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晨

作品数:19 被引量:33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盆地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凹陷
  • 5篇成藏
  • 5篇储层
  • 4篇致密储层
  • 4篇同位素
  • 4篇区块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油气
  • 3篇油源
  • 3篇油源对比
  • 3篇塔里木盆地
  • 3篇碳同位素
  • 3篇芦草沟组
  • 3篇化学特征
  • 3篇吉木萨尔凹陷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油源分析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2篇长江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9篇张晨
  • 10篇陈践发
  • 7篇罗群
  • 6篇赵兴齐
  • 4篇郭望
  • 4篇苗忠英
  • 2篇姜振学
  • 2篇师生宝
  • 2篇张俊华
  • 2篇刘冬冬
  • 2篇陈鸿雁
  • 2篇王冠男
  • 2篇徐学敏
  • 1篇董劲
  • 1篇吕文雅
  • 1篇吴浩
  • 1篇郭召杰
  • 1篇战沙
  • 1篇唐友军
  • 1篇陈娟

传媒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石油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第一届全国纳...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气藏中硫化氢成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1年
目前普遍认为天然气藏中硫化氢主要为生物硫酸盐还原(B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和含硫化合物热裂解等成因。一般认为,天然气中高含硫化氢是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从气藏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可以找到气藏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后的许多证据,根据这些证据,可以很好地判断气藏是否发生过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尽管对天然气藏中硫化氢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认识的问题,如硫化氢的成因机理、分布规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硫化氢与油气的关系,以及硫化氢形成的主控因素等。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硫化氢天然气成因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对硫化氢天然气的关注。
赵兴齐陈践发张晨吴雪飞刘娅昭徐学敏
关键词:硫化氢天然气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硫同位素碳同位素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天然气组分组成及碳、氢同位素特征,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研究区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主要分布在60%~80%之间,重烃气(C2+)含量较高,集中在20%~40%之间,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变化较大,集中在60%~80%之间,为典型的湿气;非烃气体总体含量低,主要为N2和CO2,其中雁木西地区较高含量的N2主要来源于大气氮。天然气δ13 C1值偏低,集中在-41‰~-39‰之间,δ13C2值大于-29‰,主频率为-28‰~-26‰,δ13 C3值、δ13 nC4值集中在-26‰~-24‰之间,表明台北凹陷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天然气δD1值分布在-239.6‰~-111.8‰之间,主频率为-240‰~-230‰,表明研究区气源母质主要形成于陆相淡水沉积环境,且天然气成熟度不高。雁木西油田部分样品天然气湿度较大且碳、氢同位素发生倒转,主要是生物降解作用所致。天然气主要处于未熟—低熟阶段(RO≤0.8%),气源对比表明,台北凹陷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未熟—低熟烃源岩,其次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成熟烃源岩。
赵兴齐陈践发赵红静张晨郭望周飞刘高志
关键词:台北凹陷吐哈盆地
断陷盆地顺向断坡油气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被引量:13
2020年
为明确断陷盆地顺向断坡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运聚规律,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孤北斜坡为例,采用构造地质学、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结合的方法,探讨优势运移通道及聚油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顺向断坡油气聚集表现为“综合控运”模式,其中断裂和砂体占主导,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断裂对油气进行垂向输导,汇聚型断裂相对发散型断裂具有明显的控运优势,在汇聚型断裂带上油气包裹体更发育,均一化温度分布范围更广。砂体是油气侧向输导的关键,与不整合构造搭配为油气侧向调整提供优势运移通道。在该聚油模式的控制下,顺向断坡带油气空间分布规律强,主要沿汇聚型断裂与输导型砂体耦合分布,地形上表现为沿“断鼻”分布。顺向断坡带是断陷盆地普遍发育的构造单元,该结果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吴安彬罗群崔倩张晨姜振学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天然气分布规律与成藏期次被引量:16
2011年
系统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有机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对天然气成因、分布规律和成藏期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烃类气体主要为海相高成熟—过成熟腐泥型干气,可分为原油裂解气、干酪根裂解气和混合气3种成因类型;轮古东斜坡带产出特征明显的原油裂解气,轮古西斜坡带和中部斜坡带主体为干酪根裂解气,其他地区为混合气;烃类气体碳同位素序列倒转是由不同成熟度天然气混合与扩散分馏机制双重作用所致;氮气主要来源于高成熟-过成熟海相烃源岩热解,CO2有壳源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两种来源;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表明,轮南断垒带有少量幔源气混入,其他地区为典型的壳源气。奥陶系油气存在3期充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中晚期,石炭系油气主要在喜马拉雅中晚期富集成藏。
苗忠英陈践发张晨陈鸿雁王冠男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天然气成因成藏期次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应用被引量:18
