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凸轮
  • 5篇凸轮转子
  • 5篇转子
  • 4篇伺服
  • 3篇叶片马达
  • 3篇液压
  • 3篇液压伺服
  • 3篇液压伺服系统
  • 3篇伺服系统
  • 2篇叶片式
  • 2篇液压伺服马达
  • 2篇振动
  • 2篇振动噪声
  • 2篇数学表达式
  • 2篇力矩
  • 2篇干扰力矩
  • 1篇多余力
  • 1篇多余力矩
  • 1篇优化设计
  • 1篇设计准则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王旭永
  • 7篇徐川辉
  • 6篇苗中华
  • 6篇张文俊
  • 4篇陶建峰
  • 1篇周开波
  • 1篇郭晓峰

传媒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机电一体化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计算机仿真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用于凸轮转子叶片式液压伺服马达的凸轮转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凸轮转子叶片式液压伺服马达的凸轮转子,包括凸轮,所述凸轮的凸轮大径与凸轮小径之间的过渡曲线为一种多项式曲线簇,其数学表达式为:<Image file="DDA0000470025150000011.G...
王旭永张文俊陶建峰徐川辉苗中华
文献传递
凸轮转子马达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带长管道的连续回转凸轮转子马达液压伺服系统提出一种扩展PID控制策略。考虑液压伺服系统的长管道效应,凸轮转子叶片马达的负载波动及叶片与凸轮之间的力矩波动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在传统的PID控制基础上,引入二阶微分项与前馈微分控制项,组合成D_fPIDD控制策略。分析了该系统的特点,通过AMESim软件对该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能够较为有效得减少系统的延迟与抖动,能够达到优于传统PID控制的控制效果。
张文俊王旭永徐川辉苗中华
关键词:长管道控制策略仿真
基于参数对比的凸轮转子伺服马达优化设计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目前用于连续回转伺服驱动的液压马达品种类型不多的特点,对一种新型的凸轮转子叶片马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参数对比的伺服马达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过渡曲线压力角、马达排量公式、马达瞬时流量脉动率以及凸轮正压力的解析式推导及分析,得出了压力角与凸轮大小半径、马达排量与凸轮轴向长度、流量脉动率与叶片厚度以及凸轮正压力与叶片径向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仿真时的参数对比,得到了马达最关键的两个零件即凸轮转子和叶片的优化参数。基于该优化参数设计的液压凸轮转子叶片马达被成功地应用到连续回转电液伺服系统中,并得到了良好的伺服精度,从而证明了马达参数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徐川辉王旭永张文俊苗中华
关键词:凸轮转子叶片马达伺服马达
叶片马达凸轮转子过渡曲线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介绍了一种新型凸轮转子连续回转电液伺服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推导了马达瞬时驱动转矩和瞬时转速的解析式,分析了过渡曲线的动态特性和力学特性,讨论了凸轮转子过渡曲线对提高马达性能的作用和设计准则,对二次等加速等减速、二次正弦和余弦及二次阿基米德等过渡曲线进行了理论推导与分析.结果表明,二次余弦曲线适用于作为三轴仿真转台所用凸轮转子叶片马达的过渡曲线,并有利于提高马达的性能.
徐川辉王旭永陶建峰张文俊苗中华
关键词:凸轮转子叶片马达设计准则
用于凸轮转子叶片式液压伺服马达的凸轮转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凸轮转子叶片式液压伺服马达的凸轮转子,包括凸轮,所述凸轮的凸轮大径与凸轮小径之间的过渡曲线为一种多项式曲线簇,其数学表达式为:<Image file="DDA0000470025150000011.G...
王旭永张文俊陶建峰徐川辉苗中华
文献传递
凸轮转子叶片马达干扰力矩分析与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凸轮转子连续回转电液伺服叶片马达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通过对叶片的系统受力分析,得出马达干扰力矩产生的机理.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马达的凸轮正压力以及干扰力矩与减压压力的变化规律.干扰力矩会造成马达的速率波动,选择马达斜坡信号跟踪下的误差曲线的误差带作为衡量马达速率波动的指标,对不同减压压力下的误差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减压压力的增加,马达的速率波动也越加剧.
徐川辉吴亦昕王旭永陶建峰张文俊苗中华
关键词:凸轮转子叶片马达干扰力矩
倾斜轴负载模拟器干扰力矩的抑制
2013年
某小车转向轮的转向轴与竖直方向夹一定角度,为测试转向轮在有阻力转向时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倾斜轴电动负载模拟器。分析了电动负载模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技术问题和系统构成。根据倾斜轴负载模拟器的特点,得到了主要干扰力矩的产生机制。通过对干扰力矩的数学模型的解析,提出了基于结构不变性原理的前馈补偿控制方法。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干扰力矩的抑制有显著效果。
郭晓峰王旭永徐川辉周开波
关键词:多余力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