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勇

作品数:15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术后
  • 3篇疗效
  • 3篇疗效分析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2篇亚低温
  • 2篇亚低温治疗
  • 2篇引流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分析

机构

  • 14篇巴中市中心医...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4篇吴勇
  • 7篇郭文才
  • 5篇吴过
  • 4篇张骥
  • 4篇陈玄斌
  • 4篇袁晓东
  • 3篇李锐
  • 2篇罗建利
  • 1篇刘艳辉
  • 1篇辜天慧
  • 1篇李国平
  • 1篇熊建平
  • 1篇杜青

传媒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医学信息(下...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救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1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既往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史、采用夹闭手术治疗、Hunt-HessⅣ级、大脑前动脉瘤、Fisher分级3级是独立预测因子(P<0.01)。结论高龄、既往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手术方式是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
郭文才吴勇李锐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影响因素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38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76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ICP、脑脊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最患者(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这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张骥袁晓东吴过吴勇
关键词:亚低温颅脑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手术治疗甲状腺瘤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所做甲状腺瘤切除术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80例甲状腺瘤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5例,女6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岁,平均39岁,主要分布年龄段在20~50岁之间。肿块最大径20厘米,最小0.5厘米,平均7.4厘米。双侧22例,左侧31例,右侧27例。甲状腺瘤切除术30例,侧叶大部切除术46例,侧叶全切除术4例,病理组织类型分布有9种。术后2~3天全部拔除引流物,切口Ⅰ期愈合。结论:本病的诊断较易,治疗以手术切除为宜,术中应避免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的损伤等。
辜天惠吴勇于泽洪陈玄斌向仲勋郭文才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腺瘤
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2011年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26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5例。结论: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易出现突变,创伤的严重性较其他部位有潜在发展的特点,必须动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头颅CT变化,对病情恶化者及时手术治疗,消除颅内高压可改善患者预后。
袁晓东吴勇张骥陈玄斌
关键词:脑挫裂伤双额叶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120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6例。对照组采用颅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血糖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于治疗1d、3d及7d时颅内压与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平均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恢复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疗法有助于辅助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血糖,保护脑细胞,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罗建利吴勇李国平向仲勋陈玄斌杜青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预后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联合IL-6、TNF-α水平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采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8例颅内动脉瘤疑似病例,采用CTA联合IL-6、TNF-α检测分析其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108例疑似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发现93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CTA诊断为87例,CTA诊断的Kappa值为0.669,准确性为90.74%,敏感度为0.914,特异性为0.867;颅内动脉瘤患者机体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非颅内动脉瘤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TNF-α与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377、0.453,P<0.05);ROC曲线显示,CTA与IL-6、TNF-α联合诊断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74,高于各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CTA联合IL-6、TNF-α检测对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李锐郭文才吴过彭逸凡吴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显微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白介素-6、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夹闭和介人栓塞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脊液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颅内动脉瘤患者114例,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显微外科夹闭疗法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介人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IL-6、ET-1脑脊液中水平及血清中S100B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脑脊液中IL-6、ET-1和血清中S100B蛋白、MMP-9水平均较术前下降,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脊液中IL-6、ET-1和血清中S100B蛋白、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栓塞较显微外科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可改善患者GOS评分,降低患者脑脊液中IL-6、ET-1水平,且安全性高。
袁晓东吴勇周东
关键词: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临床应用体会(附98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在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患者早期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的迅速好转。结论: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安全、可靠、侵袭性小,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继发损害,能有效防止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罗建利吴勇
关键词:持续腰大池引流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85例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5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差异。结果:手术后痊愈31例,好转4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41%。治疗后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较满意,值得推广。
吴勇吴过郭文才
关键词:脑出血疗效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辜天慧于泽洪吴勇陈玄斌张骥
关键词:甲亢手术内分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