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群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代谢产物
  • 2篇培养条件优化
  • 2篇雷公藤
  • 2篇根生长
  • 2篇不定根
  • 2篇除虫
  • 2篇除虫菊
  • 2篇次生
  • 2篇次生代谢
  • 2篇次生代谢产物
  • 1篇悬浮细胞
  • 1篇有机物
  • 1篇农杆菌
  • 1篇培养基
  • 1篇细胞
  • 1篇发根
  • 1篇发根农杆菌
  • 1篇发状根
  • 1篇氨基酸
  • 1篇除虫菊素

机构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4篇李琰
  • 4篇张兴
  • 4篇李群
  • 3篇崔蕾
  • 2篇温鹏飞
  • 1篇朱惠君

传媒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氨基酸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4年
以雷公藤不定根为材料,通过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天冬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和精氨酸,研究其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3周添加0.25 mmol·L-1天冬氨酸时,虽然不定根增长量为对照的80%,但不定根及培养液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36,1.3倍,雷公藤吉碱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16,1.37倍,雷公藤次碱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22,1.63倍。第3周添加0.05 mmol·L-1的异亮氨酸时不定根增长量为对照的97.3%,不定根及培养液中雷公藤吉碱分别为对照的1.02,1.27倍,雷公藤次碱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36,1.15倍。第1周添加0.25 mmol·L-1半胱氨酸时,不定根增长量仅为对照的77.5%,但不定根中雷公藤内酯醇含量为对照的1.87倍。第2周添加1.00 mmol·L-1半胱氨酸时,培养液中雷公藤次碱含量为对照的2.97倍。在第3周精氨酸浓度为0.5 mmol·L-1时,不定根增长量为对照124.2%,雷公藤吉碱和次碱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3,1.4倍。
温鹏飞雷嘉敏李群崔蕾李琰张兴
关键词:雷公藤不定根氨基酸次生代谢产物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除虫菊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MS、ER、MG-5、B5、H、1/2MS、M9、NT及White为基本培养基,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除虫菊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接种量、培养时间、pH、碳源、蔗糖质量浓度、不同蔗糖和葡萄糖组合以及光照条件试验,探讨除虫菊细胞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适合除虫菊悬浮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细胞接种量为8-12g/L、培养时间为20-25d,pH为5.8,采用自然散射光,单独使用蔗糖作为碳源时,质量浓度为30-40g/L有利于除虫菊细胞的生长。以蔗糖作为碳源时,添加25%的葡萄糖,除虫菊细胞的增长量可以提高12%。
李群温鹏飞雷嘉敏崔蕾李琰张兴
关键词:除虫菊悬浮细胞培养条件优化
不同浓度有机物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NT为基本培养基,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不定根为材料,研究了肌醇、VB1、烟酸、VB6、甘氨酸、叶酸、生物素等有机物质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雷公藤甲素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T培养基中原有浓度的肌醇、VB1含量即可使雷公藤不定根生长量、雷公藤甲素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产量达到最大值。在添加的其他有机物中,添加1 mg/L烟酸、1 mg/L VB6和5 mg/L甘氨酸适合不定根的生长;添加0.5 mg/L烟酸、0.5 mg/L生物素、1 mg/L VB6、1 mg/L甘氨酸和1 mg/L叶酸适合雷公藤甲素的积累;添加0.5 mg/L甘氨酸、1 mg/L VB6、1 mg/L叶酸和1 mg/L生物素则适合不定根中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合成。
李琰崔蕾雷嘉敏李群张兴
关键词:雷公藤不定根有机物次生代谢产物
除虫菊发状根的诱导及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7年
以除虫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 Trey.)无菌苗为外植体,研究除虫菊发状根的诱导、培养条件优化,并对发状根中的除虫菊素进行检测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乙酰丁香酮能促进除虫菊下胚轴和子叶发状根的诱导,当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50μmol/L时除虫菊下胚轴和子叶的诱导率为对照的2.29倍和2.66倍,预培养6 d时,下胚轴发状根诱导率为对照的2.25倍,发根农杆菌A4的诱导率均高于ATCC15834,愈伤组织较适合发状根的诱导,愈伤组织侵染后适合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发状根诱导,250 m L三角瓶中添加50 m L MS培养基较适合发状根的生长。对除虫菊发状根进行PCR检测发现,发根农杆菌含有的Ri T-DNA的rol B基因已整合进入发状根基因组中。通过GCMS检测发现,愈伤组织中除虫菊素的6种成分均未检测到,而发状根中检测到瓜菊素Ⅰ、茉酮菊素Ⅰ和茉酮菊素Ⅱ3种成分,发状根对粘虫的拒食作用明显优于愈伤组织。本研究为通过组织培养方式生产除虫菊素奠定了基础。
公冶祥旭朱惠君李群李琰张兴
关键词:除虫菊发根农杆菌发状根除虫菊素培养条件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