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常军

作品数:39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建筑科学
  • 4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沉降
  • 7篇路工
  • 6篇道路工程
  • 5篇压实
  • 5篇深基坑
  • 5篇膨胀土
  • 5篇路基
  • 5篇基坑
  • 4篇地铁
  • 4篇路堤
  • 4篇滑坡
  • 4篇边坡
  • 4篇沉降变形
  • 3篇冻结壁
  • 3篇砂卵石
  • 3篇砂卵石地层
  • 3篇黏土
  • 3篇路堑
  • 3篇卵石
  • 3篇卵石地层

机构

  • 16篇交通部公路科...
  • 13篇交通运输部
  • 11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贵州高速公路...
  • 3篇交通运输部公...
  • 2篇中铁北京工程...
  • 2篇湖南省交通科...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建筑股份...
  • 1篇工程质量监督...
  • 1篇海南省公路勘...
  • 1篇北京住总市政...
  • 1篇北京住总集团...
  • 1篇成都兴蜀勘察...

作者

  • 39篇宋常军
  • 10篇吴立坚
  • 7篇刘波
  • 5篇李涛
  • 2篇李东阳
  • 2篇邓捷
  • 2篇李岩
  • 2篇张功
  • 2篇周妍
  • 1篇张春瑞
  • 1篇杨志勇
  • 1篇许鹏
  • 1篇陈玉超
  • 1篇贺雷
  • 1篇吴亮
  • 1篇曹波
  • 1篇蔡永立
  • 1篇陶龙光
  • 1篇江玉生
  • 1篇李晓渊

