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霞

作品数:35 被引量:14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病毒
  • 13篇细胞
  • 9篇艾滋病
  • 9篇病毒治疗
  • 8篇免疫
  • 7篇综合征
  • 7篇高效抗反转录...
  • 7篇HAART治...
  • 6篇免疫缺陷
  • 5篇炎性
  • 5篇缺陷病
  • 5篇免疫缺陷病
  • 5篇免疫缺陷病毒
  • 5篇免疫重建
  • 5篇免疫重建炎性...
  • 5篇抗反转录病毒...
  • 5篇高效抗反转录...
  • 5篇HAART
  • 4篇逆转
  • 4篇逆转录

机构

  • 26篇中南大学湘雅...
  • 15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长沙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娄底职业技术...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35篇陈霞
  • 23篇郑煜煌
  • 22篇何艳
  • 21篇周华英
  • 12篇贺梅
  • 12篇加路
  • 11篇贺波
  • 10篇谌资
  • 9篇罗艳
  • 8篇刘猛
  • 8篇姚运海
  • 6篇郑力文
  • 5篇周国强
  • 5篇刘文恩
  • 3篇傅锦芳
  • 3篇林一鹤
  • 2篇李靖
  • 2篇李艳明
  • 2篇刘纯
  • 2篇晏群

传媒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 1篇2012年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4种细胞因子IL-2、IL-4、IL-15和IL-2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观察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IL-2、IL-4、IL-15及IL-21)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和正常人表达水平的区别及其与HIV RNA病毒载量和CD3+、CD4+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其与HIV感染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40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和31名正常人,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IL-2、IL-4、IL-15及IL-21),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中HIV RNA水平。结果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外周血IL-2、IL-15及IL-21水平低于正常人,而IL-4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CD3+、CD4+细胞数量和各细胞因子水平显示出一定的相关关系,IL-2和IL-15水平均与HIV-1 RNA载量呈负相关。结论提示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都可能参与了HIV感染的致病机制,并与HIV RNA病毒载量及CD3+、CD4+细胞数量相关。
刘琼华刘志生郑煜煌陈霞贺波郑力文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IL-4IL-15IL-21
肺炎克雷伯菌外膜囊泡的提取、鉴定及相对定量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基于超速离心改良法快速分离提取肺炎克雷伯菌分泌的外膜囊泡并进行鉴定和定量。方法将购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标准菌株和台湾大学馈赠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标准菌株分别置于M9基础培养基中培养9 h,利用超速离心改良法提取外膜囊泡(OMV),然后采用负染法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大小,通过Stewart磷脂分析法进行相对定量,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cKP和hvKP分泌OMV的形态大部分呈球形、囊状小泡结构,小部分形态不规则,OMV直径为20~250 nm,可见多个囊泡聚集成团,且hvKP分泌的OMV多于cKP。相对定量检测发现,hvKP分泌的OMV数量多于cK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速离心改良法成功实现了肺炎克雷伯菌OMV提取、鉴定及定量检测,为后续OMV机制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抗细菌感染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蓝优周茂陈霞钟一鸣李军晏群刘文恩
关键词:超速离心
中国HIV-1 vpr基因多态性及其进化树的分析
目的首次分析中国HIV-1感染者的vpr基因多态性,比较HIV-1 vpr基因变异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国外以往研究的异同,为进一步探索HIV-1 vpr的致病机理及可能的基因治疗靶位打下基础。方法提取398例中国各地区HIV...
郑煜煌何艳陈霞周华英谌资加路贺波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感染者
HIV-1 Vpr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和致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vpr基因和不同变异株对属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致细胞周期变化和致细胞凋亡的机制两者间的可能关系。方法将14个带有不同变异位点的中国感染者HIV-1 vpr片断分别连入p...
刘纯郑煜煌周华英何艳蒋永芳张永红谌资刘猛陈霞
关键词:细胞周期凋亡作用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γ链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γ链细胞因子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和正常人表达水平的区别,及其在24个月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0名HIV/AIDS病人在初次HAART治疗的0、6、12、18和24个月进行回访,另3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均采集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常见的γ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4、7、15、21(IL-2、IL-4、IL-7、IL-15、IL-21)和γ干扰素(IFN-γ)],同时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血清中HIV核糖核酸(RNA)水平。结果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外周血IL-2、IL-15、IL-21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而IL-4和IL-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在启动HAART后的各次回访中,随着外周血HIV RNA病毒载量水平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逐渐下降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显著增加,IL-2、IL-15、IL-21和IFN-γ水平也逐步上升,而IL-4和IL-7水平逐步下降,显示出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这些常见的γ链细胞因子可能和HIV感染的致病机制相关,并可能参与了抗病毒免疫重建和病毒控制过程。
