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超 作品数:26 被引量:1,034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998-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淋巴瘤发病情况 目的 分析1998-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淋巴瘤(简称淋巴瘤)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统计北京市肿瘤登记处1998-2010年淋巴瘤发病病例,共计9 763例,覆盖人口151 601 066人年.计算年度发病率,... 袁延楠 杨雷 孙婷婷 李慧超 朱军 宋玉琴 王宁关键词:淋巴瘤 霍奇金病 发病率 2014—2017年北京市城市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2 2020年 目的评估北京市2014-2017年城市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筛查结果,为探索适宜城市地区结直肠癌筛查的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方案要求,北京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城6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区)纳入40~69岁健康人群参与癌症筛查高危风险问卷评估,对评估出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进行临床肠镜筛查,并对肠镜检查发现的病变及时治疗,计算结直肠癌高危评估率、临床筛查依从率以及筛查病变检出率。结果63032名北京市40~69岁健康居民纳入风险评估,评估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1000人,高危率为17.45%,其中男性4125人,女性6875人;完成肠镜检查2843人,依从率为25.85%,其中男性1039人,女性1804人;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及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0.49%、5.98%和23.71%。结论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时治疗早期病变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应努力提高依从性,建立社区及二三级医院综合筛查体系。 袁延楠 杨雷 张希 刘硕 李慧超 王宁 季加孚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肠镜 依从性 2007-2016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及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利用北京市肿瘤登记数据分析北京市女性户籍居民2007 年-2016 年10 年间发病趋势变化及发病特点,为政府和临床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提取北京市肿瘤登记处收集的2007-2016 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数据(ICD10... 刘硕 李慧超 杨雷 袁延楠 张希 王宁 季加孚关键词:肿瘤登记 女性乳腺癌 发病率 2000—2017年北京市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流行趋势及发病年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202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流行趋势及年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2000—2017年登记的前列腺癌数据,计算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粗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0~74岁发病和死亡累积率、年龄别发病率、平均发病年龄、标化平均发病年龄、60岁及以上年龄发病构成比,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和世界标准人口构成(Segi)进行标化,分城区和郊区分析发病和死亡率以及发病年龄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17年间北京市共确诊前列腺癌16 709例,发病粗率为15.00/10万,发病世标率为7.72/10万,其中城区的发病率高于郊区(9.10/10万vs 5.00/10万)。全市发病世标率由2000年的3.61/10万上升到2017年的10.77/10万,APC为6.67%。前列腺癌发病率在50岁前较低,50岁后呈现快速升高趋势。全市50~59岁年龄组年龄别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80岁及以上年龄组年龄别发病率增长速度最慢。除郊区标化平均发病年龄与年份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β=0.04,P=0.533),全市(β=-0.13,P=0.007)和城区(β=-0.17,P<0.001)前列腺癌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随着年份的增加而下降。2000—2017年北京市整体(β=-0.24,P<0.001)和城区(β=-0.32,P<0.001)60岁及以上前列腺癌患者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郊区呈现上升趋势(β=0.19,P=0.2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2017年间前列腺患者死亡粗率为5.56/10万,死亡世标率为2.53/10万,其中城区的死亡率高于郊区(2.74/10万vs 1.99/10万)。全市死亡世标率由2000年的1.29/10万上升到2017年的3.03/10万,APC为5.79%。[结论 ] 2000—2017年北京市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郊区增长速度高于城区。全市和城区呈现发病年龄前移趋势,郊区尚未出现此趋势。