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宏法

作品数:26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政治
  • 4篇道德
  • 4篇主义
  • 3篇政治参与
  • 3篇制度化
  • 3篇制度化政治参...
  • 3篇马克思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大...
  • 3篇构建和谐社会
  • 3篇和谐社会
  • 3篇非制度化
  • 3篇非制度化政治...
  • 2篇大众
  • 2篇当代中国马克...
  • 2篇当代中国马克...
  • 2篇德性
  • 2篇德治
  • 2篇中国马克思主...
  • 2篇中国马克思主...
  • 2篇人性

机构

  • 13篇江苏工业学院
  • 9篇常州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6篇樊宏法
  • 3篇邹成效
  • 3篇张健
  • 2篇胡学琦
  • 1篇李丽
  • 1篇江士方
  • 1篇何善蒙
  • 1篇朱忠孝

传媒

  • 4篇江苏工业学院...
  • 3篇常州大学学报...
  • 2篇伦理学研究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 1篇实事求是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生态经济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共四川省委...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胡宏之“性本论”及其经世之学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主体部分,自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确立以一直绵延不绝并演变成一个以伦理道德思想为核心的、具有多层理论层面的观念体系后.而人性问题则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国历代思想家们关于人文教化、政治纲纪...
樊宏法
关键词:经世之学
文献传递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3
2022年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时性与历时性、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具有丰富的生态文明蕴含,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服务于共同富裕的根本宗旨,需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公有制度、规范和引导资本行为、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樊宏法樊宏法
关键词:共同富裕
生态文明建设中消费者的“绿色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面对着环境社会技术主体的绿色规制和市场上绿色产品和非绿色产品并存的状况,消费者进行"绿色表达"的方式主要有绿色购买、绿色创新、绿色处置和绿色传播。
樊宏法邹成效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消费者
技术转化:生态化技术与人性化技术
2011年
"技术代码"是工具性的物性要素在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性的人性要素的"指引"之下组合而成的构架和显现,具有实现转化的可能性。生态环境问题和劳动过程异化问题的实际存在,既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中技术转化的必要性,也昭示了这种转化的方向,即生态化技术和人性化技术。
樊宏法
关键词:生态化技术
“情”:传统儒家道德哲学的现实基础被引量:2
2006年
儒家哲学关注的重点是人伦道德之建设,在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哲学。但是,儒家道德哲学赖以建立的现实基础是什么?长期以来,对此没有很明确的结论。传统对于儒家道德哲学的解释一直都是从“性”来论说的,在某种意义上,“性”也就被认为是儒家道德哲学当然的基础。本文则认为儒家对于道德问题的阐释,主要是从“情”出发的,“情”是儒家道德哲学赖以建立的现实基础。文章从“情”的来源、运作、本质特征以及道德功能实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是在“情”(而非“性”)的基础上,儒家的道德哲学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传统以“性”为儒家道德哲学基础的理解乃是被儒学“因情而论性”的解释模式所误导。
何善蒙樊宏法
关键词:儒家道德哲学
未来在场对现代工程构建的规约
2009年
未来是客观可能的未来和主观希望的未来的统一,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统一,未来与现实同在,与现实互渗互动。现代工程具有高新技术聚集、系统巨型复杂及对未来影响重大等特点。未来在场在科技维度、人性维度和可持续维度等方面,对现代工程的构建提出了一系列规约。
樊宏法
关键词:规约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独特机制被引量:2
2006年
由于人类理性的相对有限性和各种政治参与制度设计的相对不完善性,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自有其存在的逻辑基础,总是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并对促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完善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樊宏法张健
关键词:制度化政治参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和谐社会
新媒体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引量:2
2012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再生产过程与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统一,不仅包括"思想力求成为现实"的向度,更包括"现实力求趋向思想"的向度。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巨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探寻新的路径。
樊宏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
道德资本化的证成及其建构原则探析被引量:1
2017年
道德资本化意指道德作为一种可转换、可增值的非物质性劳动积累,依照其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所产生的不同形式的价值增值,应获得各种物质性的或非物质性的奖赏或收益。资本概念内涵的拓展、"德福一致"的预定和谐,以及人类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现实,是道德资本化的可能性前提、必要性假设和必然性依据。
樊宏法
关键词:资本道德
意识形态大众传播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被引量:4
2010年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中具有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支撑和服务于一定权力和统治关系的象征形式,具有认知功能、目标功能和政治功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意识形态象征形式的大众传播活动,使理论形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成为制度构建的核心和灵魂,并通过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使这种象征形式所联结的意义指涉,深入人民大众的观念系统,为大众所接受和理解,并转化为内在的信仰。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一般特点,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路径启示。
樊宏法
关键词:意识形态大众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