郑煜煌陈霞谌资周华英何艳加路贺波贺梅罗艳姚运海王红燕肖水灵林一鹤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白细胞介素Γ干扰素
临床基础检验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4年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之一,立德树人是本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本文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升、课程思政元素库的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评价以及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等5个维度探讨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可借鉴的实施方法。
顾孔珍徐克前陈霞吴文静杨明
关键词:教学改革
艾滋病HAART治疗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免疫机制初步研究
<正>目的:为探讨我国艾滋病病人(AIDS)启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在前瞻性研究队列中对IRIS及非IRIS感染者的部分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活化程度...
郑煜煌刘猛周华英何艳周国强谌资陈霞贺梅加路
关键词:HAART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免疫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调整和精神疗法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调整和精神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使用三联活菌联合多塞平治疗8周,观察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治疗前后精神卫生(MH)、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能力(SF)及躯体疼痛(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的MH,GH及VT维度分数改善,SF和BP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结论三联活菌联合多塞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改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陈霞王学红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益生菌治疗
湖南艾滋病患者Th17和Tr细胞及IL-17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血IL-17、CD3±CD4±IL-17±细胞(Th17细胞)和CD4±CD25±Foxp3±T细胞(Tr细胞)的平衡状态及其在1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中的变化。方法选取经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33例,同时选取3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分别于治疗0、6、12个月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IL-17水平、Th17细胞及Tr细胞百分比,并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HIV/AIDS在HAART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及健康对照外周血的Thl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1.20±0.37)%、(2.50±1.03)%、(3.70±1.56)%和(4.70±1.43)%;Tr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9.16±3.33)%、(7.19±2.91)%、(5.53±1.88)%和(4.43±0.97)%;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5.3-±2.5)pg/ml、(7.7±2.4)vg/ml、(10.4±3.1)pg/ml和(17.7±6.6)pg/ml。Th17细胞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与病毒载量负相关;Tr细胞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负相关,与病毒载量正相关。结论HIV感染导致IL-17、Th17细胞和TT细胞的失平衡,而HAART治疗可能逐渐恢复二者的免疫平衡状态。提示三者可能在艾滋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并有可能成为观察艾滋病进展和HAART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李靖何艳郑煜煌周华英谌资陈霞罗艳姚运海贺梅
关键词:艾滋病TH17细胞IL-17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外周血细胞病毒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中国HIV-1感染者和AIDS病(HIV/AIDS)患者在两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过程中,外周血NK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3种HIV-1病毒储存库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40例初次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并随访2年。在启动治疗0,6,12,18,24个月后,检测其外周血HIV-1 RNA病毒载量,CD4+T细胞数量,NK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内的HIV-1 DNA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性分析。结果:40例随访患者随着HAART的进行,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水平逐步上升,血清HIV-1 RNA水平逐步下降;同时3种细胞(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中的HIV-1 DNA载量也在逐步下降,与血清RNA载量的下降一致,3种细胞中的平均HIV-1 DNA载量与外周血HIV RNA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中HIV-1 DNA水平在治疗基线及治疗后均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均呈负相关(P<0.05);而单核细胞内HIV-1 DNA在治疗基线与CD4+T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中国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NK细胞、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是HIV-1的病毒储存库之一。T淋巴细胞可能是HIV病毒最主要的细胞储存库。HIV-1前病毒DNA的检测对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断以及病情进展的预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霞郑煜煌加路何艳周华英谌资罗艳贺波贺梅姚运海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效抗反转录病毒NK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