2000—2017年北京市前列腺癌死亡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 刘硕 王硕 李慧超 杨雷 杜鹏 张倩 张希 王宁 季加孚关键词:前列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年龄 2014—2019年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女性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分析2014—2019年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女性乳腺癌筛查结果。方法基于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区的80个筛查项目实施街道为研究现场,将街道/居委会所辖的40~69岁北京市户籍常住女性居民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风险评估、临床筛查(单纯乳腺B超、乳腺B超和乳腺X线摄影并联筛查)以及随访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筛查结果以及健康结局(乳腺癌),计算乳腺癌初筛阳性率、临床筛查参与率、临床筛查可疑阳性率、阳性率、早诊率、发病密度、累积发病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筛查方式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53916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7.2±7.3)岁;超重、肥胖者分别占40.90%(22053)和15.34%(8270);17535例(32.52%)被评估为初筛阳性。初筛阳性人群中接受临床筛查的参与率为47.64%(8353名),其中单纯经B超或乳腺X线摄影筛查得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4%和4.00%,可疑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0%和17.83%;B超和乳腺X线摄影并联筛查得到的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分别为5.44%和27.74%;平均随访观察2.68人年后,确诊乳腺癌252例,累积发病率和发病密度分别为467.39/10万、174.34/10万人年。接受临床筛查者确诊乳腺癌的早诊率为68.6%。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问卷初筛阴性者相比,问卷阳性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HR(95%CI)值为1.55(1.20~2.00);与并联筛查阴性者相比,并联筛查阳性者和可疑阳性者乳腺癌发生风险HR(95%CI)值分别为12.60(6.49~24.47)、1.89(0.93~3.83)。结论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女性乳腺癌临床筛查依从性较好;乳腺B超与乳腺X线摄影并联筛查可能提高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 杨雷 张希 刘硕 李慧超 张倩 王宁 季加孚关键词:乳腺肿瘤 2018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 被引量:609 2019年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中心团队在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CA)杂志发表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这份全球癌症负担现状的报告重点阐述了185个国家的36种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了癌症的区域性差异,并预估全球2018年将新增1810万癌症病例和970万癌症死亡病例。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并结合中国肿瘤登记现况进行简要解读。 王宁 刘硕 杨雷 张希 袁延楠 李慧超 季加孚关键词:肿瘤登记 发病 新冠肺炎疫情下癌症早诊早治管理工作探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于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影响,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相关工作的管理策略。方法基于2018—2019年度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招募40~74岁北京市户籍居民进行癌症风险评估问卷调查,评估得到的高危人群于定点医院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其中,2018年度对应2018年11月23日至2019年11月22日(疫情前),2019年度对应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12月23日(疫情期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疫情前后各区、各癌种间问卷评估、临床检查和结果录入完成情况以及临床检查依从性的差异。结果2018和2019年度分别有21026和6663人纳入研究。与2018年度相比,2019年度问卷评估完成率由100.1%降至60.4%,临床检查完成率由101.4%降至57.5%,结果录入率由99.2%降至88.2%,癌症高危人群临床检查参与率由87.3%降至80.8%,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影响较大。未来应在疫情常态化应对背景下着力改变癌症防治的工作模式,使疫情防控与慢性病管理齐头并进。 李晴雨 杨雷 张希 刘硕 李慧超 张倩 程杨杨 季加孚 王宁关键词:癌症 慢性病管理 2014-2019年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胃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2014-2019年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胃癌筛查结果,为制定人群精准胃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的80个筛查项目实施街道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街道/居委会所辖的88044名40~69岁北京市户籍居民纳入研究。