2010年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天然气中轻烃组分的特征,认为塔北隆起油型气、煤型气和混合型3类天然气藏中轻烃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布在英买力低凸起和哈拉哈塘凹陷的油型气,其轻烃组分中正构烷烃和正庚烷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布在轮台断隆的煤型气,其轻烃组分中异构烷烃、甲基环己烷和苯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布在东河塘断裂带附近的混源气,其轻烃组分中苯、甲基环己烷和正庚烷的相对含量均较高。根据甲烷碳同位素和轻烃成熟度参数估算的成熟度特征,认为提尔根、羊塔克断裂带和英买32潜山构造带天然气至少应存在两期成藏;英买7、东河塘断裂带和英买2潜山构造带天然气为一期成藏。天然气中轻烃参数显示,轮台断隆西段的天然气具有自库车坳陷向塔北前缘隆起带运移充注的特征。
陈践发苗忠英张晨陈鸿雁
关键词:运移方向轻烃塔北隆起塔里木盆地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及烃源岩芳烃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2
2013年
通过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3个原油及4个源岩样品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源岩的芳烃组成特征,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及油源对比,探讨了原油成因。结果表明,奈1区块沙海组源岩与九下段源岩及原油的芳烃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沙海组源岩主要以萘、菲系列化合物为主,芳香甾烷含量低,1,2,5-TMN和1,2,5,6-TeMN相对含量高,SF/OF值较低,表明沙海组源岩主要形成于湖沼相偏氧化环境中,沉积母质中陆源有机质占有一定贡献;九下段源岩及原油样品惹烯及海松烯含量高,SF/OF值较高,苝且检测出一定含量的,反映出九下段源岩及原油有机母源的多样性,其主要形成于盐度大且强还原的湖湘沉积中。芳烃中甲基菲分布系数(F1、F2)、烷基二苯并噻吩指数、C2820S/(20S+20R)-三芳甾烷成熟度参数、多环芳烃成熟度参数及脱羟基维生素E(MTTC)的分布特征均反映奈1区块源岩及原油样品主要处于低熟—中等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根据源岩及原油的芳烃族组分特征、成熟度参数以及沉积环境综合分析,认为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主要来源于下白垩统九下段烃源岩。
赵兴齐陈践发郭望师生宝张晨陈娟董劲
关键词:芳烃化合物沉积环境油源对比
奈曼油田奈1区块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经历了20多年的勘探历程,奈曼凹陷近年来获得工业油流,但关于该区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对奈1区块的38个天然气样品的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并结合地质背景详细剖析了该区烃类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指出该区天然气为有机成因气,天然气热演化程度低,属于低熟—成熟的油型气;烃类气中以甲烷为主,重烃气含量较高,天然气干燥系数低,呈现出明显的湿气特征。结合该区烃类气碳同位素及成熟度特征,认为该区天然气为原油伴生气。该区天然气在纵向上呈现出九下段天然气的δ13C1值、C1/C1-5值i、C4/nC4值和iC5/nC5值明显高于九上段,研究认为该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受成熟度的影响所致。
赵兴齐陈践发张晨李清春唐友军张俊华
关键词:烃类气体碳同位素奈曼油田
开鲁盆地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GC-MS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且进行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油与九下段源岩的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峰形呈双峰态,主峰碳为nC23,次主峰碳为C17,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w(Pr)/w(Ph)分布在0.36~0.53;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孕甾烷、升孕甾烷、重排甾烷含量偏低,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C29甾烷w(20S)/w(20S+20R)和w(ββ)/w(αα+ββ)分别为0.27~0.49和0.23~0.39;萜烷以C30藿烷系列为主,三环萜烷比较发育,重排甾烷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在原油样品中检测出含量较高的β-胡萝卜烷,w(Ts)
赵兴齐陈践发张晨郭望师生宝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中丁烷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8
2011年
为了研究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和运移方向等成藏要素对丁烷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统计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中丁烷组分和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丁烷含量变化较大,体积分数在0.02%~28.9%之间,平均值为1.89%;丁烷碳同位素较稳定,台盆区主频在-30‰^-28‰之间;前陆区主频在-24‰^-22‰之间;油型气iC4/nC4值小于0.8,δ13C4轻于-27.5‰;煤型气iC4/nC4值大于0.8,δ13C4重于-25.5‰;处于较高热演化阶段的天然气δ13iC4-δ13nC4值大于0;不同输导条件下,沿运移方向iC4/nC4值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碎屑岩输导层中沿运移方向iC4/nC4值减小;通过盖层散失或是在碳酸盐岩风化壳中运移的天然气,沿运移方向iC4/nC4值增加.天然气中的丁烷可以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对其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苗忠英陈践发郭建军张晨李伟王冠男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正丁烷异丁烷碳同位素运移方向
奈曼凹陷奈1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对奈曼凹陷奈1区块源岩与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色谱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原油与九下段源岩的族组分、饱和烃色谱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相似,而与沙海组源岩有较大差距。原油与九下段源岩的正构烷...
赵兴齐陈践发张晨张俊华徐学敏刘芬芬郭望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