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 作品数:88 被引量:34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 Cu掺杂Bi_(2)WO_(6)的光催化还原U(VI)特性被引量:9
- 2021年
- 以Cu(NO_(3))_(2)·3H_(2)O为铜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Cu掺杂量的Bi_(2)WO_(6)光催化材料,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电化学阻抗等表征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与分析,并以金卤灯为光源,U(VI)为目标污染物,进行光催化还原U(VI)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纯Bi_(2)WO_(6)相比,Cu/Bi_(2)WO_(6)材料具有较高的活性;当Cu掺杂量为10%时,Cu/Bi_(2)WO_(6)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好,对U(VI)的去除率可达94%左右。Cu/Bi_(2)WO_(6)材料光催化活性增强归因于Cu的掺杂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的传输速率,降低了其复合率;Cu掺杂使Bi_(2)WO_(6)带隙变小,扩大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从而提高了Cu/Bi_(2)WO_(6)光催化剂的活性。铜掺杂的Bi_(2)WO_(6)纳米材料在太阳能驱动处理含U(VI)废水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李小燕王杨何登武陈玉洁曹小岗刘义保
- 关键词:钨酸铋光催化环境材料
- 离子强度、阴阳离子和腐殖酸对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Ⅵ)去除溶液中的U(Ⅵ),讨论溶液pH与离子强度、共存阴阳离子和腐殖酸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nZⅥ进行表征研究,分析纳米零价铁去除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对溶液中的U(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pH值对去除效果有显著影响,而离子强度对纳米零价铁去除U(Ⅵ)几乎没有影响。阳离子对铀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其中Ca^(2+)和Mg^(2+)的影响较大,而Na^+和K^+几乎没有影响。阴离子对纳米零价铁去除U(Ⅵ)也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NO_3^-、SO_4^(2-)、ClO_4^-、CO_3^(2-)、HPO_4^(2-)。腐殖酸对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在pH≤4.5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pH>4.5以后,腐殖酸对纳米零价铁去除U(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李小燕张明刘义保李寻杨波花榕刘云海
-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离子强度阴离子阳离子腐殖酸铀
-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吸附溶液中硼的性能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并经过高温煅烧后形成层状双金属氧化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硼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模拟废液中的硼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当溶液pH值=9.5、吸附剂用量为0.20g、硼初始浓度为100mg/L、反应时间为100min、温度为303K时对硼的去除率为94.47%,吸附量为47.24mg/g。等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表明Mg/AlLDO对硼的吸附主要发生在Mg/Al-LDO表面的活性区域,属于饱和单分子层吸附。
- 李小燕刘义保张卫民张明李寻杨波花榕
- 关键词:煅烧硼
- 钴镁复合材料处理稀土冶炼放射性废水性能分析
- 2024年
-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钴镁复合材料,运用SEM、XRD、FTIR和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究了去除时间、溶液pH、离子强度、U(Ⅵ)初始浓度、固液比、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U(Ⅵ)性能的影响。吸附试验表明,在去除时间30 min、溶液pH为4.0、固液比6.0 g/L、反应温度75℃的条件下,钴镁复合材料对水中U(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约100%。等温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是一个自发且不可逆的吸热反应过程。根据最佳吸附条件,将钴镁复合材料应用于广东省某稀土冶炼放射性废水中U(Ⅵ)的去除,结果表明,U(Ⅵ)去除率为98.1%,处理后的废水铀含量达到《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排放标准要求,该复合材料在伴生放射性矿含铀酸性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冠超徐志良温丽容孙功明王战勇毕明亮李小燕李琨
- 关键词:铀
- 用改性纳米零价铁去除废水中U(Ⅵ)的性能及机制被引量:3
- 2023年
- 为了绿色高效处理含铀废水,研究了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多硫化钙改性纳米零价铁(CPS@nZVI)材料并用于去除溶液中U(Ⅵ),考察了CPS@nZVI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效果。并通过SEM-EDS、XPS和XRD对材料的形貌和表面物质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溶液pH=3.5、U(Ⅵ)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固液质量体积比0.5 g/1 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20 min条件下,CPS@nZVI材料对溶液中U(Ⅵ)去除率为98.13%,去除量为19.53 mg/g;SEM-EDS、XPS、XRD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由Fe~0、FeS组成;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该吸附过程受化学吸附控制,为单分子层吸附;还原过程符合伪一级还原动力学,溶液中的U(Ⅵ)以吸附和还原沉淀2种方式去除。
