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敏

作品数:23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脑室
  • 4篇组胺
  • 4篇微柱
  • 4篇微柱凝胶
  • 4篇哮喘
  • 3篇哮喘豚鼠
  • 3篇脑室周围
  • 3篇脑室周围白质...
  • 3篇肝炎
  • 3篇白质
  • 3篇白质软化
  • 2篇蛋白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新生大鼠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溶血
  • 2篇新生儿溶血病
  • 2篇心病

机构

  • 23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马鞍山市疾病...

作者

  • 23篇张敏
  • 5篇辛琪
  • 4篇胡燕
  • 4篇芦慧霞
  • 4篇蒋犁
  • 3篇董榕
  • 3篇唐丽宇
  • 3篇朱晓东
  • 3篇齐李平
  • 3篇龚飞飞
  • 2篇孙燕
  • 2篇张晓敏
  • 2篇乔立兴
  • 2篇成杰
  • 2篇陈宝安
  • 2篇陈岩
  • 2篇何农跃
  • 2篇庄劭玉
  • 2篇王婷
  • 2篇程坚

传媒

  • 5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大鼠HIBD后海马增殖细胞分化和bFGF的相关性探讨
2009年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分化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实验大鼠的远期行为学变化。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bFGF干预组,建立HIBD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氧处理),分别于术后5、10、14、21 d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并应用Y-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测定。结果:缺氧缺血组及bFGF干预组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于术后10、14 d较5 d时有所升高(P<0.05),21 d下降至5 d时的水平。与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组比较,bFGF干预组于HIBD后各个时间点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均有所增加(P<0.05)。Y-迷宫测试显示bFGF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较缺氧缺血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存在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现象,bFGF能够促进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并可以改善大鼠后期行为记忆能力。
张敏蒋犁胡燕乔立兴黄莉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齿状回细胞分化
微柱凝胶试验联合聚凝胺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联合聚凝胺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阴性患者采用聚凝胺试验进行交叉配血,阳性患者采用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结果:1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用两种方法同时做交叉配血试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7例,相合5例,相合率为41.7%;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9例,相合3例,相合率为25%。结论:聚凝胺试验虽然操作简便、快速,价格低廉,但灵敏度不高,易造成假阴性结果;微柱凝胶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价格较高。因此,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用聚凝胺试验或微柱凝胶试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同时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张敏王喜洪辛琪
关键词:微柱凝胶试验不规则抗体交叉配合试验
乙型肝炎-戊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基础研究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戊型肝炎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8周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皮下多点注射5μg戊肝疫苗, 5μg乙肝疫苗,乙肝-戊肝联合疫苗(含5μg戊肝疫苗及5μg乙肝疫...
张敏孟继鸿
文献传递
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髁状突骨折PDA分类Ⅰ、Ⅲ型患者8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腮腺,寻及面神经颧颞支,在两神经支之间通过破损的关节囊进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1、3、6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分析疗效。结果:本组8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面部对称,局部瘢痕不明显。随访时间1~6个月,1例术后轻度面瘫,3个月后恢复正常。1个月内都有张口疼痛,但3个月内疼痛均逐渐缓解。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均在2.5~3.0 cm。术后1、3、6个月复查全景片或CT见骨折生长良好。结论: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可以良好地暴露术野,对于适合的病例进行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唐丽宇张敏齐李平朱晓东庄劭玉龚飞飞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内固定技术
3-硝基丙酸致未成熟鼠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神经行为学及磁共振成像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脑内定位注射3-硝基丙酸(3-NPA)建立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模型,探讨远期神经行为学和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方法新生5 d(P5)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NPA组)与假手术组(PBS组),脑立体定位仪定位于左侧脑室上方胼胝体,分别注入等量3-NPA和PBS,造模后1、2、3、9 d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切片作HE染色;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体重、睁眼时间等生长发育情况;P29-30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观察两组大鼠肢体肌力、随意运动、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记忆能力;P30行MRI检查。结果NPA组大鼠术后睁眼时间延迟,体重增加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NPA组大鼠P6、P7、P8 NPA组注射3-NPA侧皮质下及脑室周围白质出现不同程度疏松及液化灶,P14时出现同侧脑室明显扩大,PBS组无明显变化;神经行为学检测实验组鼠肢体肌力、随意运动、情感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假手术组减退,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 MRI检查显示NPA组脑内注射侧脑室周围局部有脑组织软化信号改变。结论P5大鼠脑内注射3-NPA制作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模型,能真实地模拟在体病理改变,经神经行为学检测与临床症状相符,MRI检查可显示脑白质损伤的解剖形态学变化,作为诊断PVL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胡燕张敏蒋犁王婷何农跃