传媒

  • 13篇公路交通科技...
  • 3篇路基工程
  • 3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大连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安全生产...
  • 2篇公路工程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土工基础
  • 1篇市政技术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交通节能与环...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工程调研的红黏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以工程调研为基础,对贵州高速公路红黏土边坡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DCP和室内直剪试验,对边坡坡面不同深度的相对强弱程度、土体抗剪强度参数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边坡破坏机理如下:边坡开挖扰动、干缩开裂引发裂隙逐渐发育和联通;同时,降雨入渗造成土体含水率增加,引起上部滑体容重增加和土体抗剪强度衰减,致使边坡安全系数大幅降低。针对简化Bishop法用于红黏土边坡稳定性评价存在的不合理性,提出了基于工程调研分析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并在工程实例中较好地得到了验证,该方法有助于在边坡防护中实现精准防护,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李鹏刘江鑫韩志杰宋常军卞晓琳
关键词:公路工程数值模拟
炭质页岩路堑边坡滑坡机理分析及处治措施被引量:5
2017年
贵州六威高速公路某路基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滑塌。经过现场踏勘及地质调绘、钻探、挖深后发现,该段滑坡的产生由路堑开挖使炭质页岩出露于地表而加速风化、赋水、软化,在路堑坡脚处顺层滑动剪出而形成。滑坡土体基本由碎石粘土与强风化炭质页岩构成,滑床为炭质页岩强风化层面。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坡体稳定性计算验证了此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比选了削坡加挡墙及抗滑桩2种处治措施,得出了抗滑桩为最优方案的结论。
柏立懂李生汀宋常军
关键词:道路工程滑坡稳定计算处治措施
压实延迟对路基水泥改良土工程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4年
针对湖南省某高速公路路基土,配置了不同水泥含量和压实延迟时间的改良土试样,开展多组压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UCS)测试试验,以评估压实延迟对改良土关键工程特性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和压实延迟时间的增加,水泥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MDD)会相应减小;压实延迟将降低水泥改良土的UCS值,工程中应尽可能做好搅拌与压实两道工序之间的衔接;随着压实延迟时间增加,水泥改良土刚度降低而韧性增加;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压实延迟和水泥含量影响的MDD和UCS回归模型,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压实延迟必然导致水泥改良土工程特性的变化,在路基填筑中应当合理考虑压实延迟的影响。
聂伟杨飞宋常军刘文劼
关键词:路基水泥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
考虑土拱效应的土压力理论在桩锚支护受力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基坑支护结构上实测的内力常常远比按经典土压力理论计算的要小,针对这一问题考虑土拱效应对桩锚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影响,应用Handy提出的土压力计算原理来分析桩锚支护结构的土压力。计算结果表明:桩侧土压力与经典土压力分布不同,与实测结果比较相符;对于砂卵石地层桩锚式支护结构,用考虑土拱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模型比较合适。
李涛周妍宋常军李晓渊
关键词:桩锚支护土压力土拱效应砂卵石地层
六威高速膨胀土路用特性及路基填筑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以贵州六盘水至威宁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进行了膨胀土的路用特性及填筑技术研究,通过资料调研、室内试验、试验段路基填筑与沉降监测,探讨其用于路基填筑的适用性,并结合工后沉降观测评估路基的稳定性,验证膨胀土的适用性,可为类似膨胀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罗凡钟浩生李勇李鹏宋常军
关键词:膨胀土压实度沉降变形
花岗岩残积土的室内外剪切特性对比
2023年
为研究花岗岩残积土的剪切特性,分别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下未扰动土和重塑土试样的室内直剪试验及原位试样的原位大型直剪试验,分析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室内外剪切特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性显著,扰动对其结构性的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未扰动土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以应变硬化型为主,并有应变软化型;重塑土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基本为应变硬化型;原位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以应变软化型为主,兼有应变硬化型;原位试样的黏聚力分别为未扰动土试样、重塑土试样的2.2倍和2.6倍,内摩擦角分别为未扰动土试样、重塑土试样的2.7倍和3.1倍;黏聚力受花岗岩残积土中细粒土的显著影响,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内摩擦角主要取决于花岗岩残积土中的粗粒土,随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与含水率的相关性很小;原位大型直剪试验更适宜于准确获取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为花岗岩残积土路堑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支撑。
邵嘉波宋常军徐凤银李祥李鹏
关键词:道路工程剪切特性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土
海南滨海粉细砂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2024年
结合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进行了粉细砂的室内物理指标试验、击实试验及粉细砂路基的压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南滨海粉细砂以细砂为主,其次为中砂,取样中无粗砂;细砂的最大干密度为1.66~1.69 g/cm^(3),且与不均匀系数呈线性正相关,满足公路下路堤填料的要求。在工程应用方面,粉细砂路基可用双钢轮压实,碾压方式宜采取静压和振压相结合的方式,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0 cm,碾压遍数宜为6~8遍,可随挖随填。
刘鹏飞宋常军周正茂吴俊儒杨灿彭博
关键词:压实特性振动压实法
滨海砂路基结构强度控制研究
2024年
为实现滨海砂利用率最大化,针对路基结构强度设计指标要求,采用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对两侧包边、上覆改良层的滨海砂填芯路基结构强度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砂芯模量、改良层模量及改良层厚度对路基结构顶面回弹模量的影响;提出了路基结构强度控制设计理念和技术。室内外试验结果显示,滨海砂材料的CBR强度随着压实度的提高而增长;经压实后的滨海砂满足公路路基对路基填料CBR值的要求,但滨海砂级配不良、黏聚力低,其单纯滨海砂结构表层无法满足路基结构回弹弯沉指标的要求,因此采取双侧包边和上覆改良层结构可充分发挥滨海砂芯的材料强度性能并满足路基结构回弹模量的强度要求。结果表明:路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分别与滨海砂自身回弹模量、改良层回弹模量及改善层厚度显著相关,由此建立了多元非线性回归经验公式,获取的路基顶当量回弹模量经验解与层状体系结构的理论解相近;经验公式的提出为改良层的材料选择和厚度优化提供了精准、便捷的计算工具,从而有效实现了对路基结构强度的合理控制,为滨海砂在滨海公路建设中的大量利用、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可靠的理论支撑。
刘江鑫李凌云吴立坚宋常军韩志杰
关键词:道路工程
北京地铁建设诱发地层环境损伤预控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刘波江玉生罗富荣李涛李东阳蔡永立陶龙光张成满付春青杨志勇乔国刚吴亮李岩曹波宋常军
该项目主要应用于地铁建设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1.研发地铁隧道施工沉降预测与分析STEAD系统,获国家软件著作权。系统具有地铁施工地层沉降三维预测及基于实测数据的反馈分析功能,具有针对不同建筑形式,实现了对周围建筑物沉降...
关键词:
关键词:地铁建设隧道施工城市地下工程
复杂地层差异温度人工冻结试验与数值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立井冻结工程中存在的导热性能差异较大复杂地层,为加快局部地层冻结并对冷能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冻结管差异温度优化冻结方案,并研发单管双循环系统冻结器。为验证该方案的强化冻结效果和冻结器对冷能的调控能力,采用2套盐水循环系统对冻结器上、下管段提供不同温度的低温盐水,在模型试验箱体内进行砂土和粉质黏土的单管冻结试验,研究冻结管不同管段在不同盐水温度作用下形成的冻结壁温度场分布特征,并采用FLAC3D对冻结管进行冻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冻结器实现界面附近9.1℃的管段差异温度冻结,优化方案能有效调整冻结壁的厚度和平均温度,使导热性能稍差的粉质黏土较砂土得到一定程度强化冻结。
刘波陈玉超李东阳宋常军
关键词:土力学温度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