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PCF环偏振耦合强度温度特性实验研究
- <正>本文以光子晶体光纤环为研究对象,利用白光干涉法测试了不同温度下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环和普通保偏光纤环内部的偏振交叉耦合强度分布,分析了光纤环中固定耦合点不同温度下的偏振耦合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在-40℃到50℃的温度范...
- 李彦孙彦凤宋镜明王旭
- 文献传递
- 采用光纤滤波器的高波长稳定性掺铒光纤光源(英文)被引量:6
- 2015年
- 研究了双程后向结构掺铒光纤光源的平均波长对泵浦功率的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掺铒光纤滤波器以及选择合适的泵浦功率,平均波长随泵浦功率的变化能够降低到-9 ppm/mW。在-40^+60℃温度范围内,光纤光源的平均波长不稳定性小于33 ppm(峰峰值)。采用5 m长的掺铒光纤、泵浦功率55 mW与泵浦波长974.2 nm时,光纤光源输出光波的谱宽达到17 nm,功率达5.83 mW。
- 李彦孙彦凤王旭姜漫
- 关键词:光纤陀螺掺铒光纤光源
- 空芯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残余双折射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建立了空芯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残余双折射理论分析模型,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研究了光纤残余双折射产生的原因,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空芯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的残余双折射进行测试,并对光纤双折射的波长依赖性和温度稳定性进行了探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纤芯残余形变是导致残余双折射的重要因素,残余双折射随纤芯椭圆率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残余双折射的波长依赖性显著,温度依赖系数为0.3×10^(-9)/℃。
- 李彦王旭徐小斌王庆涛
- 关键词:温度稳定性光纤传感
- 激光差动共焦曲率半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3
- 2014年
- 曲率半径是球面光学元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曲率半径的高精度测量已经成为光学元件使用与加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差动共焦法的曲率半径测量方法,研制了1套激光差动共焦曲率半径测量系统,并对2组曲率半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2组曲率半径的测量值均与标称值吻合,其相对误差为0.001 15%,两组测量数据的标准不确定度均优于3.211 11×10-4 mm。
- 王旭王中宇赵维谦邱丽荣
- 关键词:曲率半径测量不确定度
- 光子晶体光纤环偏振耦合强度温度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以光子晶体光纤环为研究对象,利用白光干涉仪测试了不同温度下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环和普通保偏光纤环内部的偏振交叉耦合强度分布,分析了光纤环中固定耦合点不同温度下的偏振耦合强度变化。结果表明,在-40℃~50℃的温度条件下,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环偏振耦合强度最大变化率为0.97%;普通保偏光纤环偏振耦合强度的变化率为4.71%,约为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环的5倍。实验研究证明,光子晶体光纤环的偏振交叉耦合强度温度稳定性高于普通保偏光纤环的偏振交叉耦合强度的温度稳定性。
- 李彦孙彦凤宋镜明王旭
- 关键词:相干光学温度特性
- 自由空间无衍射光通信模拟系统及其传输性能被引量:3
- 2012年
- 无衍射光的中心光斑直径相对于高斯光束较小且发散角为零,在自由空间光通信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一种自由空间无衍射光通信模拟实验系统,它通过串口连接上位机,应用微处理器进行信号的调制与解调,采用双头脉冲间隔调制,无衍射光的发生使用圆锥透镜法,在接收端使用PIN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和微处理器的解调,最后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通过对发送数据与接收数据的对比计算出误码率,进而给出整个系统的传输性能评价。在无衍射光的最大传输距离内,当比特率为9 600bps时,该系统的误码率优于6×10-5。
- 王旭王中宇毛方儒李萌
- 关键词:自由空间光通信无衍射光误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