境质量状况,将改进算法的BP神经网络引入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领域,采用渭河2010年(9月7日至10月11日)水质指标监测数据,构建了渭河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3个水质监测项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对渭河水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环境保护部公布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应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通用性和实用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评价因子与水质等级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评价方法简便可靠,预测精度高。
郭庆春何振芳李力寇立群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记录的周期谱演化特征研究
李力
关键词:古气候晚新生代黄土高原第四纪地质
Web环境下SQL注入攻击的检测与防御被引量:64
2004年
简要介绍了 SQL注入式攻击的原理。在前人提出的“对用户输入信息实施过滤”的技术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针对 SQL 注入攻击的检测 /防御 /备案通用模型。该模型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设置两级检查。对于一般性用户误操作和低等级恶意攻击 ,客户端的检查将自动做出反应 ;考虑到客户端检查有可能被有经验的攻击者绕开 ,特在服务器端设定二级检查。在文中还提出了对高等级恶意攻击的自动备案技术 。
张勇李力薛倩
关键词:系统安全SQLSERVERSQL注入攻击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太湖水污染指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太湖水污染指标,为探讨湖泊水污染物变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4~2010年浙江嘉兴王江泾断面自动监测站4项水质指标,建立了太湖水污染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太湖2012年前5周的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建立了浙江嘉兴王江泾断面的4项水质指标浓度的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较高,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物预测的适应性较好;对太湖2012年前5周的水质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2年前5周水质污染情况加重,基本为Ⅴ类水质,符合太湖水质污染情况发展态势。【结论】BP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柔性的网络结构,与传统的统计建模方法相比,其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水质指标的内在变化规律,为控制水环境污染提供了科学预测方法。
郭庆春何振芳李力李海宁
关键词:水污染物太湖
人工神经网络在黄河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建立了黄河水环境质量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计算速度快、评价精度高、结果客观准确,说明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是可行的.
郭庆春何振芳李力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黄河
BP神经网络在北京市API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1年
对大气污染进行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为例,综合考虑BP网络的逼近能力和泛化能力,将时间序列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空气污染指数的预测做了建模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特别是对骤升骤降趋势也能得到准确度较高的预报结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BP网络方法作为一种考虑采用的方法。
郭庆春何振芳寇立群李力张小永孔令军
关键词:空气污染指数神经网络大气污染时间序列
青藏高原隆升与欧亚内陆及北非的干旱化被引量:56
2001年
通过利用一个较为完善的大气环流模式(GCM)进行了一系列青藏高原不断隆升的 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共进行了11个改变地形高度的数值试验,即对欧亚大陆上现代大地形所 在地区(约10~60°N,50~140°E)陆地上所有格点的地形高度分别取为现代地形高度值的 100%,90%,80%,70%,…,10%,外加一个无地形试验M00,共完成了11个试验。结合与干旱 化有关的地质记录,探讨了高原隆起在欧亚内陆及北非干旱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仅 仅改变高原地区地形高度的数值试验结果与气候变化地质记录在趋势上有可比性,青藏高原 隆升是中亚及北非地区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干旱化加剧的重要原因,但却不是上述干旱区形成 的根本原因。
刘晓东李力安芷生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环流模式隆升
过去600万年黄土高原夏季风周期的阶段性演化及其强迫因子初探被引量:21
2001年
运用小波分析与传统谱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甘肃省西峰的一套黄土-古土壤-红粘土记录过去6Ma夏季风气候代用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谱演化分析,初步探讨了晚新生代以来黄土高原风尘记录所反映的周期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轨道尺度的周期随时间演化,在北半球大冰期来临前后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在3.1MaB.P.之前,主导周期以41 000a和21 000a为主,可视为对轨道要素变化的响应;3.1MaB.P.之后,0,1Ma的周期分阶段地趋于主导地位。其中,3.1MaB.P,1.2MaB.P.和 0.6MaB.P.准 0.1Ma周期的出现可以同现有资料所反映的青藏高原加速隆升相对应,可能指示了气候演变中的构造影响。过去6Ma东亚夏季风记录中的准0.1Ma周期除与轨道要素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有关外,很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效应有关。
李力安芷生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波分析青藏高原晚新生代谱分析夏季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