对问卷初筛胃癌高危人群,于定点医院接受胃镜筛查。每年通过主动和被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募集的全部人群进行随访,获取其健康结局信息(确诊胃癌/未确诊胃癌)。计算不同特征人群问卷初筛阳性率、胃镜筛查参与率、胃癌发病密度(率);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计算不同特征人群胃癌发生风险比(HR)及95%CI。结果88044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7.41±7.37)岁,其中男性占38.76%(34128名)。问卷初筛胃癌高危率为23.64%,胃镜筛查参与率为15.91%,参与胃镜筛查者的病理活检率为60.36%;平均随访(5.97±1.40)年后,40~69岁男性胃癌发病密度为47.51/10万人年(95%CI为38.85/10万人年~58.09/10万人年),女性胃癌发病密度为16.02/10万人年(95%CI为12.20/10万人年~21.02/10万人年);胃癌发生风险从55岁开始随年龄升高而上升,P趋势<0.001。问卷初筛阳性人群发病密度为39.11/10万人年(95%CI为29.56/10万人年~51.75/10万人年);经问卷评估为高危且成功接受胃镜筛查者在随访期间确诊早期胃癌比例为80.00%,而经问卷评估为高危但未按要求进一步接受胃镜筛查者,在随访期间内确诊早期胃癌的比例为20.83%,Pexact=0.020。结论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胃癌筛查依从性有待提高,在高危人群中应用胃镜筛查胃癌,能够提高早诊率。 杨雷 张希 刘硕 李慧超 李晴雨 李浩鑫 王宁 季加孚关键词:胃癌 年龄 2014-2019年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肝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2014-2019年北京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肝癌筛查结果,比较不同特征筛查队列人群肝癌发生风险,为政府制定人群精准肝癌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以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的80个筛查项目实施街道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街道/居委会所辖的88044名40~69岁北京市户籍居民纳入研究。对问卷初筛判定为肝癌高危的人群,于定点医院接受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AFP)筛查。每年通过主动和被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募集的全部人群进行随访,获取其健康结局信息(确诊肝癌/未确诊肝癌)。计算不同特征人群问卷初筛阳性率、腹部超声和AFP检测参与率、肝癌发病密度(率);采用Cox比例回归模型计算不同特征人群肝癌发生风险比(HR)及其95%CI。结果88044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7.41±7.37)岁,其中男性34128名(38.76%)。问卷初筛肝癌高危率为14.59%,腹部超声和AFP检测参与率为44.71%;平均随访(5.97±1.40)年后,男性肝癌发病密度为42.49/10万人年(95%CI为34.35/10万人年~52.56/10万人年),女性肝癌发病密度为12.32/10万人年(95%CI为9.03/10万人年~16.79/10万人年);肝癌发生风险从60岁开始随年龄升高而上升,P趋势<0.001。问卷初筛阳性人群发病密度为51.60/10万人年(95%CI为37.85/10万人年~70.34/10万人年),AFP检测阳性者的发病密度为553.76/10万人年(95%CI为138.49/10万人年~2214.18/10万人年),与AFP阴性者相比,在随访期间内确诊肝癌的风险明显增高,HR(95%CI)为11.94(2.73~52.23);腹部超声发现肝脏占位者在随访期间发生肝癌的风险有升高趋势,但与无占位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95%CI)为2.78(0.63~12.14);经问卷评估为高危且成功接受腹部超声和AFP筛查者在随访期间内确诊早期肝癌比例为41.18%,而经问卷评估为高危但未按要求进一步接受临� 杨雷 张希 刘硕 李慧超 李晴雨 李浩鑫 王宁 季加孚关键词:肝癌 甲胎蛋白 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解读 被引量:19 2024年 202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团队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表了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报告,重点阐述了世界185个国家或地区36种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地理区域和以人类发展指数划分的不同经济区域的差异。据估计,2022年全球新增1996.5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973.7万死亡病例。全球发病前5位的癌种分别为肺癌(248.0万,12.4%)、女性乳腺癌(229.6万,11.5%)、结直肠癌(192.6万,9.6%)、前列腺癌(146.7万,7.3%)和胃癌(96.8万,4.9%)。死亡前5位的癌种分别为肺癌(181.7万,18.7%)、结直肠癌(90.4万,9.3%)、肝癌(75.8万,7.8%)、女性乳腺癌(66.6万,6.9%)和胃癌(66.0万,6.8%)。基于当前人口特征估计,至205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超过3500万。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团队对该报告进行了整理,并结合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现况进行简要解读。 张希 杨雷 刘硕 曹莉莉 王宁 李慧超 季加孚关键词:恶性肿瘤 肿瘤登记 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