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丹
- 作品数:43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桑椹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4
- 2018年
- 为揭示桑椹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糖度150 g/L、柠檬酸添加量1 g/L、温度26℃、酵母接种量2 g/L条件下,对不同发酵阶段桑椹果酒p H、总酸、挥发酸、酒精度、总糖、干浸出物、有机酸和感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发酵过程中,p H先下降后上升,总酸先升高后降低,挥发酸、酒精度、干浸出物逐渐升高,总糖逐渐下降,发酵6 d时,理化指标趋于稳定。发酵结束后,理化指标分别为:p H4.22、总酸4.31 g/L、挥发酸0.72 g/L、酒精度7.22%vol、干浸出物20.15 g/L、总糖1.55 g/L;有机酸含量中,酒石酸、乳酸、柠檬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184、2.303、1.115 g/L;通过感官评价,发酵6 d后,桑椹果酒感官达到最佳,主发酵结束。
- 张晶左勇谢光杰黄丹丹孙时光张鑫秦世蓉何颂捷
- 关键词:桑椹果酒酒精度挥发酸有机酸
- 混菌发酵桑葚酒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该研究采用异常威克汉逊酵母(Wickerhamomyces anmalu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O213混菌发酵制备桑葚酒,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感官、微生物、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葚酒的最佳混菌发酵工艺为:异常威克汉逊酵母与酿酒酵母的接种量均为1.5%,桑葚汁与蒸馏水体积比3:2,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Bx,前发酵温度28℃。采用最优发酵工艺制备的桑葚酒较酿酒酵母BO213单菌发酵的桑葚酒品质更优,感官评分为93.10分,酒精度为11.9%vol,总酯、总酸、挥发酸含量分别为2.42 g/L、7.95 g/L、0.84 g/L,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从混菌发酵的桑葚酒中共检出28种主要挥发性成分,较酿酒酵母BO213单菌发酵的桑葚酒多6种,赋予了桑葚酒坚果、樱桃、哈密瓜、草莓等香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桑葚酒的品质。
- 许强杨素红谭溪莉黄丹丹邹玉峰周阳子边名鸿
- 关键词:桑葚酒酿酒酵母混菌发酵挥发性成分
-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参与介导结核分枝杆菌致巨噬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2018年
- 结核病是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Hsp16.3分布于结核分枝杆菌,其可介导MTB在巨噬细胞内稳定生长,并延迟、减少巨噬细胞凋亡。该研究进展总结出在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Hsp16.3可通过影响LC3,miR-181a、miR-146a,TLR2与LAG3等4条可能的通路,进而减少细胞凋亡过程。此外,该研究还针对Hsp16.3提出早期分子检测、靶向药物开发、Hsp16.3疫苗研发等临床应用意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指导。
- 黄丹丹
- 关键词: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结核分枝杆菌巨噬细胞靶向治疗
- 乳杆菌强化发酵对苦荞酵素抗氧化特性及风味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提高苦荞酵素的口感与抗氧化能力,以还原力、SOD酶活力作为主要指标,分别考察植物乳杆菌(LBS8、MRS5)、副植物乳杆菌(MC6)、副干酪乳杆菌(SL1)4株乳杆菌强化发酵苦荞酵素情况,筛选1株优良菌株并研究其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温度、料液比对苦荞酵素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苦荞酵素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BS8发酵苦荞酵素还原力、SOD酶活力更强,将其作为强化菌株经单因素实验与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6%,初始糖度16°Brix,发酵温度32℃,料液比1:7。所得酵素中还原力相当于0.753 mg/mL VC标准溶液,SOD酶活力为272.12 U/mL,总黄酮含量为0.521 mg/mL,总酚含量为2.75 mg/mL,谷胱甘肽含量为0.273 mg/m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升。通过GC-MS分析,苦荞酵素中含有乙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一酸乙酯、丁二酮等特征性香味物质,赋予苦荞酵素独特的风味。与市售酵素发酵剂相比,利用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酵素总黄酮增加247%,总酚增加2%,谷胱甘肽增加36.5%,还原力提高30.73%,抗氧化能力提高30.09%,香味及口感更为丰富,表明植物乳杆菌强化发酵有利于提升苦荞酵素品质。
- 边名鸿袁天萌杨南韩保林黄丹丹许强
- 关键词:乳杆菌苦荞酵素风味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试验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静脉血液生化检测,观察两组颈动脉血管状况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左、右颈总动脉和左、右颈内动脉厚度均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试验组患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试验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试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狭窄程度越重,LP(α)和ApoB值就越大,而ApoAI值则越小。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Hcy关系紧密,Hcy同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显著相关,高Hcy能够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其发展。叶酸及维生素B12对Hcy水平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缺乏时,Hcy水平升高,进而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颈动脉病变程度并及早对Hcy干预,对预防和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黄丹丹陈玲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欧美“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启示被引量:2
- 2010年
- 医学教育作为一种比较成功且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在欧美的发展比较迅速。在教育管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培养。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也在我国教育领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教育工作者由于理解上的局限,往往导致在实践中进入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片面化、简单化。这就需要树立全面客观的新观念,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 黄丹丹
