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一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触变塑性成形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 一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触变塑性成形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首先根据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触变塑性成形实验所得的数据,得到应力σ、应变ε、应变速率<Image file="DDA0000550050450000011.GIF" he...
- 闫洪邱洪旭刘少平胡志
- n-SiC_P/AZ61镁基复合材料的半固态压缩变形行为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Gleeble1500D模拟试验机,对半固态n-SiCP/AZ61复合材料进行触变等温压缩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增强相质量分数)对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并对其触变压缩变形机制和触变压缩后的显微组织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当增强相质量分数相同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少,真实应力出现下降;随着应变温度的增加,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力值显著减小。随纳米SiC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n-SiCP/AZ61复合材料在半固态条件下触变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抗力也相应增加。复合材料在触变压缩变形过程中,其变形过程可分为'上升'、'下降'和'平稳'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变形机制为固相颗粒间的滑移机制和固相颗粒的塑性变形;第二阶段的主要变形机制为液—固相颗粒混合流动机制、固相颗粒间的滑移机制和固相颗粒的塑性变形;第三阶段的主要变形机制为固相颗粒间的滑移机制和固相颗粒的塑性变形。
- 胡志闫洪刘少平凌李石宝聂俏
-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应力应变曲线
- 纳米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触变成形本构模型(英文)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分析纳米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半固态触变塑性成形中不同因素(应力σ、应变ε、应变速率ε、温度T、液相分数f_L、增强颗粒体积分数f_p)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Orowan增强机制,由此提出一种新的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中各参数由多元非线性回归法演算而得。触变塑性成形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吻合良好,证明推导的本构关系可用于触变塑性成形的数值模拟,并可用来指导复合材料的触变塑性成形工程实践。
- 闫洪邱鸿旭刘少平胡志
-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触变成形本构关系
- 一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触变塑性成形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 一种镁基纳米复合材料触变塑性成形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首先根据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触变塑性成形实验所得的数据,得到应力σ、应变ε、应变速率<Image file="DDA0000550050450000011.GIF" he...
- 闫洪邱洪旭刘少平胡志
- 文献传递
- SiC_P尺寸对AZ61镁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采用高能超声法制备SiCP增强AZ61镁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高能超声能够使纳米级陶瓷颗粒在镁合金熔体中有效分散,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比基体有所提高。其中所用SiC颗粒粒径为100nm、5μm和20μm,在1%的添加量下复合材料可以获得较好的性能,其抗拉强度分别为321、276和260MPa,伸长率分别为13.8%、12.6%和10.6%。
- 刘少平揭小平闫洪胡志
-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SICP
- 铝合金1100的挤压模拟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有限元DEFORM-3D软件对铝合金1100进行常温态和半固态下的挤压模拟,以探索1100合金材料的高温成型性能。结果显示,500℃时流动速度的最大值达到了49mm/s,而20℃时只有12.7mm/s;500℃时等效应变场的最大值达到了3.63,而20℃时只有5.01;500℃时等效应力场的最大值达到了12.3MPa,而20℃时只有42.9MPa。综上所述,半固态时铝合金1100的成型性能要比常温态好得多。
- 刘少平揭小平
- 关键词:铝合金半固态
- 纳米SiC颗粒增强AZ61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高能超声方法制备了纳米SiC颗粒增强AZ61镁基复合材料。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纳米SiC的含量、超声导入温度和超声作用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对纳米SiCp/AZ61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C颗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最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超声制备纳米SiC颗粒增强AZ61镁基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方案可优选为:纳米SiC颗粒含量为1%、超声导入温度为650℃、超声作用时间为15min。
- 胡志闫洪凌李石保聂俏刘少平
- 关键词:纳米SIC颗粒镁基复合材料
- 镁基纳米复合材料触变成形的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
- 刘少平
-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半固态高能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