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全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透明细胞癌1例
- 2002年
- 王海全李红梁澍
-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疗法病例报告
-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TGF-β1体外诱导肝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样改变促进其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实验证据。方法:首先将不同浓度细胞因子TGF-β1(5、10、20 ng/mL)加入到完全培养基中与肝癌细胞SMMC-7721共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MTT检测肝癌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穿过实验检测TGF-β1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印迹实验检测TGF-β1作用前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细胞因子TGF-β1(5、10、20 ng/mL)与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共培养48 h后,肝癌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细胞间隙从紧密逐渐变得松散,细胞形态从立方形逐渐伸出触角并向成纤维细胞样转变,提示TGF-β1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样转变,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TGF-β1能够显著促进肝癌细胞SMMC-7721体外增殖、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TGF-β1作用后肝癌细胞SMMC-7721上皮细胞标志物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和β-catenin表达上调。TGF-β1有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发生EMT样改变,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论:细胞因子TGF-β1能够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样改变的方式改变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通路发挥作用。
- 吴志超王海全张磊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转化生长因子Β1上皮间质转化
- “六保留”功能性颈清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六保留”功能性颈清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1995年1月-2000年2月我科收治的诊断明确需行颈淋巴结清除术甲状腺癌病人97例,其中治疗组66例(72例次)行“六保留”功能性颈清术,即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和颈横动、静脉;对照组31例(32例次)行功能性颈清术(三保留),即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治疗组病人枕部、耳部皮肤感觉在1-2月恢复正常,斜方肌功能良好。随访5-10年,两组均有1例区域淋巴结复发,分别复发于术后5年10个月和5年3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六保留”功能性颈清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存率与功能性颈清术相近,但可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 张林刘松岭孙国锋王海全王睿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 肝短静脉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肝短静脉(short hepatic veins,SHVs)开口于下腔静脉,数目较多,形态和分布变异较大,影像学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由于SHV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很多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容易伤及,甚至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在肝脏外科手术中,尤其在行单独尾状叶切除、第Ⅸ肝段肝癌的肝段切除术、悬吊提拉切肝法的肝切除、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除术、活体供肝的肝移植术等手术中应注意操作,避免SHVs的损伤。
- 王海全孙国锋邢雪
- 关键词:肝短静脉下腔静脉尾状叶
- 肝癌组织中TGF-β1、β-catenin和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样本中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β-catenin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β-catenin、E-cadherin及vimentin在62例肝癌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分析TGF-β1与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相关性。结果:62例肝癌组织样本中48.39%(30/62)高表达TGF-β1,高表达TGF-β1肝癌组织样本中同时表现出β-catenin高表达、E-cadherin表达降低和Vimentin表达增加。高表达TGF-β1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和β-catenin和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根据免疫组化评分组织样本分为高表达TGF-β1组(n=30)和低表达TGF-β1组(n=32)。TGF-β1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是否有血管侵犯、AFP水平、肿瘤数目和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癌组织中高表达TGF-β1伴随着β-catenin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增加,提示体内随着TGF-β1含量的升高,肝癌细胞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发生EMT样改变,发生侵袭转移的潜能随之增加,TGF-β1可能成为未来临床上进行肝癌干预治疗一个新靶点。
- 吴志超林伯斌孙少杰王海全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TGF-Β1上皮间质转化