关键词:3-硝基丙酸脑内注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大鼠髓鞘磷脂蛋白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PO)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新生5 d(P5)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硝基丙酸(3-NPA)脑内注射损伤组(3-NPA组)、rEPO治疗组(rEPO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BS组),其中rEPO组于脑损伤前0.5 h予rEPO腹腔注射(50 U/10 g体质量),3组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计算髓鞘磷脂蛋白(MBP)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阳性细胞数,术后24 d(P29)行神经行为学测定。结果 HE染色显示3-NPA组P7时皮质下及脑室周围白质出现不同程度疏松及液化灶,P14出现脑室扩大;P7时,PBS组和rEPO组注射部位周围脑组织疏松液化,P14、P12时未见明显脑室扩大。P7、P8时,3组脑室周围白质中均有MBP阳性细胞表达,P14、P30时,3-NPA组阳性细胞数低于PBS组和rEPO组(Pa<0.05);P30时,3-NPA组GAP-43阳性细胞较rEPO组和PBS组减少(Pa<0.05);神经行为学测定显示3-NPA组较PBS组和rEPO组反应差(P<0.05)。结论 rEPO可减轻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促进神经生长修复,发挥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胡燕蒋犁张敏王婷何农跃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神经生长相关蛋白
侧脑室注射R-α-四基组胺对哮喘豚鼠呼吸道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组胺H3 受体激动剂R α 甲基组胺对哮喘豚鼠气道内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的影响。方法 豚鼠首先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 ,给药组给予豚鼠股静脉注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后 ,再侧脑室注射组胺H3 受体激动剂R α 甲基组胺 (5 μg)。哮喘组豚鼠在诱发哮喘发作后侧脑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经肺动脉灌注 4 %多聚甲醛 ,取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冰冻切片 ,做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间隔内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在哮喘发作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在给药后 10min组明显少于哮喘组 ,给药后 2 0min组已接近正常组。结论 经侧脑室途径激动中枢组胺H3 受体后 ,哮喘豚鼠呼吸道内神经源性炎症介质P物质减少 ,提示中枢组胺H3 受体参与对哮喘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调控。
董榕张敏
关键词:呼吸道P物质哮喘
IgG抗-A/BELISA检测方法的初探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1种IgG抗-A/B ELISA检测方法。方法将唾液血型物质以磷酸盐缓冲液包被酶标板,10%脱脂奶粉磷酸盐缓冲液37℃封闭1 h,洗涤后加入系列稀释的待检血清,37℃孵育30 min,洗涤并加入酶标记羊抗人IgG,37℃孵育30 min,洗涤,TMB显色,2 mol/L H2SO4溶液终止反应,酶标仪读取A450/A630,以P/N≥2.1判为抗体阳性,将抗体阳性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清IgG抗-A/B效价。结果阴性对照血清与反应系统无交叉反应;检测IgG抗-A批内变异2.3%~7.7%,批间变异5.9%~8.1%,IgG抗-B批内变异3.7%~5%,批间变异6.5%~8.7%。ELISA法检测30名孕妇IgG抗-A效价阳性率为26.67%,抗体效价检测结果与抗球蛋白法符合率73.33%;IgG抗-B效价的阳性率和符合率分别为23.33%、76.67%。结论 IgG抗-A/B ELISA检测法特异性强,精密度较高,实现了IgG抗-A/B效价检测方法由定性试验到半定量试验的转变。
张敏芦慧霞辛琪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法和Coombs法检测孕妇IgG抗-A(B)效价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孕妇IgG抗-A(B)效价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及抗人球蛋白法检测我院249例门诊和住院O型血待产孕妇IgG抗-A(B)效价。观察结果,以达到2+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体效价。结果: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平均效价51.37,IgG抗-B平均效价48.70;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A平均效价18.62,IgG抗-B平均效价15.85。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平均效价高于抗人球蛋白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A(B)效价≥1∶64的孕妇共117人,按目前临床常用阳性临界值1∶64计算,总阳性率为46.99%。其中IgG抗-A阳性率为51.24%,IgG抗-B阳性率为42.97%。抗人球蛋白法检测结果为44人抗体效价≥1∶64,总阳性率为17.67%,其中IgG抗-A阳性率19.83%,IgG抗-B效价阳性率15.63%。微柱凝胶法检测孕妇IgG抗-A(B)阳性率高于抗人球蛋白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方法检测IgG抗-A(B)效价灵敏度不同,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于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不适于采用传统抗人球蛋白法确定的阳性临界值,以免因对病情估计过高而进行过度治疗。微柱凝胶法用于孕妇IgG抗-A(B)效价检测时,应该结合大量实验数据与临床资料重新界定阳性临界值。
王喜洪张敏芦慧霞辛琪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法
丙型肝炎病毒不同编码区His融合抗原的表达与纯化
2008年
目的:表达和纯化丙型肝炎病毒(HCV)-Core、NS3和NS4的His融合抗原H-C、H-NS3和H-NS4,并初步探讨其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重组基因工程技术,构建3种重组质粒C-pET-28a-c(+)、NS3-pET-28a-c(+)和NS4-pET-28a-c(+)以及相应的工程菌;质粒经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IPTG诱导抗原表达,从IPTG使用浓度、诱导温度与时间3个方面优化抗原表达条件;用NTA柱纯化抗原后,分别用单片段重组抗原和混合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0份HCV抗体阳性血清和40份健康人血清。结果:用单片段重组抗原和混合抗原检测的100份HCV抗体阳性血清中,H-C、H-NS3和H-NS4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75%和52%,而H-C、H-NS3和H-NS4混合抗原的抗体检出率为100%;检测40份健康人血清,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HCV不同编码区单片段His融合抗原具有不同的抗体检出率,但均低于混合抗原的阳性率;在开发HCV抗体诊断试剂时,应采用HCV混合抗原。
韩振格乔伟振张敏孙艳雯董晨孟继鸿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