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红外
  • 2篇动态范围
  • 2篇整体性能
  • 2篇衰减率
  • 2篇无热化
  • 2篇无热化设计
  • 2篇铝制
  • 2篇滤光片
  • 2篇蓝宝
  • 2篇蓝宝石
  • 2篇光学
  • 2篇光学系统
  • 2篇红外成像
  • 2篇红外目标
  • 1篇硬盘
  • 1篇识别技术
  • 1篇收发
  • 1篇嵌入式
  • 1篇嵌入式测试
  • 1篇无线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金亚平
  • 3篇汤心溢
  • 3篇刘泽恩
  • 3篇葛军
  • 2篇李范鸣
  • 2篇于洋
  • 2篇蹇毅
  • 2篇潘兆鑫
  • 2篇张驰
  • 1篇陈雄群
  • 1篇李建勋
  • 1篇周妮
  • 1篇李卫华
  • 1篇敬忠良
  • 1篇吴常泳
  • 1篇余农

传媒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红外技术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波红外制冷型光学系统超宽温消热差设计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方法,给出了针对长波红外制冷型光学系统的一个设计实例。该系统采用了576元线列探测器,相比于以往288元线列探测器而言,在相对孔径、焦距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视场扩大了一倍。该系统F数为1.6,焦距100 mm,视场9.2°,实现了100%的冷光阑匹配。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在-50℃~+90℃的宽温度范围内,像质接近衍射限,无须任何调焦,无热化性能良好。
于洋金亚平潘兆鑫蹇毅汤心溢
关键词:红外无热化设计
红外二次成像无热化光学系统设计与实测被引量:4
2013年
阐述了二次成像红外光学系统相比于一次成像红外光学系统而言,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的特点及其影响,讨论了基于光学被动式无热化原理的二次成像红外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不仅给出了设计的一个红外制冷型二次成像光学系统的实例,还对该无热化镜头进行了实际加热对比成像试验,并给出了成像测试结果。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在-40℃^+80℃的温度范围内,像质接近衍射限,最佳像面变化量在一倍焦深范围之内,焦距变化率低,实现了光学被动式无热化。实际测试结果显示,所设计的二次成像无热化光学系统,具有良好的无热化能力,高温环境下无需调焦依然清晰成像。
于洋蹇毅潘兆鑫金亚平汤心溢
关键词:红外无热化设计
一种拉幕式滤光片组与衰减片组切换装置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拉幕式滤光片组与衰减片组切换装置,装置包括凹形铝制的滑动平台固定架,其底部四角安装有四个光电开关,平台中安装有两根直线电机滑杆组件,配合另外两根直线轴承滑杆对电机进行操控,两个直线电机可顺着滑杆来回移动。...
张驰葛军刘泽恩金亚平李范鸣
文献传递
基于iOS系统无线收发的红外实时测试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OS系统无线收发的红外实时测试设备。它由目标生成单元一台便携式黑体,发送单元一个可无线发送的信号转接盒和接收处理单元一台iPad2或iPhone4组成。黑体产生的红外目标辐射源由被测系统观测,信号转...
周妮汤心溢葛军刘泽恩金亚平
文献传递
拉幕式滤光片组与衰减片组切换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幕式滤光片组与衰减片组切换装置,装置包括凹形铝制的滑动平台固定架,其底部四角安装有四个光电开光,平台中安装有两根直线电机滑杆组件,配合另外两根直线轴承滑杆对电机进行操控,两个直线电机可顺着滑杆来回移动。...
张驰葛军刘泽恩金亚平李范鸣
文献传递
高性能红外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技术
敬忠良李建勋余农吴常泳张世俊刘刚刘广智刘磊吴东陈非金亚平程雷陈雄群李卫华张新宇
该成果基于国际上先进的凝视焦平面红外热像仪研制了高速红外目标图像信息处理系统,创新地设计和提出了一系列目标检测、跟踪与识别算法和软件,显著地提高了红外系统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探测概率和识别概率。构建了高性能红外目标检测、成...
关键词:
关键词:红外目标检测红外目标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