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莉
-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大鼠肾脏中MMP-2、TIMP-2表达变化及虫草菌丝干预作用研究
- 目的:
观察虫草菌丝对治疗前后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变化,分析其与纤维化相关指标Ⅳ型胶原/(ColⅣ/)等的相关关系,来探...
- 韩亚莉
- 关键词:虫草菌丝基质金属蛋白酶2
- 文献传递
- 弓形虫棒状体蛋白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7(ROP7)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弓形虫ROP7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ROP7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ROP7(pROP7)。用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并验证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将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对照组、pEGFP-C1对照组和pROP7实验组。然后用PBS、pEGFP-C1和pROP7分别免疫相应组别的小鼠。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IgG水平,观察弓形虫感染小鼠后的存活时间并评价其免疫保护力。结果PCR扩增出1 728 bp的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能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的相应蛋白可被羊抗弓形虫多克隆抗体识别。重组质粒免疫的小鼠产生了较高水平的血清抗体。虫体攻击试验中,pROP7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小鼠延长(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在对抗弓形虫感染时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弓形虫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 王琳吕刚韩亚莉郭晶晶赵群力何深一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核酸疫苗免疫保护
-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协同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协同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单侧肾切除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DM)、缬沙坦组(DM+V)、丹参组(DM+S)及缬沙坦与丹参联合给药组(DM+V+S),8周后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尿液及肾组织中内皮素(ET-1)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尿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bAlc、Ccr、UAE、β2-MG,血、尿中ET-1、TGF-β1及肾组织中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②模型组血、尿中ET-1、TGF-β1及肾组织中ET-1水平明显高于各给药组(P<0.05)。③各给药组均可降低血、尿中ET-1、TGF-β1及肾组织中ET-1水平及Ccr、UAE、β2-MG(P均<0.01),联合组优于单给药组(P<0.05,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单药治疗。其机制部分与其抑制ET-1、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余永梅傅余芹王春霞刘辉韩亚莉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丹参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
- 冬虫夏草对糖尿病大鼠组织蛋白酶B及其抑制剂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应用虫草菌丝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探讨其作用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正常组和糖尿病(DM)组,DM组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STZ)55mg/kg腹腔内注射,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大鼠分别在第4、8、16周各处死10只,在处死前留取24h尿量测24h尿白蛋白和尿肌酐,留取血标本离心后测血肌酐,留取肾脏标本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胱抑素(CC),组织蛋白酶B(CB),Ⅳ型胶原(Col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和治疗组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h尿白蛋白第4周开始升高(P<0.01),免疫组化和PCR结果显示CB、CC、ColⅣ、FN在第8周出现明显上调(P<0.01或P<0.05),模型组CB在16w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CB,CC,ColⅣ,FN在前8周无显著变化,第16周CC,ColⅣ,FN表达下调(P<0.01或P<0.05),CB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虫草菌丝通过调节CB、CC的平衡来减少DN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起到对DN的保护作用。
- 方华伟傅余芹韩亚莉陈叶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组织蛋白酶B胱抑素C冬虫夏草
-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结构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应用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肾小球平均体积、肾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及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用的肾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缬沙坦与丹参联合治疗组(联合组)。8w后观察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肾小球的平均体积、电镜观察并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bAlc、Ccr、UAE、β2-MG均显著上升(P<0·01);肾小球平均体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平均厚度均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中TGF-β1的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和(或)丹参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除血糖、HbAlc外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联合组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丹参对DM大鼠具有改善肾脏病理结构的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 余永梅傅余芹刘辉王春霞韩亚莉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丹参转化生长因子Β1
- 虫草菌丝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虫草菌丝(CS)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理及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CS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DM模型组、CS干预组1、2。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干预组1成模后即予CS5.0g·kg-1.d-1进行干预,干预组2在成模4w后开始予等量CS。8w后测定各组血糖、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Upro)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MP-2、TIMP-2、Ⅳ胶原(Col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大鼠血糖、BUN、Scr、Upro均显著上升(均P<0.01);肾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降低(P<0.01),TIMP-2蛋白表达升高,ColⅣ表达亦增加(P<0.01)。与DM模型组相比,CS干预后,上述异常指标除血糖外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除血糖及BUN外干预组1优于干预组2(P<0.05或P<0.01)。结论CS对DM大鼠具有保护肾脏组织、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肾组织MMP-2的表达和下调TIMP-2的表达,从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关;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 韩亚莉傅余芹方华伟余永梅陈叶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虫草菌丝基质金属蛋白酶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 2007年
- 余永梅傅余芹王春霞刘辉韩亚莉
-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肾保护作用丹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弓形虫扁菱形蛋白酶4和组织蛋白酶C1的免疫学研究
- 背景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简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可以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其宿主范围广泛,包括大多数温血动物以及人类。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如艾滋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等),...
- 韩亚莉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DNA疫苗
- 文献传递
- 组织蛋白酶B和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和胱抑素C(CC)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健康对照组(C组,n=30)和糖尿病组(M组,n=35),糖尿病组给予STZ55mg/kg腹腔内注射,72h后随机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分别在第4、8、16周各处死10只,在处死前留取24h尿量测24h尿白蛋白,留取血清标本测血肌酐,留取肾脏标本做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CC、CB、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情况。结果:C组的各项指标各时点均未见到有显著变化,与第4周相比,第8周M组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24h尿白蛋白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和PCR结果显示CB、CC、colⅣ、FN在第8周出现明显上调(P<0.01或P<0.05),CB在16周下调(P<0.01),而CC显著上调(P<0.01)。相关分析显示CB的表达与24h尿蛋白、colⅣ、FN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存在CB和CC平衡的失调,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肾病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原因之一。
- 方华伟傅余芹韩亚莉陈叶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组织蛋白酶B胱抑素C
- 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ET-1、TGF-β1影响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缬沙坦与丹参联合治疗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单侧肾切除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单肾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丹参组(C组)、缬沙坦组(D组)及缬沙坦与丹参联合给药组(E组),8周后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陆微球蛋白排泄率(β2-MG)等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尿液及肾组织中ET-1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尿液中TGF-β1水平。结果①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血糖、HhAlc、Ccr、UAE、β2-MG,血、尿中ET-1、TGF-β1及肾组织中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B组血、尿中ET-1、TGF-β1,及肾组织中ET-1水平明显高于各给药组(P〈0.05)。③各给药组均可降低血、尿中ET-1、TGF-β1和肾组织中ET-1水平及Ccr、UAE、β2-MG(P〈0.01),联合组优于单给药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丹参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单药治疗。并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ET-1、TGF-β1等的水平。
- 余永梅傅余芹王春霞刘辉韩亚莉
- 关键词:丹参内皮素-1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