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利
- 作品数:22 被引量:244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陕北油田土壤和地表水石油污染特征被引量:22
- 2009年
- 陕北黄土丘陵区大规模油田开发产生的石油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油田开发区(油区)石油污染特征,选取陕北油田开发体制不同的2个典型流域燕沟和巴家河,对油区土壤和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油区井场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石油污染含量为5.5~131.2g/kg,其中原私人开发的巴家河油区污染更严重。采用单井脱水工艺的巴家河油区水体石油类污染指数严重超标,采用集中脱水工艺的燕沟油区水体则没有受到明显的石油污染,采油废水进入水体是前者石油类污染的主要原因。
- 李小利刘国彬许明祥
- 关键词:陕北油田地表水石油污染
- 陕北黄土丘陵区油田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 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陕北黄土丘陵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近年来,大规模的油田开发对该区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探讨和研究油田开发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对于该区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生态环...
- 李小利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油田开发石油污染农业生态
- 外置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被引量:2
- 2012年
- 采用孔径为30μm的工业滤布、硬质PVC管支撑体、不锈钢管套构造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观察不同过滤压差对动态膜形成及出水通量和浊度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过滤压差对动态膜的形成及出水通量的影响比较复杂,10min~2h出水通量随过滤压差增大而增大,但48h后出水通量随过滤压差增大而减小.研究还发现,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通量随膜表面错流速度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本试验选取过滤压差为0.04MPa为最优过滤压差,动态膜40min内可形成且保持稳定.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出水水质良好,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68%、96.64%、71.46%、57.80%,出水浊度1.0以下.
- 李小利张玉洁赵继红
- 关键词:生活污水
-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初期土壤物理性质特征被引量:6
- 2008年
-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草灌过渡灌木初期的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当植被次生演替进展到草灌过渡灌木初期,除土壤含水量外,土壤容重、孔隙度、稳定入渗和水稳性团聚体都好于对照白羊草地,表明灌木树种定居的土壤物理条件一般要高于草本群落。植被演替的过程是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复杂变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互反馈也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标志。随着植物群落的变化土壤也发生着不同程度变化。其中,土壤物理性质各个因子之间的变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团聚体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线性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极显著负相关。
- 张健刘国彬许明祥李小利周萍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次生演替土壤物理性质灌木
- 土壤石油污染对植物苗期生长和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35
- 2007年
- 选取陕北延安地区原油和黄绵土,设计了完全混合和表面施油两种处理方式,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处理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和紫花苜蓿在完全混合的油污土壤上萌发良好,但生长受阻,而表面喷洒处理的石油污染严重影响紫花苜蓿的萌发和生长;土壤呼吸作用对石油污染十分敏感,完全混合处理土壤呼吸与石油污染比例成正相关关系,污染越重,土壤呼吸强度越大,所有污染处理1周后土壤呼吸强度出现抑制而迅速回落,并在波动中逐渐趋于稳定,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黄土中存在对石油耐受的土著微生物群落。
- 李小利刘国彬薛萐许明祥
- 关键词:土壤石油污染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土壤呼吸
- 落地石油量对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为定量反映落地原油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选择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进行野外石油污染模拟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水平,4个重复,周期为11个月。结果表明:随着浇油量的增加,石油对群落的影响逐渐增大,表现为群落的返青时间推迟,返青系数下降,返青系数与浇油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浇油厚度为4.3和5.8 mm时,群落盖度降低、植株数减少且在整个生长季增加缓慢,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种群对石油污染的响应不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Laxm.) Schindl.)和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 (Willd.) Novopokr.)8月生长系数有相似趋势,都在1.4 mm浇油厚度时达到最大值0.697和0.612,随着浇油厚度的继续增加,二者的生长系数迅速下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8月生长系数与浇油厚度呈显著负相关。
- 李小利刘国彬党小虎
- 关键词:群落特征
- 改良射流曝气外置式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常规外置MBR的基础上改变曝气方式,变鼓风曝气为间歇射流曝气;优化射流器和循环加压泵组合方式,并将其用于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结果表明,改良后的间歇射流曝气可以代替鼓风机曝气并且提高了充氧效率。进水COD平均为407 mg.L-1,NH3-N、TN平均质量浓度为21.2 mg.L-1和41.5 mg.L-1时,出水COD为11.5~30.7 mg.L-1,去除率为93%~97%;出水NH3-N、TN质量浓度为3.9~10.2 mg.L-1和10.1~17.8 mg.L-1,去除率分别为52.2%~81.5%和57.1%~75.6%。
- 马安然李小利赵继红
- 关键词:射流器
- 刺槐林下植被的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被引量:19
- 2008年
- 为探讨刺槐生长对当地地带性植被生长的影响,2006年8—9月对位于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不同林龄的刺槐林下植被进行群落调查,分析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水分生态型和生活型谱特征。刺槐林下植被的演替具有与撂荒地自然演替类似的进程,与撂荒演替不同的是,阳生性的白羊草在刺槐林下始终未形成优势种群。尽管刺槐生长过度消耗土壤水分,土壤旱化趋势明显,植被却由旱生型向中生型转变,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旱生倾向。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林下植被逐渐形成2个明显的层片,即以多年生半灌木蒿类为主的地上芽植物层片和以多年生丛生性禾草为主的地面芽植物层片。结果表明,刺槐的生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下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选择刺槐作为本区域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是可行的。
- 刘江华李登武刘国彬李小利侯禧禄
- 关键词:刺槐群落结构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
- 缺氧-好氧法+新型外置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乳品废水研究
- 2011年
- 利用缺氧-好氧法(A/O)+外置膜生物反应器(MBR)对乳品废水进行试验,MBR与A/O工艺结合,强化脱氮,利用气液混合泵曝气代替鼓风曝气。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泵充氧效率高、能耗低。进水COD和NH3-N、TN、TP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994 mg.L-1和38.7、76.3、8.8 mg.L-1时,出水COD和NH3-N、TN、TP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7.8mg.L-1和6.9、16、1.27 mg.L-1,去除率分别为98.2%和82%、78.9%、85.7%。
- 马安然李小利赵继红
- 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演变被引量:53
- 2008年
-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柠条和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qCO2)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过程中人工柠条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微生物生物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变化显著,柠条栽植7a后微生物生物量碳较坡耕地显著增加,随后每5~7a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水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在前13a无显著变化,20~30a处于基本稳定期,较坡耕地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天然侧柏林;呼吸强度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升高,20~25a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30a时达到最低值;qCO2在恢复初期较坡耕地显著升高,随后迅速降低,30a后回落至坡耕地之下,但仍显著高于天然侧柏林;不同灌木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作用不同,恢复年限相同的沙棘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呼吸强度明显高于柠条林,但qCO2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qCO2与土壤养分和恢复年限显著相关.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可通过生物的自肥作用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但要恢复到破坏前该地区顶级群落时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理化指标,必须加强林地管理,促进植物群落的拓殖与更替,且此过程相对于生态破坏过程要漫长的多.
- 薛萐刘国彬戴全厚李小利吴瑞俊
-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人工灌木林生态恢复过程微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