-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教育
- 四川某县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调查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分析亲子疏离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选择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3个乡镇入户调查儿童留守情况及亲子关系。结果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父母深入交流较少,与监护人的交流也较缺乏,父母及监护人均未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以至于遇到困难时不愿求助父母及监护人。结论由于长期空间隔离,留守儿童与父母在情感培养上不如非留守儿童,而监护人和父母均少有触及孩子心灵的沟通,使得留守儿童逐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从而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疏离。
- 张胜黄丹丹刘兴利杨凤姜茂林兰茜琳袁慰峰赵锐
-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亲子关系
-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RP、Hcy的表达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RP、Hcy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112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组,选取4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比浊法、循环酶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比较检测结果,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轻型49例,中型34例,重型29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3.75%、30.36%、25.89%。研究组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TM)测定:ITM〈1.0mm,31例,1.0mm≤ITM≤1.5mm,56例,ITM〉1.5mm:2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7.68%,50.00%,22.32%;研究组患者血清CRP、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神经缺损程度级别越高,血清CRP、Hcy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正向相关;研究组ITM值越大,CRP、Hcy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正向相关性。结论:血清CRP、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ITM正向相关,可以有效的反映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 黄丹丹王莉
-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 低浓度和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胰岛细胞的影响(英文)
- 2006年
- 背景:一定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的胰岛具有保护作用,低浓度和高浓度的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的胰岛具有不同的作用。目的:探讨低浓度和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胰岛细胞的影响。设计: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川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7/2006-02在川北医学院外科肿瘤实验室和风湿免疫中心完成。选择出生1~3d的Wistar大鼠20只。方法:取鼠的胰腺,收集胰岛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1β+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应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基础和高糖分泌量;用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采用Fura-2荧光检测技术测定各组[Ca2+]i。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胰岛细胞活性,胰岛素的基础和高糖分泌量,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Ca2+]i浓度。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1β+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胰岛细胞活性(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16±0.012,0.129±0.008,0.125±0.015,0.120±0.016,0.252±0.020,P<0.01);1,6-二磷酸果糖浓度过低(1mmol/L)或过高(25,50mmol/L)时胰岛细胞活性(A值)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1β+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胰岛细胞基础分泌胰岛素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7.00±22.21),(230.83±11.58),(225.16±12.46),(220.50±15.63),(425.67±16.85)mIU/L;(90.17±6.11),(96.62±8.64),(87.66±8.24),(85.46±9.59),(204.50±10.78)mIU/L,P<0.01],而低、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组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与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正�
- 郑倩黄丹丹曹弟勇敬华娥蓝海涛刘华刘红
- 关键词:胰岛细胞保护果糖二磷酸盐类白细胞介素1
- 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探究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情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HS-GC-MS)研究桑椹果酒不同发酵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情况,并对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从不同发酵阶段桑椹果酒中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11种,酯类6种,烷烃类4种,醛类2种,烯烃类3种,酮类1种,其他化合物类8种,经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发酵第6 d的桑椹果酒风味最佳。
- 张晶左勇黄丹丹张鑫孙时光
- 关键词:桑椹果酒风味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