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殿磊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隐身
  • 2篇红外
  • 2篇红外隐身
  • 1篇收扩喷管
  • 1篇推力
  • 1篇推力系数
  • 1篇喷管
  • 1篇气膜
  • 1篇气膜孔
  • 1篇气膜冷却
  • 1篇涡扇
  • 1篇涡扇发动机
  • 1篇涵道
  • 1篇涵道比
  • 1篇红外抑制
  • 1篇发动机
  • 1篇布置形式

机构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成都飞机设计...

作者

  • 2篇王殿磊
  • 1篇张勃
  • 1篇罗明东
  • 1篇曹静
  • 1篇吉洪湖
  • 1篇张宗斌
  • 1篇华佳

传媒

  • 1篇红外技术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二元收扩喷管几何参数对气动与红外隐身特性影响数值研究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飞行器红外隐身要求逐渐提高,对排气装置的红外抑制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针对发动机排气装置,立足于低红外特征的圆转矩形二元收扩喷管设计技术,针对主要结构参数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以某型先...
王殿磊
关键词:涡扇发动机推力系数涵道比红外抑制
文献传递
气膜孔布置形式对发动机中心锥冷却与红外抑制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对发动机中心锥的红外抑制技术开展数值研究,在中心锥上采取气膜冷却技术,比较了不同气膜孔布置形式对冷却与红外抑制特征的影响。外涵低温气流通过支板引入中心锥,在锥体前端形成气膜覆盖,使支板与中心锥壁面得到了有效冷却。研究发现,采用气膜冷却后,喷管腔体壁面温度显著降低,中心锥与支板的壁面温度降低13.5%和14.6%。3~5 m波段上红外辐射得到有效抑制,喷管正后方最大降低41%,0~30范围内红外辐射特征得到显著抑制。
王殿磊张勃吉洪湖张宗斌罗明东华佳曹静
关键词:红外隐身气膜冷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