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庆
- 作品数:36 被引量:635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6
- 2014年
- 农村贫困地理作为农村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对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和制定农村扶贫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普查数据的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农村贫困地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通过梳理近20年来国外农村贫困研究文献,从地理学视角对空间贫困陷阱的概念及存在性检验、地理因素对农村贫困形成的作用机理、区域贫困的测算及贫困地图的绘制、区域瞄准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总结出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国内相关研究的若干主题。
- 罗庆李小建
- 关键词:农村贫困地理因素
- 农村劳动力流动空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20
- 2015年
- 基于河南省25个村庄的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首先,把劳动力流动空间分为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四个尺度,分析流动劳动力在各尺度空间的分布状况,然后以劳动力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着重分析了个体、家庭、区域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县内、省外两个空间尺度,而县外市内、市外省内两个尺度上获得的流动劳动力相对较少。个体、家庭、区域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但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并不是简单地呈现正向或负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样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讨论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公共政策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认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是增加大中城市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政策。同时,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劳动力的个体、家庭与区域因素,使政策细化,政策目标更明确和准确。
- 樊新生高更和罗庆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影响因素
- 新型城镇化中的协调思想分析
- 针对城市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人地关系'理论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本质上应强调城乡协调,全面整合城乡聚落体系,使大小不同、功能不同的各类聚落,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除了大、中、小城市及村镇协调发展之外,还应考虑景观...
- 李小建罗庆
-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和谐
- 河南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基于能值理论,使用2000-2012年河南省耕地实物投入数据,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的整体特征和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3年间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和各种投入要素能值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各种投入要素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贡献发生较大变化,农业机械和地膜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化肥的重要性基本保持不变,而劳动力和农药的重要性则大大下降;(2)不同等级耕地集约利用的县域数量分布大致呈倒"V"型,即中度集约利用的县域数量最多,而精细利用和粗放利用的县域数量最少;(3)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等级状况存在显著空间差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域分布在河南省中部和西北部,集约度较低的县域集中于河南的整个南部;(4)河南省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协调程度有所增加,其中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超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集中于河南东部和中南部,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集中于河南中部和西北部.最后,基于上述结论,针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 罗庆杨慧敏李小建高更和
- 关键词:能值分析耕地利用集约度县域
-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户群发展研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被引量:20
- 2010年
- 基于共生理论,笔者提出农户群发展的共生分析框架,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增加共生界面、改进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加强信任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以及完善农户群的整体规划是促进孟寨村农户群共生发展的主要思路。研究表明,共生理论特别适用于专业村农户群的发展研究,同时,共生理论能为村庄发展提出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
- 罗庆李小建
- 探究式教学在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经济地理学课程作为地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性。本文试图确立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的模式,认为此模式应该由课堂探究、考察实习和社会调查三大模块组成。其中,课堂探究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环节,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社会调查则是强化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长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
- 罗庆
-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
- 专业村类型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9
- 2013年
- 中国的专业村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专业村类型形成机理和主导因素分析框架,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专业村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工与专业化、邻里效应与距离衰减理论是专业村形成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文化与习俗以及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四个典型专业村为案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能人决定一个村庄能否成为专业村,而不同地理因素对专业村类型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基本支持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进而提出各地应充分发挥村内外能人的作用,根据其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村。
- 李小建罗庆杨慧敏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研究——以河南省杞县孟寨村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农户互动网络具有嵌入性、多功能性、动态性和传承性等特征。文章针对农户互动网络的动态性,提出农户互动网络的四阶段演化模型,并以河南省杞县孟寨村为例对其进行案例研究。文章认为,初始阶段,互动内容单一、规模小且结构离散;单核阶段,个别农户的能量得到迅速积累,与周围农户的能量呈现显著的差异,并成为农村社区的"明星"农户;多核阶段,互动网络出现多个核心,互动规模较大,但网络结构混乱、无序;高水平互动阶段,互动规模大,能量和能量流呈现等级、有序的结构。
- 罗庆李小建
- 国内外农民工务工区位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其直接研究成果较少,相应的理论构建较为薄弱,间接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大多来自其他学科。国内直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务工地选择机制、务工距离分布规律、务工地城镇类型选择、务工地选择影响因素等领域。国外的间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移民区位、移民空间结构等永久性迁移领域,而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对务工区位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区域典型案例的研究进行理论概括,在方法上应加强模型分析和量化分析,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工的统计工作。
- 高更和樊新生罗庆李小建
- 关键词:农民工
- 农户互动网络特征、功能及培育建议被引量:6
- 2010年
- 农户互动网络正成为农区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农户互动网络具有嵌入性、多功能性、动态性和传承性等一般特征。根据网络结构特征,可划分为共和型互动网络、轮轴型互动网络和核心—边缘型互动网络。从功能角度看,具有资源配置、分工协作、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等功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某一种经济功能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户互动网络的培育应从重视培育农户创业精神、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适度加大网络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支持引导农户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大对孤立农户扶持力度和充分发挥各种类型行动者的作用等方面入手。
- 罗庆李小建
- 关键词:农户互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