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作品数:76 被引量:532 H指数:16 供职机构: 西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山楂叶黄酮类成分在糖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考察山楂叶黄酮(HLF)类成分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内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为阐明山楂叶调节糖脂代谢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基础研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HLF组、牡荆素鼠李糖苷(RHV)组,另取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各组大鼠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30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采集大鼠血清、尿样、粪便并处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生物样品的方法检测各生物样本,通过Agilent Mass Hunter Worksta⁃tion统计软件对数据处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各组之间的差异性代谢物,结合HMDB、Metlin等数据库比对确定并在KEGG中确定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有24个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在给予HLF后,苯丙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等20个代谢物有显著回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尿液中发现25个代谢物的发生变化,在给予RHV和HLF后分别对其中19个有回调,HLF对其中8个回调作用优于RHV,而RHV对其中13个回调作用优于HL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便中发现17个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在给予HLF和RHV后分别有13个和12个代谢物回调,HLF对其中3个回调作用优于RHV,而RHV对其中11个的回调作用优于HLF。结论HLF及其单体成分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内源性代谢物有一定的回调作用,两者所调节的代谢物种类相似,涉及的代谢通路有糖代谢、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肪酸代谢,单体成分牡荆素鼠李糖苷较总黄酮回调幅度更加明显。 刘甜 周坤 王静静 韩伟 王栋梅 陈文君 马百平 郑晓辉 赵晔关键词:山楂叶 糖脂代谢紊乱 代谢组学 陕西渭河盆地富氦天然气异常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2014年 通过对渭河盆地22口钻井中富氦天然气的同位素分析,认为盆地中氦气以壳源氦为主,局部伴有少量幔源氦。针对盆地中氦气异常的现象,结合对盆地特性的分析,认为渭河盆地氦气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1盆地地壳较薄,莫霍界面呈明显的隆起,热流体活动发育,有利于氦气运移;2花岗岩体和通过水系统运移到沉积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为氦气成藏提供了有力的气源保障;3盆地内十分发育的断裂体系,不仅为氦气运移提供了连通通道,还在活动过程中释放氦气,为氦气局部聚集提供了有利空间。 韩伟 李玉宏 卢进才 任战利 许伟 宋博关键词:渭河盆地 氦气 花岗岩 影响因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以额济纳旗芦草井地区中二叠统菊石滩组为例 被引量:1 2011年 额济纳旗芦草井中二叠统菊石滩组发育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TOC含量平均值达0.5%,C29ααα-20R/(20S+20R)与C29αββ/(αββ+ααα)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分析其沉积环境,了解有利烃源岩沉积相带展布,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裂谷(裂陷)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研究区菊石滩组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综合分析中二叠统沉积环境,通过分析甾烷C27、C28、C29纵向上相对百分含量分布特征和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Pr)和植烷(Ph)比值,建立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从而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姜亭 陈高潮 石成义 李金超 魏建设 韩伟关键词:生物标志化合物 沉积环境 循环法制备高纯碳酸钙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制备电子陶瓷工业用高纯碳酸钙。方法以工业碳酸钙为原料,采用改进的氢氧化物沉淀法,经过煅烧、浸出、沉淀、碳化等步骤制备高纯碳酸钙,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对杂质进行了分析,用粒度分析仪对产品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到一条循环法生产高纯碳酸钙的优化工艺路线,该工艺过程如下:原料经煅烧后与氯化铵反应,加入沉淀剂过滤,除去杂质;将前工序煅烧时产生的CO2气体通入过滤后的滤液中,进行碳化反应;生成物经过滤干燥后即得到高纯碳酸钙;滤液循环使用。结论浸出温度,浸出时间,pH,pH调节试剂,碳化温度,洗涤水温等对产品均有影响。 高新 韩伟 李稳宏 李峰 李冬 韩枫关键词:高纯碳酸钙 碳化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7 2011年 分析了额济纳旗及其邻区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的关系。根据镜质组反射率、包裹体均一温度、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得出研究区达到最大埋深时的古地温梯度,分析额济纳旗地区热演化史的信息,进一步研究了热演化与油气生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额济纳旗地区在白垩纪达到最大埋深,古地温梯度为4.1~5.5℃/100m。通过与邻区查干凹陷比较分析,认为额济纳旗地区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的地温梯度,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场的控制。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额济纳旗部分地区二叠系烃源岩在晚二叠世已进入油气生成期,生烃阶段以干气为主,在早白垩世热演化程度达到最高。 