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对虾
  • 4篇斑节对虾
  • 3篇氨氮
  • 2篇免疫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影响
  • 1篇地理种群
  • 1篇毒性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组合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生长性状
  • 1篇受性
  • 1篇人工选育
  • 1篇种群
  • 1篇自交
  • 1篇免疫指标
  • 1篇耐受
  • 1篇耐受性

机构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4篇李永
  • 3篇杨其彬
  • 3篇黄建华
  • 3篇苏天凤
  • 2篇周发林
  • 2篇江世贵
  • 1篇朱彩艳
  • 1篇杨丽诗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4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斑节对虾人工选育及氨氮对其免疫、解毒代谢影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虎虾。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以及台湾省沿岸都有分布,是世界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氨氮是水产养殖环境中的一种重...
李永
关键词:斑节对虾人工选育氨氮免疫代谢
文献传递
斑节对虾2个地理种群自交与杂交F1的生长性能被引量:5
2012年
以三亚(S)、泰国(T)两个地理群体的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亲本,建立自交组合SS(S♀×S♂)、TT(T♀×T♂)和杂交组合ST(S♀×T♂)、TS(T♀×S♂)。对各组合F1的5个生长性状(体长、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高、头胸甲宽)进行测量,对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在各个性状上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2.13%~19.70%),其中正交组合(ST)的杂种优势均高于反交组合(TS)(P<0.05)。对各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个组合的子代在体长、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高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头胸甲宽这一性状上无显著差异(P>0.05)。多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正交组合(ST)的体长、体质量、头胸甲长性状显著高于自交组合(SS、TT)(P<0.05)。研究结果为斑节对虾杂交育种的具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李永黄建华杨其彬周发林苏天凤江世贵
关键词:斑节对虾生长性状杂交组合杂种优势
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9
2012年
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毒性效应与氨氮浓度和中毒时间呈正相关,在海水温度为30℃,pH为8,盐度为34.5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63 mg/L、39.68 mg/L、31.65 mg/L、29.94 mg/L,安全浓度为2.99mg/L,对应的非离子氨分别为3.23 mg/L、2.43 mg/L、1.94 mg/L、1.84 mg/L,安全浓度为0.18 mg/L。并在浓度为29.94 mg/L氨氮胁迫下,对斑节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96 h内斑节对虾血清中免疫指标变化为:酚氧化酶(PO)的活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变化均是先升高,再下降;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变化为先升高,然后下降,再上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斑节对虾血清中的PO、SOD、POD、ACP活力8个取样时间点(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8个取样时间点的各酶活力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了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结果和在高氨氮胁迫下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发现高氨氮对斑节对虾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为斑节对虾养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李永杨其彬苏天凤周发林杨丽诗黄建华
关键词:斑节对虾氨氮免疫指标
斑节对虾家系氨氮耐受性的比较被引量:21
2012年
以非洲(F)、泰国(T)、印尼(Y)3个地理群体的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亲本构建家系,通过96 h氨氮急性毒性试验对其中45个家系进行氨氮耐受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96 h高氨氮的胁迫下各家系的死亡率为15.56%~100%,斑节对虾家系间对氨氮的耐受性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死亡率低于30%的高氨氮耐受性家系有7个,死亡率在30%~60%的中等氨氮耐受性家系有29个,死亡率高于60%的低氨氮耐受性家系9个。不同父本和母本来源的家系氨氮耐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来源非洲、印尼和泰国。不同交配组合氨氮耐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F♀×F♂、Y♀×Y♂、Y♀×T♂、T♀×Y♂和T♀×T♂。对印尼和泰国杂交组合家系的氨氮耐受性进行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在氨氮耐受性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1.98%~19.80%),其中Y♀×T♂组合的杂交优势高于T♀×Y♂组合。
黄建华李永杨其彬苏天凤朱彩艳江世贵
关键词:斑节对虾家系氨氮耐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