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炜
- 作品数:44 被引量:2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痤疮合剂对皮脂腺分泌及兔耳痤疮模型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进行阐述: 摘要一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旨在探讨金黄地鼠皮脂腺及血清性激素在痤疮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痤疮合剂对金黄地鼠皮脂腺重叠叶数、皮脂腺斑面积大小及血清睾酮、雌二醇的影响,对痤疮合剂治疗寻...
- 顾炜
- 关键词:痤疮合剂皮脂腺分泌炎症信号通路
- 中医辨证论治痤疮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痤疮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具有病程慢、易复发等特点,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生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发病的年龄也不仅局限在青少年。因其具有损容性,故痤疮的预防与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西医认为痤疮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雄激素的作用使皮脂分泌增多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治疗时多采用口服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及抗生素;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和果酸类药物;或光动力疗法、激光疗法、红蓝光照射等物理疗法。但西医治疗存在禁忌证多、疗效不明确、易产生耐药性和易复发等诸多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中医认为痤疮多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有关,导致痰、气、湿、热、瘀郁于肌肤,发为痤疮。治疗时多从整体出发,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改善全身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确有疗效,具有不良反应小,标本兼顾的优点。笔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中医各位医家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痤疮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意在为中医临床治疗痤疮提供借鉴和参考。
- 燕欣雨顾炜
- 关键词:痤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 中药绞股蓝提取液对抗小鼠皮肤衰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中药绞股蓝提取液对老龄小鼠皮肤组织的影响,判断绞股蓝提取液在减轻小鼠皮肤自然老化方面的作用。方法:为健康昆明种老龄小鼠灌胃给药绞股蓝提取液,30天后观察小鼠皮肤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并以生化分析方法测定H2O2含量及SOD活性。结果:给药绞股蓝后,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强,H2O2含量降低,同时病理切片示其皮肤衰老状态有所改善。结论:绞股蓝提取液有改善老龄小鼠皮肤衰老的作用。
- 尹莹吴景东顾炜
- 关键词:绞股蓝皮肤延缓衰老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炎的临床分析
- 目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化妆品皮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以西药内服外用加中药外用治疗,对照组25例以西药内服外用治疗,两组观察周期都为6周。结果:6周后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
- 吴景东宗政顾炜
- 关键词:化妆品皮炎中西医结合
- 清营汤加减对急性湿疹大鼠的干预及对大鼠皮肤TNF-α、IL-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究清营汤加减对急性湿疹大鼠背部皮肤TNF-α、IL-4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氯雷他定组,清营汤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剩余各组对大鼠皮肤右侧背部,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试剂造模,给予清营汤加减药液、氯雷他定药液、0.9%NaCl溶液对造模成功大鼠进行灌胃治疗。治疗后对实验组大鼠湿疹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估;运用称重法比较治疗后皮肤的重量差异;并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大鼠右侧背部皮肤组织中TNF-α、IL-4含量。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清营汤灌胃中、低剂量组实验大鼠湿疹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降低尤为显著(P<0.01),说明清营汤加减可明显改善DNCB所致实验大鼠皮肤糜烂、水肿、红斑症状。②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清营汤灌胃组实验大鼠皮肤肿胀程度显著减轻(P<0.01)。与清营汤低剂量组比较,清营汤中、高剂量组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与清营汤中剂量组比较,清营汤高剂量组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与氯雷他定组比较,清营汤灌胃高剂量组大鼠皮肤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清营汤灌胃组大鼠病变皮肤组织中TNF-α、IL-4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氯雷他定组比较,清营汤灌胃高剂量组实验大鼠病变皮肤组织中TNF-α、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营汤加减治疗急性湿疹可明显改善渗出、糜烂、红斑、肿胀等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TNF-α、IL-4的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
- 尹莹顾炜芦源
- 关键词:急性湿疹清营汤TNF-ΑIL-4
- 带状疱疹外周血T淋巴亚群及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通过微量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效果。结果:129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CD3、CD4明显下降(P<0.05),CD8有升高趋势,CD4/CD8比值有所下降。65例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利巴韦林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虽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喜炎平联合泛昔洛韦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且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良好。
- 顾炜冯常青
- 关键词:带状疱疹T细胞亚群喜炎平泛昔洛韦
- 中药痤疮合剂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肺经风热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药痤疮合剂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肺经风热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痤疮合剂联合中药面膜组(33例)口服痤疮合剂,外用中药面膜;痤疮合剂组(33例)单纯口服痤疮合剂;枇杷清肺饮组(33例)单纯口服枇杷清肺饮,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患者皮损的改善、中医证候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痤疮合剂联合中药面膜组、痤疮合剂组、枇杷清肺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28/31)、82.76%(24/29)、74.19%(23/31)(P<0.05);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皮疹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1),皮疹改善程度:痤疮合剂联合中药面膜组优于痤疮合剂组及枇杷清肺饮组,痤疮合剂组优于枇杷清肺饮组。中医证候改善:在皮肤痒痛、颜面潮红改善上,痤疮合剂联合中药面膜组优于痤疮合剂组及枇杷清肺饮组(P<0.05)。在口渴喜饮、舌苔改善上,痤疮合剂联合中药面膜组、痤疮合剂组优于枇杷清肺饮组(P<0.05)。3组在尿黄、便秘、舌质改善上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痤疮合剂联合中药面膜能够显著提高寻常痤疮肺经风热证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朱卉雯芦源顾炜解放
- 关键词:寻常痤疮痤疮合剂中药面膜临床疗效
-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源流考被引量:2
- 2024年
- 通过查阅古籍与文献中与带状疱疹相关的内容,总结古今医家经验,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几方面开始归纳总结古今医家对带状疱疹的不同认识。带状疱疹古病名繁多,清代被统一为“蛇串疮”,并沿用至今。病因多以情志内伤、感受外邪为主,实质在于心肝二经风火与脾肺二经湿热。同时总结了古今医家的治疗经验,内外兼治,相得益彰。内治以“凉心泻肝、清热利湿”为主,外治以针灸活络止痛,膏剂、散剂等多种剂型外用以直达病所。
- 邹碧清顾炜
- 关键词:带状疱疹历史源流病因病机中医治疗
- 火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IL-10/β-EP信号通路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火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IL-10/β-内啡肽(β-E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火针组与药物组,每组10只。树脂毒素腹腔注射构建PHN模型,造模成功后,火针组予以L4~6夹脊穴火针干预,药物组腹腔注射加巴喷丁。Von Frey电子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缩爪机械阈值(PWMT),热辐射刺激器测定大鼠缩爪热潜伏期(PWTL),ELISA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IL-10、β-EP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WMT显著下降(P<0.05),PWTL、脊髓组织PGE2、SP水平和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脊髓背角IL-10、β-EP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相比模型组,火针组、药物组PWMT显著升高(P<0.05),PWTL、脊髓组织PGE2、SP水平和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β-E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火针能够改善PHN大鼠疼痛反应,降低外周血炎症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激活IL-10/β-EP信号通路有关。
- 李瀚周鸿飞刘峻顾炜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火针IL-10Β-内啡肽
- 从中医病因病机与常用药探讨痤疮的中医治疗特色被引量:69
- 2016年
- 痤疮是临床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且临床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明确,西医的治疗疗效也不尽如人意。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西医治疗,已形成了公认的中医治疗特色。文章从古典医籍出发,从痤疮的病名、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常用药,来深入研究探讨痤疮的中医治疗机理,以进一步指导痤疮的中医临床治疗。
- 顾炜张小卿吴景东
- 关键词:痤疮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