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超
- 作品数:111 被引量:8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长焦距光学镜头及成像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仪器,具体涉及一种长焦距光学镜头及成像装置,解决现有的长焦据镜头结构与加工复杂,且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该长焦距光学镜头,包括沿入射光光路设置的主镜与次镜、及沿次镜反射光束方向依次同轴排布的第一透镜、第二...
- 梅超闫阿奇曲锐马迎军
- 文献传递
- 一种紧凑型无热化中波红外双视场快速变倍镜头
- 一种紧凑型无热化中波红外双视场快速变倍镜头解决了长焦距中波谱段的双视场无热化问题。该光学镜头实现U型结构折叠光路,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前固定镜组、第一反射镜、中固定镜组、第二反射镜、变倍切换镜组,后固定镜组、中波制冷型...
- 梅超马迎军费嘉祺方尧
- 文献传递
- 镜面粗糙度对远紫外望远镜能量集中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远紫外空间成像设备镜面粗糙度严重影响成像质量,成像质量可用能量集中度来表征。拟用余弦相位调制光栅分析方法定性说明镜面粗糙度RMS对能量集中度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光学线性系统理论建立了普遍的面传递函数,得到了角度能量和能量集中度的分布情况,并以设计上达到衍射极限的1216魡(1魡=0.1nm)远紫外望远镜为对象,在镜面粗糙度RMS值远小于波长的假定情况下,得到了能量集中度与主次镜面粗糙度RMS和面自相关长度的关系,并预测了镜面粗糙度引起的分辨率误差在0.171 5″时对镜面加工的要求,即主次镜镜面RMS小于31魡,面自相关宽度大于1波长,这对于实际的加工具有指导意义。
- 付怀洋周泗忠姜凯梅超张惠
- 一种具备快速像移补偿能力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快速像移补偿能力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像系统分辨率较低、难以兼顾大小视场搜索功能、无法实现对高速像移的有效补偿的问题。该系统包括从物面到焦面依次设置的前固定镜组、变倍镜组、补偿镜组、光阑、...
- 曲锐梅超陈卫宁杨洪涛
- 基于消失点一致性的空间相机在轨畸变系数标定方法、介质及设备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消失点一致性的空间相机在轨畸变系数标定方法、介质及设备,以解决空间环境下相机畸变系数在轨标定过程中,高精度靶标难以获取、标定实时性差等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1、获取目标航天器上太阳能帆板任意位置处的图像...
- 张高鹏王锋张广栋杨秉青路荣陈卫宁曹剑中陈萍张海峰董森郭惠楠梅超
- 一种切换式变焦的消热差型长波红外变焦镜头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式变焦的消热差型长波红外变焦镜头,解决现有无热化设计的系统视场角一般较大,而小视场设计的系统难以实现系统的被动消热差设计的问题。该消热差型长波红外变焦镜头包括镜筒、前固定镜组、第一反射镜、后固定镜组、第...
- 马迎军彭建伟梅超曲锐闫阿奇陈卫宁
- 文献传递
- 一种半无热化变焦镜头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无热化变焦镜头,能解决现有变焦镜头过长,体积大,不适用空间有限的场景,及温度适应性差,整体性能低的问题。该镜头包括沿入射光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前固定组、变倍组、补偿组、后固定组,变倍组和补偿组可沿光轴方向...
- 孔祥东梅超曲锐郭欣瑜陈卫宁
- 可实现矩形均匀照明的灯具、灯具组及灯罩结构优化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矩形均匀照明的灯具、灯具组及灯罩结构优化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可实现矩形照明的灯具存在光照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矩形均匀照明的灯具、灯具组及灯罩结构优化方法。该灯具...
- 梅超闫阿奇王浩罗鹰李季曾鸿李衍章
- 文献传递
- 折衍混合红外双波段变焦光学系统设计被引量:8
- 2020年
- 建立了不同类型衍射元件对衍射效率的影响模型,比较了单层衍射元件、谐衍射元件和双层衍射元件之间衍射效率的差异,重点分析在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中应用双层衍射元件的突出优势,计算不同材料组合情况下双层元件的平均衍射效率,以此为基础设计一款适合于高空机载平台的折衍混合红外双波段双视场光学系统。大视场对应的地物分辨率为1.5 m@16 km,长焦、短焦分别为960 mm和480 mm,通过切换反射镜改变光路来实现变焦功能,保证变焦过程中系统的光轴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40~60℃的大温差环境下,系统的MTF曲线平滑且接近衍射极限,RMS半径位于艾里斑半径以内,二元衍射面的最小特征尺寸为6.9μm,设计结果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 杨洪涛杨晓帆梅超陈卫宁
- 关键词:光学设计衍射效率红外双波段变焦系统
- 三十倍连续变焦系统凸轮曲线结构优化设计被引量:2
- 2019年
- 以某三十倍连续变焦镜头为例,研究了改变曲线压力角的方法。以压力角为目标函数,将凸轮曲线转角构造为分段函数对转角重新划分,压力角过大位置分配较大转角,压缩压力角较小处的转角,从而降低曲线整体压力角,并可有效抑制曲线中较大拐点.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多种转角分配取值的优化结果,得到相对优化的凸轮曲线.优化结果使得曲线最大压力角值由原始的76.9°降低为41.9°.经试验验证,利用该方法优化完的变焦镜头成像质量良好,光轴跳动不大于3个像素,光轴稳定性不大于1个像素.
- 彭建伟史魁雷杨杰梅超武力
- 关键词:凸轮曲线优化设计压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