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22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 高应力硐室底鼓控制的应力转移技术被引量:68
- 2006年
- 煤矿硐室受煤层跨采影响产生的采动应力通常在其原岩应力的3倍以上,这是造成硐室严重底鼓的主要原因.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硐室底鼓的应力转移新技术,即通过在硐室底板掘巷,并结合在底板开掘巷道间、或底角进行松动爆破,形成一定范围的围岩弱化区的方法.这一方法可将硐室围岩附近因开采形成的高采动应力转移到围岩较深部,同时降低采动应力向硐室底板传递的强度,以此使被保护硐室处于应力相对较低的区域中,达到有效控制硐室底鼓的目的.进而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对该应力转移技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确定了施工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硐室围岩附近的高应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硐室底鼓,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 李学华黄志增杨宏敏马立强
- 关键词:底鼓
- 跨采岩巷关键部位非均匀加固技术及工程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分析了跨采岩巷受采动影响的失修变形机理,提出了跨采过程中对该巷道的两顶角和两帮底采用“锚杆+关键部位加强支护”的锚注支护技术,即顶角处补打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帮底增加一定角度的底角锚杆,同时对巷道实行水泥水玻璃浆液的注浆加固技术。此外,根据巷道与上方跨采工作面距离的大小及围岩破碎的地质条件及时调整锚杆、锚索的排距参数,形成非均匀加强支护。监测结果证明了加固支护技术对同类巷道支护参数的确定或受采动影响严重需加固支护的巷道有借鉴意义。
- 郑西贵李学华杨宏敏田苏波曹卫忠
- 关键词:关键部位非均匀
- 动压软岩巷道锚注加固机理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05
- 2006年
-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不断增大和煤矿井田开采深度日益增加,软岩、动压、深井以及它们的复合型巷道的有效维护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某矿中三轨道石门动压、软岩的复合型工程特点,从巷道的布置层位、保护煤柱设计、支护方案及受采动影响状况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石门变形破坏的原因.研究结果认为:有效改善巷道围岩体力学性能,为锚杆支护提供可靠着力基础,从而使支护体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有效承载结构,是治理动压软岩复合型巷道的主要技术途径,并提出了“以锚注加固为基础,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的“非均匀支护”新技术,进一步确定了该石门主要的锚注加固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确定的方案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石门在受上部煤层开采影响时,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围岩变形很快趋于稳定,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 李学华杨宏敏刘汉喜王福清
- 关键词:锚注加固
- 基于AutoCAD的矿井立体图绘制被引量:9
- 2003年
- 基于AutoCAD三维技术的矿井立体图绘制是在矿井平面图矢量化等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采用了手工绘制和矿井立体图绘制软件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巷道编辑如任意指定面、方向的拉伸、剖切、透视、抽壳等操作,建立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矿井模型,从而实现为数字化、信息化矿井、矿井设计规划、调度、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决策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工具。
- 杨宏敏杨真吕庆刚何世珍
- 关键词:AUTOCAD
- 采动敏感型底板巷道支护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某煤矿底板巷道受上覆煤层开采影响时,变形失稳严重,支护困难。在矿区地应力场、围岩力学性能测试的基础上,对巷道失稳状况进行了调查,实测了巷道围岩变形的基本规律,分析了巷道失稳的机制,提出了基于采动敏感型巷道的控制围岩稳定的支护机理;同时针对工程实践,提出高强度预应力锚杆为基础,巷道关键部位加强支护及二次注浆加固技术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实践表明,提出的支护对策可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稳定,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杨宏敏杨吉平丁效雷姚强岭
- 关键词:支护变形局部化
- 下伏煤层开采引起的大巷变形规律模拟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针对泉沟煤矿要采出-115大巷下压煤,同时要保证上部的大巷正常使用的技术难点,进行了下伏煤层开采大巷围岩活动规律的模拟分析.研究了下伏两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规律及其对-115大巷造成的影响.此外,采用RFPA数值模拟系统,就大巷支护方式、下伏煤层与大巷距离、下伏煤层开采顺序等因素对-115大巷围岩稳定性造成的采动影响的普遍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15大巷的原支护不能保持其稳定性,通过采用必要的加强支护措施后,大巷的稳定性是有保证的.
- 李学华杨宏敏张东升
- 关键词:围岩活动规律
- 下部煤层跨采大巷围岩动态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针对某矿-115大巷下部煤层跨采条件下围岩稳定性维护的技术难点,分析了该大巷的动态控制原理,通过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研究了下部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规律及其对-115大巷造成的影响.-115大巷的原支护不能保持其稳定性,但通过采用必要的加强支护措施后,大巷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大巷加固原则和关键技术,并利用FLAC软件优化确定了合理的大巷加固参数,且对大巷加固后的围岩状况进行了预测.井下工业性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提高了煤炭采出率,保证了矿井产量,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 李学华杨宏敏郑西贵孔一凡惠成军
- 关键词:下部煤层跨采动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