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立凡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侧
  • 2篇凋亡
  • 2篇软骨
  • 2篇髁突
  • 2篇髁突软骨
  • 2篇细胞
  • 1篇咬肌
  • 1篇增殖
  • 1篇软骨细胞
  • 1篇前牙
  • 1篇颌关节
  • 1篇颞下
  • 1篇颞下颌
  • 1篇颞下颌关节
  • 1篇髁突软骨细胞
  • 1篇细胞凋亡
  • 1篇下颌
  • 1篇下颌关节
  • 1篇骨细胞
  • 1篇长程

机构

  • 2篇昆明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廖立凡
  • 2篇李松
  • 2篇罗应伟
  • 1篇刘晓东
  • 1篇李玲玲
  • 1篇曹小波
  • 1篇王美青
  • 1篇井磊
  • 1篇张虹云
  • 1篇杨鸿旭

传媒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单侧前牙反对大鼠咬肌压痛阈值影响的长程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单侧前牙反所致大鼠咬肌压痛阈值随时间变化特点。方法:以金属套筒建立大鼠单侧前牙反,分别在造模后4、12、16、20周处死,其中20周组造模后第1、3、5、7天,第2、4、8、12、16、20周时,4、12、16周组在造模后第1、3、5、7天以及处死前分别检测反侧咬肌区压痛阈值。结果:单侧前牙反可诱发大鼠咬肌疼痛阈值的下降(P<0.05)。从实验后第1天便有明显下降,于第3天达到峰值,第5、7天逐渐上升,第2周以后直至20周取材时与同龄对照相比,不再有明显差异。20周组在4、12、16周时间点的检测结果,与取材时间点的检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差异。雌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单侧前牙反可导致大鼠同侧咬肌出现短期、可恢复的疼痛阈值下降。
廖立凡井磊张虹云杨鸿旭万向洪刘晓东王美青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咬肌
单侧髁突切除对非手术侧髁突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兔单侧髁突切除对非手术侧髁突软骨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 24只5~6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通过手术切除一侧髁突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2个月、4个月采用TUNEL染色,观察非手术侧髁突软骨中凋亡细胞数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相比,手术组单侧髁突切除2月和4月后非手术侧髁突软骨凋亡细胞数均增加(P<0.05),但物手术组4月较2月增加明显(P<0.05).结论单侧髁突切除可导致非手术侧髁突软骨凋亡细胞数量增加.
廖立凡罗应伟李松李玲玲
关键词:软骨凋亡
单侧髁突切除对非手术侧髁突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兔单侧髁突切除对非手术侧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 24只5~6月龄的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通过手术切除右侧髁突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2月、4月的时间处死动物,取其左侧(非手术侧)颞颌关节,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非手术侧髁突软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细胞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显示与同时间段空白对照组相比,无论是手术组(单侧髁突切除)术后2月,还是手术组术后4月,非手术侧髁突软骨PCNA阳性细胞表达量均降低;而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与手术组术后2月相比,手术组术后4月PCNA阳性细胞表达量降低;而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高(P<0.05).结论单侧髁突切除可导致非手术侧髁突软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细胞数量增加.
廖立凡曹小波李松罗应伟
关键词:软骨细胞增殖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