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万锋

作品数:16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玉米
  • 7篇夏玉米
  • 7篇秸秆
  • 5篇土壤
  • 5篇灌区
  • 5篇河套
  • 5篇河套灌区
  • 4篇秸秆覆盖
  • 3篇地下水
  • 3篇水盐
  • 3篇土壤水
  • 2篇盐分
  • 2篇深埋
  • 2篇水盐运移
  • 2篇土壤水盐
  • 2篇污染
  • 2篇环翼
  • 2篇根系
  • 2篇根系分布
  • 2篇灌溉

机构

  • 16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巴彦淖尔市水...

作者

  • 16篇张万锋
  • 12篇杨树青
  • 2篇刘鹏
  • 2篇谷攀
  • 2篇牟献友
  • 1篇丁雪华
  • 1篇文恒
  • 1篇王波
  • 1篇郑永鹏

传媒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土壤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渍化耕地秸秆覆盖下夏玉米灌施定额的研究
针对河套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水肥利用率低、作物产量不高、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盐渍化耕地优选秸秆覆盖下夏玉米优化灌施制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基于作物根系调控的秸秆覆盖耕作模式的优选;分析了秸秆覆盖-灌水量耦合...
张万锋
关键词:河套灌区秸秆覆盖水盐运移莠去津夏玉米
文献传递
弯道取水口表层水流速度场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弯道取水口附近水域水流结构十分复杂,为研究其水力学特性,依据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弯道及取水口附近表层速度场分布,采用标准模型对其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可知,取水口处流速变化剧烈,应特别注意工程维护;取水口下游流速明显降低,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泥沙淤积。
谷攀牟献友张万锋郑永鹏
关键词:取水口数值模拟
秸秆覆盖与氮减施对土壤氮分布及地下水氮污染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为探究不同秸秆覆盖方式与氮减施对土壤氮分布、地下水氮污染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河套灌区开展田间试验.本试验设置常规施肥为对照(CK处理),以30%氮减施(N1)、20%氮减施(N2)和10%氮减施(N3)为3个减施水平处理,每个减施水平设秸秆表覆(B处理)和秸秆深埋(S处理)这2个处理.结果表明,CK土壤氮随土层加深呈波状分布,总体呈降低趋势;秸秆表覆的氮素在0~20 cm土层表聚,NO_(3)^(-)-N和NH_(4)^(+)-N含量较CK平均提高22.2%和42.7%,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秸秆深埋的氮素在20~40 cm土层聚集,NO_(3)^(-)-N和NH_(4)^(+)-N含量较CK平均提高29.8%和48.1%,随土层加深呈先增后降趋势;不同秸秆覆盖下氮素聚集量随氮减施水平提高而减小.收获后,在>80 cm土层,秸秆表覆的NO_(3)^(-)-N和NH_(4)^(+)-N累积量较CK平均降低19.9%~58.2%和31.1%~61.7%,而秸秆深埋平均降低36.7%~70.9%和82.6%~89.2%,效果较秸秆表覆显著(P<0.05);秸秆表覆仅BN3较CK平均增产0.4%,秸秆深埋SN2较CK平均增产9.3%;夏玉米产量与氮减施水平的拟合结果表明,秸秆深埋较秸秆表覆增产效果显著(P<0.05),秸秆深埋与14%~20%氮减施增产效果最优;秸秆覆盖与氮减施可缓解氮素淋溶损失,收获后秸秆深埋显著降低地下水氮污染风险(P<0.05),达到改善灌区农田生态环境和提高夏玉米产量的目的.
张万锋杨树青孙多强靳亚红娄帅刘鹏
关键词:秸秆氮素地下水河套灌区夏玉米
秸秆覆盖方式和施氮量对河套灌区夏玉米氮利用及产量影响被引量:15
2020年
为探究夏玉米氮素转运利用规律、产量及土壤NO3--N含量分布对秸秆覆盖方式和施氮量的响应,在河套灌区开展2 a不同秸秆覆盖方式(秸秆表覆B处理、秸秆深埋S处理)和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的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CK处理)。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各处理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成熟期B和CK处理随土层加深呈先减后增趋势,而S处理呈先增后减趋势;B处理提高0~20cm土层NO3^--N含量,而S处理提高20~40 cm土层NO3^--N含量(P<0.05);秸秆覆盖可减少0~100 cm土层NO3^--N累积损失量,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及夏玉米氮素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SN2处理效果较佳。相比CK处理,成熟期的SN2处理2a平均NO3^--N累积损失量降低39.6%,氮肥利用率较提高28.5%,夏玉米氮素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32.1%,增产9.3%。综合分析,秸秆深埋配施中氮效果较佳,可实现河套灌区夏玉米提效增产的目标,并减少深层土壤NO3--N累积损失量,为优化河套灌区夏玉米耕作施氮模式和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张万锋杨树青刘鹏娄帅孙多强
关键词:秸秆夏玉米面源污染