- 李琨龚逸李明哲吴诗艺饶一民李冠超万里洋李小燕
- 关键词:纳米零价铁改性废水铀
- 活性MgO的制备及其去除溶液中Th(Ⅳ)的性能
- 2017年
- 研究了以微波为热源,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活性MgO,并用所制备的MgO去除溶液中的Th(Ⅳ),考察了溶液pH、反应温度、接触时间、固液质量体积比、溶液中的Th钍初始质量浓度对Th(Ⅳ)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5、温度25℃、接触时间60 min、固液质量体积比0.15g/L、Th(Ⅳ)初始质量浓度50mg/L条件下,活性MgO对溶液中Th(Ⅳ)去除率达98.91%,去除效果较好;用少量活性MgO处理酸性含钍放射性废水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经济环保、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推测活性MgO去除溶液中Th(Ⅳ)的机制为以化学沉淀为主,表面物理吸附为辅。
- 秦启凤李小燕刘晴晴邹宇轩杨波张卫民李寻
- 关键词:钍
- 高岭土对废水中Cu^(2+)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研究高岭土用量、pH值、吸附时间以及初始Cu2+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Cu2+去除率的因素排序为:pH>吸附时间>高岭土用量>初始Cu2+质量浓度。最优的试验方案:废液量为100 mL,pH=7.0,吸附时间为2 h,高岭土用量为6.0 g,初始Cu2+质量浓度为25 mg/L。在此条件下,Cu2+去除率可达到98.9%,Cu2+的最大吸附量为23.26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说明高岭土对铜离子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
- 李小燕于荣李慧霞
- 关键词:高岭土吸附等温线
- 某铀尾矿库区周围稻田土壤不同组分对U(Ⅵ)的吸附性能分析
- 2020年
- 通过斯笃克定律提取土壤胶体,连续提取法吸附土壤中的有机质,得到土壤矿质胶体,采用比表面积(BET)法和Zeta电位对原土、土壤胶体和矿质胶体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溶液p H、接触时间、U(Ⅵ)初始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3种样品吸附溶液中U(Ⅵ)的影响性能。结果表明:原土、土壤胶体和矿质胶体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1.5,31.1,28.8 m^2/g和18.76,35.55,17.5 nm。在p H为5.5,固液比在1.0 g/L,温度为20℃,U(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土壤、土壤胶体反应时间为50 min,矿质胶体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原土、土壤胶体、矿质胶体的对U(Ⅵ)吸附率分别达到76.67%、83.03%、48.87%,吸附容量分别达到8.53,9.24,5.43 mg/g。对比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土壤中的胶体对溶液中U(Ⅵ)有着明显的吸附能力,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含U(Ⅵ)废水的处理及U(Ⅵ)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刘学李小燕陈玉洁桑伟璇陈蓉肖慧
- 关键词:土壤胶体ZETA电位
- 石墨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溶液中U(Ⅵ)被引量:13
- 2020年
- 以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将其负载于石墨表面制备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G-nZVI),并用来去除溶液中的U(Ⅵ),考察初始溶液的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U(Ⅵ)的初始浓度以及固液比等因素对复合材料(G-nZVI)去除U(Ⅵ)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反应前后的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其去除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零价铁颗粒分散在石墨粉的表面,没有产生团聚。反应后溶液中主要生成UO2和U(Ⅳ)氢氧化物沉淀。石墨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对U(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pH为4.0,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60 min,固液比为0.25 g/L,初始U(Ⅵ)浓度为10 mg/L条件下,U(Ⅵ)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分别达到99.67%和43.2 mg/g,说明该复合材料(G-nZVI)在含铀放射性废水的处理与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刘学李小燕陈玉洁桑伟璇陈蓉
- 关键词:石墨纳米零价铁铀
- 一种全光谱响应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一种全光谱响应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它涉及全光谱响应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它是要解决现有NaNbO<Sub>3</Sub>光催化剂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光催化活性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将硝酸...
- 李小燕 柳玉辉 吴兴农 张益硕 蒋浩 刘小亮杜艳军 黄希刘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