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俊 作品数:9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我国中医药科研单位发表SCI论文现状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我国中医药科研机构发表SCI论文情况。方法: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学科类别、文献类别、研究机构、发表年份、出版物、引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中医药科研机构发表的SCI论文逐年增多,中药学相关论文数目明显多于中医学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比例较重,论文引用率相对较低。结论:我国中医药科研单位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增长迅速,但仍有发展空间,质量亟待提高,中药与中医相关论文发展呈不平衡态势。 刘学俊 陈玉龙关键词:科技论文 SCI 文献计量学 鼠类照相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鼠类照相固定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诸多缺陷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总体支架、镜面支架、镜面、玻璃方盒和装置脚,总体支架下方装在装置脚上,3个镜面支架与玻璃方盒支架分别通过可移动螺钉总成固定在总体支... 陈玉龙 刘学俊 吴耀松 尹素改 马俊华文献传递 一种治疗食管癌的中药 本发明涉及治疗食管癌的中药,可有效解决临床上治疗食管癌效果不佳,食管癌患者死亡率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重量计的旋覆花7-10份、当归4-7份、黄连3-6份制成,将旋覆花、当归、黄连粉碎,加入旋覆花、当归、黄连重... 陈玉龙 马俊华 刘学俊 尹素改 吴耀松文献传递 香烟烟雾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香烟烟雾收集装置,可有效解决收集烟雾费时费力,成本高,不能有效用于研究因香烟烟雾成分致病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手柄、活塞、推杆和主管,推杆装在主管内,推杆伸出主管端装有手柄,推杆置于主管内端装有活... 陈玉龙 吴耀松 尹素改 刘学俊 马俊华文献传递 小檗碱干预食管癌细胞基因表达及剪切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食管癌细胞生长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于37℃,5%CO2培养箱常规培养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和ECa-109,设对照组、小檗碱组(12.5、25、50、100、200mg/L),MTT法检测小檗碱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Trizol法抽提总RNA,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细胞基因表达,RT-qPCR检测部分差异基因及包含内含子的β-tubulin和Actin表达片段。结果小檗碱可抑制管癌细胞株EC-9706和ECa-109生长,IC50值分别为12.33、49.63mg/L;小檗碱干预后得到差异基因1 782个,下调基因数占差异基因比率为78.84%。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剪切子、癌通路、核糖体等信号通路。与对照组比较,小檗碱组SF3B3、SNRPD1、NCBP1mRNA表达降低(P<0.01),包含内含子的β-tubulin和Actin mRNA表达片段增加(P<0.01)。结论小檗碱可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干预多个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可通过干预剪切体相关基因影响RNA成熟。 刘学俊 马俊华 吴耀松 尹素改 周凌 陈玉龙 任闪闪关键词:小檗碱 食管癌细胞 基因表达谱芯片 差异基因 剪切体 鼠类照相固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动物实验技术,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诸多缺陷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总体支架、镜面支架、镜面、玻璃方盒和装置脚,总体支架下方装在装置脚上,3个镜面支架与玻璃方盒支架分别通过可移动螺钉总成固定在总体支架上,玻... 陈玉龙 刘学俊 吴耀松 尹素改 马俊华文献传递 基于细胞STAT3通路研究健脾和胃法对食管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陈玉龙 吴耀松 尹素改 吕翠田 刘学俊 高小玲 周凌 该项目名称为:基于细胞STAT3信号通路研究健脾和胃法对肿瘤微环境影响。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为:81173177,该项目所用方药六君子汤为临床所常用,该项目首次揭示了该方治疗食管癌作用分子机制,其研...关键词:关键词:食管癌 肿瘤治疗 六君子汤 一种治疗食管癌的中药 本发明涉及治疗食管癌的中药,可有效解决临床上治疗食管癌效果不佳,食管癌患者死亡率高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重量计的:旋覆花7-10份、当归4-7份、黄连3-6份制成,将旋覆花、当归、黄连粉碎,加入旋覆花、当归、黄连... 陈玉龙 马俊华 刘学俊 尹素改 吴耀松文献传递 脾虚证症状规律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脾虚证症状表现规律。方法:利用期刊网数据库收集、整理脾虚证资料,提取不同疾病脾虚证症状和体征发生频次,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脾虚证症状和体征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比较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发生异同。结果:胃肠道疾病占所有病种的28.57%。症状频次出现最高的11个症状:面色萎黄、少华等明显为脾气虚的表现。聚类分析显示:一些相关的症状能够聚为一类,相似的疾病可以聚为一类。因子分析显示:16个主要成分可以涵盖41个频率大于0.5%的症状,贡献率为69.13%。消化性疾病和非消化性疾病间症状比较发现,消化性疾病中腹胀、腹痛、形体消瘦、便溏、完谷不化、便秘、舌淡等症状发生率明显多于非消化性疾病(P<0.05);非消化性疾病中舌淡胖、齿痕发生率多于消化性疾病(P<0.05)。结论:脾虚证在不同疾病中症状表现有一定差异,但有共同表现;脾虚证在疾病症状组成特点为虚性症状、胃肠道症状、疾病特殊症状。 陈玉龙 符仁 刘学俊 岳静宇 刘紫阳关键词:脾虚证 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