韩伟 姜亭 李玉宏 魏建设关键词:二叠纪 热演化史 古地温梯度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三叠纪鄂尔多斯盆地东南边缘的扩张——来自南召地区沉积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6 2018年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时期东南边缘的延伸范围,对其东南方向的南召地区太山庙剖面三叠系地层进行实测,利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划分沉积旋回、判断沉积环境;同时,运用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南召地区三叠系地层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南召地区三叠系地层可划分出5个沉积旋回,其中包括1个Ⅱ级层序与5个Ⅲ级层序,与鄂尔多斯东南部延长组有较好的对应,但几乎全部为深水沉积环境。碎屑锆石的年龄范围为1 654~230 Ma,大致可分为4个年龄段:1 400~1 600 Ma,640~1 100 Ma,400~550 Ma,200~334 Ma,均有明显峰值。与周缘地体年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碎屑岩主要来源于北秦岭,少量印支期锆石应来自于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的物源。将沉积特征及锆石年龄谱与鄂尔多斯东南部金锁关地区延长组及北秦岭柳叶河盆地三叠系地层进行对比分析,推测三叠纪鄂尔多斯盆地向南扩张到北秦岭,且华北板块南缘和北秦岭带之间存在一个以宽坪群为主体的隆起带,自南召地区向西至金锁关地区以南逐渐降低,至柳叶河盆地消失。因此,三叠纪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可扩展至南召地区,两者的演化同时受到秦岭造山带的控制。 刘溪 李艳广 杨喜彦 韩伟 马瑶 张乔 李文厚关键词:沉积旋回 锆石U-PB年龄 三叠纪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气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被引量:3 2023年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能源,通过对其中延长油气区地热资源赋存状态研究,发现区内主要有西部白垩系碎屑岩和东部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两套热储层;岩石热导率与地层岩石的成岩程度、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地温梯度为2.73~3.50℃/100m,整体显示北高南低,与地层埋深呈正相关;大地热流值为57.28~86.18mW/m^(2),具有明显的东西向展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热资源东部优于西部,可具体划分浅层低温有利区、中层中低温有利区和中深层中温有利区等3类地热资源有利区。结合油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实例,认为对这些有利区内的废弃井加以改造利用,可降低地热开发工程成本,在地热发电、工业利用及三产养殖等方面实现地热资源梯级利用,有望建立“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能源互联网构架。 白奋飞 魏登峰 韩伟 王菲菲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清洁能源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阿木山组烃源岩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015年 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二叠系阿木山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通过对露头剖面观察采样,结合钻井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对阿木山组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阿木山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为"中等-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以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主,且区内存在一定差异.总体看来,该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大,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韩伟 魏建设 卢进才 任战利 刘三关键词:烃源岩 综合评价 秦皇岛柳江地区长龙山组石英砂岩物质源区组成--来自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0 2011年 在秦皇岛市柳江地区出露最古老的沉积岩为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石英砂岩,该石英砂岩与下伏的新太古代钾质花岗岩呈不整合接触。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该区长龙山组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在2635~2487Ma之间,其物质源区较单一。与北京—蓟县标准剖面相比,本研究区在较长的一段地质时期为古陆壳的剥蚀区,直至新元古代早期,又沉积了长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它们的源区物质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壳幔混合,但主要来自于古老的地壳物质再循环,暗示在~2.5Ga其碎屑物质源区的地壳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厚度。 第五春荣 孙勇 刘养杰 韩伟 戴梦宁 李永项关键词:青白口系 石英砂岩 碎屑锆石 公益性氦气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2023年 我国氦气资源调查评价从基础理论到勘查技术方法长期空白。为提高我国氦气资源保障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在这一冷门的领域经过十余年坚持探索,依托渭河盆地,利用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勘查、地热井氦气调查、气测录井和现代测试技术手段:开拓了氦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认识了渭河盆地氦气富集地质条件,圈定了远景区;提出了壳源氦气弱源成藏概念,构建了不同类型成藏模式,总结了氦气富集成藏(氦含量达到0.1%)基本条件,形成了氦气资源调查技术方法;支撑我国首个氦气探矿权落户渭河盆地,提出了氦气资源保障路径,引领了“新一轮”氦气热。经过系统整理的公益性氦气资源调查研究进展,可为同行业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李玉宏 周俊林 韩伟 魏建设关键词:氦气 成藏 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