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超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碳/碳复合材料涂层厚度涡流法测量方法研究
-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低电导率以及电导率分布不均匀的特性,因而其涂层厚度无法用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本文从复合材料及涂层的电导率测量出发,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涡流法检测厚度的最佳频率。利用厚度已知的绝缘薄膜在碳/碳材料上...
- 李兴超伍颂吴振成任吉林宋永忠
- 关键词:涂层厚度测量方法
- 文献传递
- 碳/碳复合材料梯度热障涂层体系及其氧化烧蚀性能研究
- 热障涂层技术是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易氧化性的最有效技术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材料在1800℃以上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本文首次采用包埋法、涂刷法和等离子喷涂法制备出SiC/MOSi2/ZrO2的梯度热障涂层体系.采用SEM/E...
- 宋永忠樊桢李兴超蔡东旭冯志海王俊山
- 关键词:梯度热障涂层二硅化钼二氧化锆抗氧化性能
- 碳/碳复合材料SiC/MoSi_2/ZrO_2涂层体系氧化烧蚀性能被引量:8
- 2016年
- 抗氧化涂层技术是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的最有效技术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材料在1 800℃以上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首次采用包埋法、涂刷法和等离子喷涂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SiC/MoSi_2/ZrO_2梯度抗氧化涂层体系。采用SEM/EDS、结合力和粗糙度测试对涂层表面及断面形貌进行微观分析,利用等离子风洞对整个涂层体系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基体、过渡层和高温抗氧化层之间结合力良好,高温抗氧化层厚度均匀、结构致密。经等离子风洞氧化600s后,涂层表面温度达到1 850℃,氧化质量失重速率仅为3.15×10^(-6) g/(cm^2·s)。表明SiC/MOSi_2/ZrO_2梯度抗氧化涂层体系在1 8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
- 宋永忠樊桢李兴超冯志海王俊山
- 关键词:抗氧化涂层高温抗氧化烧蚀性能
- 一种碳-陶瓷混杂基体梯度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陶瓷混杂基体梯度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对梯度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进行定向致密化,形成密度呈梯度变化的碳/碳复合材料;采用液相浸渍转化法在碳/碳复合材料的孔隙中引入超高温陶瓷基体,形成梯度陶瓷基体复...
- 李同起张莹刘宇峰李兴超王金明
- 一种近零膨胀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近零膨胀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选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制成纤维预制体,对预制体进行超高温石墨化处理后在纤维表面制备碳包覆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引入SiO<SUB>2</SUB>凝胶后通过碳热还原反应生成Si...
- 胡晓天樊桢李兴超杨云华吴天昊
- 一种复合涂层及其在碳/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涂层及其在碳/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属于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与碳/碳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相近的SiC涂层作为基础过渡层,并采用原位化学反应法制备SiC涂层,可在碳/碳复合材料基体上实...
- 樊桢李兴超蔡东旭徐林程家张中伟宋永忠
- 文献传递
- 一种碳-陶瓷混杂基体梯度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陶瓷混杂基体梯度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对梯度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进行定向致密化,形成密度呈梯度变化的碳/碳复合材料;采用液相浸渍转化法在碳/碳复合材料的孔隙中引入超高温陶瓷基体,形成梯度陶瓷基体复...
- 李同起张莹刘宇峰李兴超王金明
- 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抗氧化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量化、耐高温、低热导等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热防护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了提高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本研究设计并研制了耐高温低密度抗氧化碳纤维复合材料。首先,采用气相沉积工艺对传统低密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强韧化处理,沉积210 h时后材料抗拉强度和抗压缩强度分别提高275%和341%。其次,采用刷涂浸渍和高温原位烧结方法设计并制备了双层超高温抗氧化涂层,采用高温马弗炉对材料在空气环境、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700~1750℃考核条件下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增重率为1.1×10^-5~1.5×10^-5 g/(cm^2·s),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硅氧化膜和氧化铪镶嵌氧化硅氧化膜为材料提供了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 徐林王树浩蔡东旭吴坤李兴超李同起冯志海张大海
- 关键词:高温抗氧化涂层抗氧化性能
- 原位反应/热压合成Ti_(2)AlC-20TiB_(2)复合材料在1000~130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
- 2025年
- Ti_(2)AlC是MAX相材料中抗氧化性能最好的化合物之一,在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抗氧化防护涂层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强度和硬度不足,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升Ti2AlC的性能,本研究采用原位固-液相反应/热压方法成功合成了Ti_(2)AlC-20%TiB2(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简称Ti_(2)AlC-20TiB_(2)),分析了其在1000~1300℃的高温氧化行为,揭示了其高温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Ti_(2)AlC-20TiB_(2)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符合自然对数规律,比单相Ti_(2)AlC具有更优异的抗氧化性能。1200℃以下,氧化膜主要由Al_(2)O_(3)(内层)和TiO_(2)(外层)组成,而在1300℃时,氧化膜的外层则是TiO_(2)与Al_(2)TiO_(5)混合物。复合材料形成的Al_(2)O_(3)保护层比单相Ti_(2)AlC形成的更为致密,这是抗氧化性能优异的关键。引入的TiB_(2)颗粒减小了材料的晶粒尺寸,增加了短路扩散的晶界数量,有利于Al的选择性氧化,从而加速了Al_(2)O_(3)保护层的形成。TiB_(2)氧化过程中生成的B2O3能够填充微孔并修复微裂纹,有效阻止了O的内扩散,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 王文婷徐敬军马科李美栓李兴超李同起
- 关键词:高温氧化行为
- 本体涂层协同抗氧化超高温碳/碳复合材料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通过向碳/碳复合材料基体中掺杂难熔金属化合物结合表面超高温抗氧化涂层,研制出了超高温本体涂层协同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通过微结构设计及控制,解决了纤维异构化、基体与陶瓷涂层间热胀匹配和多相复合陶瓷成分和结构精确控制的关键技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动态高频等离子风洞超高温抗氧化试验表明,在驻点温度1900~2500℃,经过2500s烧蚀,烧蚀速率10^(-4)mm/s,实现非烧蚀,而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816s的烧蚀量则达到20mm以上。
- 王俊山宋永忠李兴超刘风亮张莹
- 关键词:烧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