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旸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古丁和《一知半解集》被引量:1
- 2014年
- 《一知半解集》是古丁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一本杂文集,这本集子是评价古丁文学成就的重要依凭。在伪满14年的创作历程中,古丁先后操持过小说、诗歌、电影脚本等文体。文学成就殆无超过杂文者,包括他的获得"盛京文艺赏"的短篇小说集《奋飞》和"大东亚文学赏"的长篇小说《新生》。
- 刘旸尚侠
- 关键词:杂文
- 古丁研究的几个难点摭议被引量:1
- 2015年
- 古丁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艰涩的课题,与这一研究相关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并不是靠简单的结论能够解决的。本文选取了日本战败后古丁的创作经历、关于古丁的文学归属问题、"面从腹背"与古丁的生存立场以及古丁的"转向"等四个难点,谈及了对这位伪满洲国大作家的现代认知。
- 刘旸尚一鸥
- 关键词:光复
- 神秘介质与吉本芭娜娜的小说风格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将吉本芭娜娜神秘小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认为《月影》是对日本古代神话传说的发想;《哀愁的预感》是对悬疑小说的一种再创造;《甘露》则是集中展示神秘精神的文本。同时认为,神秘介质与吉本芭娜娜的小说风格之间之所以呈现出上述关系,与作家幼年时代的特殊经历,当代日本社会宗教热的走向与影响不无关系。
- 刘旸
- 关键词:吉本芭娜娜小说
- 古丁与“大东亚文学”
- 2013年
- 1942年至1944年间,伪满文坛出现了"大东亚文学"的潮流。被认定为"弄潮儿"的古丁,由于留下了三次参加大东亚文学者大会的经历而难辞其咎。古丁与"大东亚文学"的关系,于是成为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作家真实经历与文本深层解读两个视角,对这一时期的古丁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现代解读,力图触及伪满作家作品研究的复杂与艰难,并借此找到古丁研究的新路径。
- 刘旸尚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