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NO_(3)^(-)-N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明河套灌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时空演变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选择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采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相关分析和离子比值等方法,探究了该地区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时空变化格局和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乌拉特灌域地下水氮素主要以NO_(3)^(-)-N为主,ρ(NO_(3)^(-)-N)存在极高值(60.00 mg·L^(-1)),超标率达10.50%;时间分布:8月地下水ρ(NO_(3)^(-)-N)最高(平均值为6.61 mg·L^(-1)),10月(6.22 mg·L^(-1))和11月(6.25 mg·L^(-1))次之,3月(平均值为1.77 mg·L^(-1))最小,土壤中NO_(3)^(-)-N在降雨和灌溉驱动作用影响下,下渗至地下水,呈现出丰水期和灌溉集中期高于其它时期的特征;空间分布:灌域西南部(8.87 mg·L^(-1))>西北部(4.25 mg·L^(-1))>东部(0.89 mg·L^(-1)),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土地利用和生活垃圾堆放等因素导致;另外,研究区地下水NO_(3)^(-)-N浓度与地下水埋深和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受水化学离子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摸清地下水氮素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可为科学施肥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控制,及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袁宏颖杨树青张万锋王波韩天凯丁雪华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水化学
一种为蒸发皿取原状土的取土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为蒸发皿取原状土的取土装置,解决了现有土壤蒸发取土设备成本高的缺点,包括横架,所述横架的两端底部均设置有竖向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下部设置有支垫,立柱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动杆...
杨树青刘鹏张万锋靳亚红娄帅许媛
文献传递
环翼式桥(闸)墩防冲刷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桥(闸)墩的局部冲刷是桥梁毁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桥(闸)墩上加环翼式挡板的能有效地防护局部冲刷。通过水工实验,量测墩(闸)周围冲坑深度和宽度。结果表明,加上环翼式挡板后可以有效减小冲坑深度。在水深20cm,冲坑深度最大能够减少60.7%,冲坑宽度最大能够减小64.7%。
张万锋文恒牟献友谷攀
关键词:局部冲刷冲坑
优化井渠轮灌下秸秆覆盖对夏玉米根系分布与产量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探究夏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对优化井渠轮灌模式下秸秆覆盖的动态响应,设置“渠井渠”灌溉模式下常规覆膜(FM)、秸秆表覆(BF)和秸秆深埋(SM),全渠水灌溉的常规覆膜为对照(CK)4种处理,于2018年和2019年在河套灌区开展了不同耕作模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CK处理夏玉米根系分布呈浅宽型,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根长密度集中点在表层0~20 cm;优化井渠轮灌模式下,常规覆膜(FM)根长密度集中点在10~30 cm,提高深层根长密度不显著;秸秆覆盖显著提高根长密度(P<0.05),BF处理根系呈宽浅型分布,根长密度集中点在0~20 cm,较CK处理的0~20 cm土层根长密度提高19.6%(P<0.05);SM处理根系呈深扎型分布,根长密度集中点下移至20~40 cm,显著提高大于40 cm土层根长密度,较CK提高91.7%(P<0.05);各处理水平方向根长密度近似呈以植株为中心的标准正态分布,分布半径约15 cm;优化井渠轮灌模式显著降低夏玉米生育期耗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0.05),但FM和BF较CK平均减产10.1%和1.3%;SM综合效果较佳,较CK平均增产8.9%,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41.4%。该研究可为河套灌区合理安全利用地下微咸水资源、丰富井渠轮灌理论体系及节水增产提供借鉴。
张万锋杨树青潘春洋鄂继芳娄帅
关键词:夏玉米秸秆覆盖咸淡水轮灌根系
一种装有新型覆土盘的播种覆膜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有新型覆土盘的播种覆膜机,解决现有技术中覆膜机的压轮和覆土盘的间距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的问题,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一侧焊有推柄,且机体的两侧侧壁均安装有车轮,机体的侧壁安...
杨树青张万锋刘鹏靳亚红娄帅赵宏燕
文献传递
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下玉米多水源灌溉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为合理有效利用河套灌区水资源,本研究采用井水(地下水)、渠水(地表水)2种水源联合灌溉,研究较适宜的多水源灌溉模式对玉米生长特性及土壤水盐动态的响应机制。试验设置8个多水源灌溉模式:井井井(JJJ)、井井渠(JJQ)、井渠井(JQJ)、渠井井(QJJ)、井渠渠(JQQ)、渠渠井(QQJ)、渠井渠(QJQ)、渠渠渠(QQQ)及空白对照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灌溉井水次数的增加,对玉米株高和茎粗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程度依次为拔节期>灌浆期>抽雄期;生育期内各处理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积盐现象,耕层积盐程度大于深层;井水灌溉次数增加,土壤积盐程度明显,QJQ处理的土壤盐分变化量在玉米耕层均低于其他井灌参与的处理,且与QQQ处理差异较小;拔节期灌溉渠水能有效淋洗土壤盐分;灌溉两次及以上井水比灌溉一次及不灌井水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25.77%~31.61%;QJQ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井灌参与的其他处理;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均呈现出QQQ处理最高,其次为QJQ处理,JJJ处理最低的现象,且QQQ与QJQ处理无显著差异。综合土壤水盐动态和作物指标等因素的分析,QJQ处理为适合当地玉米的较优多水源联合灌溉方案。
潘春洋杨树青张万锋韩天凯
关键词:多水源灌溉模式玉米盐分积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