- 肛门直肠支撑管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支撑管在梗阻性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左半结肠肿瘤合并急性梗阻患者实施一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放置肛门直肠支撑管持续减压及冲洗引流,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d。结果除1例术后第9天,出现吻合口瘘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支撑管应用疗效确切满意。结论肛门直肠支撑管应用于梗阻性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具有减压及引流的作用,确保吻合口顺利愈合,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避免了分流性结肠造瘘。
- 孙国锋王海全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吻合术吻合口瘘
- 亚甲蓝染色定位技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探讨亚甲蓝染色定位技术在确定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切除范围中的应用价值。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0月因非哺乳期乳腺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病例术前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认病变边界,观察组以彩超为指引,距离病变边界1 cm以亚甲蓝定位于腺体表面,作为手术切除的边界;对照组单纯依据彩超定位病变边界,在其外侧1 cm于体表标记作为手术切除范围。标本切除后进行剖检,测量最小切缘>0.5 cm的病例数,以及最大切缘>2 cm的病例数,并统计两组切缘情况。术后随访1年内病变复发情况,从手术精准性及术后复发率两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术后全部病例均未失访。观察组中,32例(78.05%)最小切缘>0.5 cm;对照组中,22例(53.66%)最小切缘>0.5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观察组中,11例(26.83%)最大切缘>2 cm;对照组中,23例(56.1%)最大切缘>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2例(4.88%)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对照组9例(21.95%)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亚甲蓝定位病变边界指引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切除范围的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精准性及降低术后复发率两方面均有优势。
- 任辉杨汐王海全宋海平王启堂邵长卿
- 关键词:亚甲蓝非哺乳期乳腺炎
- 肝胆胰术后胆汁漏21例处理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肝胆胰术后出现的各种胆汁漏的结局,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和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治疗的肝胆胰术后胆汁漏21例,主要包括肝叶或半肝或多肝段切除后胆汁漏6例;各类开腹胆石病手术后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致右副肝管和迷走胆管损伤各1例;胆肠内引流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ERCP和EST胆总管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及胰腺段损伤1例。结果术后胆汁漏的主要原因是肝断面管道组织结扎不可靠,各种类型的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处理不满意,T管旁或针眼漏胆汁,胆肠吻合不完善等。21例术后胆汁漏病人中8例(38%)需要再次手术,术后8例均痊愈。21例术后胆汁漏病人中13例(62%)适合非手术治疗,其中12例痊愈;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总体死亡率为5%(1/21)。结论肝胆胰手术中精细操作是预防术后胆汁漏的主要举措。当病人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胆管损伤、肝下大量积液和经久不愈的胆汁漏时应及时手术,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胆管修复、胆管支撑和腹腔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李哲夫史成宇孙少杰张旭李勇王海全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胆汁漏胆管损伤
- 直肠癌根治术性功能保护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随着直肠癌治疗的进步,术后生活质量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围绕术中盆腔自主神经保护(PANP)相关的男性性功能保护研究逐渐增多,术中的植物神经解剖保护是性功能保护的根本,而与性功能相关的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
- 王海全张林
- 关键词:直肠肿瘤
- 肝内胆管结石82例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肝内胆管结石,双侧肝胆管结石40例,占48.8%(40/82);左肝胆管结石27例,占32.9%(27/82),包括左肝外叶(Ⅱ、Ⅲ段)胆管结石20例,左半肝(Ⅱ、Ⅲ、Ⅳ段)胆管结石7例;右肝胆管结石15例,占18.3%(15/82).8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5例,占6.1%(5/82);左肝胆管囊腺癌2例,占2.4%(2/82);终末期胆病2例,占2.4%(2/82);合并胆总管结石32例,占39.0%(32/82).结果 肝段或多肝段切除术64例,占全部手术78.0%(64/82);其中合并胆总管切开取石32例,胆总管切开探查3例,分别占肝段切除术的50.0%(32/64)和4.7%(3/64);2例行原位肝移植;其余16例行Ⅳb(肝方叶)切除+胆总管及一、二级胆管切开取石,其中9例行胆管切开取石或成形后T管引流,7例行胆肠吻合术.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20/82),其中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积液3例,切口感染3例,胆漏2例,残余结石1例;并发胆管炎2例,术后结石复发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肝段或多肝段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手术方式,肝方叶切除联合一、二级胆管切开取石或行狭窄胆管成形后T管引流,狭窄的胆管切除后行胆肠吻合术亦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李哲夫乔显森吴志超张旭史成宇乔晟先王海全李勇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胆肠吻合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