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伟

作品数:44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植物
  • 16篇浮游植物
  • 14篇海域
  • 10篇沉积物
  • 8篇表层沉积物
  • 7篇长江口
  • 6篇近海
  • 6篇近海域
  • 5篇孢囊
  • 5篇萌发
  • 5篇甲藻
  • 5篇甲藻孢囊
  • 5篇赤潮
  • 4篇优势种
  • 4篇污染
  • 4篇附近海域
  • 4篇贝类
  • 3篇鱼类
  • 3篇藻类
  • 3篇沙洲

机构

  • 3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4篇暨南大学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广东省教育厅
  • 1篇江苏省海洋渔...

作者

  • 44篇康伟
  • 14篇徐兆礼
  • 13篇王朝晖
  • 7篇尹艳娥
  • 6篇付永虎
  • 6篇徐亚岩
  • 5篇李磊
  • 5篇蒋玫
  • 4篇李子牛
  • 4篇陈佳杰
  • 4篇张衡
  • 3篇张胜茂
  • 3篇王翠华
  • 3篇阙江龙
  • 3篇樊成奇
  • 3篇冯杰
  • 3篇田晓清
  • 3篇张珂
  • 3篇孙鲁峰
  • 3篇沈新强

传媒

  • 5篇海洋渔业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植物学研究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庆祝中国藻类...
  • 1篇中国藻类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椒江口海域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的关系被引量:16
2012年
根据2010年椒江口海域3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该海域浮游植物、富营养化和赤潮之间的关系.自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81种,赤潮种35种,由于受椒江径流、浙江沿岸流、台湾暖流和上升流共同影响,浮游植物种类数、平面分布及优势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主要的赤潮优势种是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jonesianus);调查期间海域富营养化指标E值大于1,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多样性指数较高,并未发生赤潮.
孙鲁峰徐兆礼邢小丽康伟
关键词:浮游植物富营养化赤潮优势种
水下贝类生物观察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贝类生物观察装置,包括筒管和放大镜,筒管为上细下粗的空心柱管,筒管的下端密封安装有可拆卸的放大镜,筒管的上端沿周向安装有软质垫圈。本实用新型能够直接在水面上对水下贝类进行观察,提高了对水下贝类观察的...
蒋玫李磊康伟唐保军蒋科技沈新强
文献传递
苏北浅滩辐射沙洲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讨浅滩沙脊潮沟系统特殊的地形对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的影响,根据苏北浅滩中部2010年11月(秋季)、2011年5月(春季)辐射沙洲北部,以及2011年11月(秋季)辐射沙洲南部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分析这一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25属81种,硅藻从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都占绝对优势.2010年秋季(北部)、2011年春季(北部)和2011年秋季(南部)浮游植物细胞平均丰度分别为351.74、126.52、240.44 cells/mL.从丰度平面分布可看出,受苏北浅滩沙脊潮沟系统特殊的地形以及变化复杂的潮流场共同影响,个别优势种呈现明显的聚集特性.秋季南部海域细弱圆筛藻优势度为0.49,显著高于其他优势种,其平均丰度(123.88 cells/mL)也高于其他优势种平均丰度的总和,成为秋季南部海域的绝对优势种.优势种的聚集特性使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南、北部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均表现为潮沟内高于沙脊,特别是潮流汇集区附近的潮沟末端站位丰度更高,即沟底>中部>沟口.浮游植物丰度水平分布与优势种特征关系密切,南部海域与北部海域优势种差异较大,与南北海域分属不同潮波系统控制有关.多变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浮游植物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不密切,而沙脊潮沟系统地形和潮流特征,造成了浮游植物在不同环境水体的聚集,是这一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
康伟孙岳孙鲁峰徐兆礼阙江龙
关键词:浮游植物中肋骨条藻沙脊
长江口东滩湿地东北水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和丰度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2013年3—11月对长江口东滩潮间带湿地鱼类群落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季节变化。研究共采集到鱼类39种,隶属20科。结果表明,种类最多的科是虾虎鱼科(12种),其次是鲲科(4种),再次是石首鱼科(3种),而鲻科、海鳗科、舌鳎科等各有2种。从鱼类丰度水平来看,夏季最高,达97.05ind·(net·tide)-1;春季次之,为32.80ind·(net·tide)-1;而秋季最低,为14.00ind·(net·tide)-1。总体来说,石首鱼科的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lacepedii)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vagina)、舌鳎科的窄体舌鳎(CynoglOSSILSgracilis)和焦氏舌鳎(Cynoglossusjoyneri)等鱼类为优势种,而龙头鱼(Harpodonnehereus)、短鳍虫鳗(Muraenichthyshattae)、鲫(Carassiusauratuz)等16种为偶见种。约67%的鱼类种类均为幼体,仅偶见中颌棱鲲(Thr~samystax)、光泽黄颡鱼(Peheobagrusnitidus)、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中华刺鳅(Mastacembelussinensis)等4种鱼类均为成体。从生态类群来看,约38.5%鱼种为河口咸淡水鱼类,约25.6%为海洋鱼类,约23.1%为河口过渡种,仅12.8%为淡水鱼类。春、夏、秋季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呈逐渐增加趋势,而Pielous种类均匀度指数(J)均很低,为0.41—0.67;春、秋季Shannon—weaver指数(H’)相差不大,分别为1.3和1.2,而夏季H’值最高,为2.2。根据等级聚类分析,鱼类群落在36%的Bray—Curtis相似性水平上将春季和夏季的样方聚为一组(A组),秋季的样方聚为一组(B组)。SIMPER过程分析结果表明,A、B组间种类组成的平均相异性为83.89%,34种(包括鉴定到科、属的种类)鱼类对平均相异性的累积贡献率〉90%,主要贡献率来自孔虾虎鱼、大黄鱼、艘(Lizahaematochei
张衡杨胜龙张胜茂康伟吴祖立全为民阮超
关键词: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组成
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解孢囊在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及赤潮发生中的作用,于2005年4月~2006年6月采集大亚湾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经孔径为125,20μm的网筛过滤,在25℃下进行萌发,观察培养20,40d的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共萌发出浮游植物27属37种.裸甲藻(Gymnodinium corii Schiller)为优势甲藻类,其占甲藻细胞数量平均百分比为73.1%,最高百分比可达99.7%.定鞭藻中的金色藻(Chrysochromulima spp.)和蓝藻中的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p.)也萌发出较高数量.不同时间培养、萌发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所差异,同时也随沉积物捕捉时间的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季节差异.休眠体的萌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浮游植物组成,但在萌发中大量出现的一些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可能会由于体型过小而在浮游植物监测中被忽略.
康伟王朝晖付永虎曹宇张玉娟
关键词:萌发浮游植物
基于生长和死亡参数变化的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分析被引量:23
2012年
依据2010—2011年福建官井洋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2 098尾大黄鱼的体长、体质量、生长、性腺进行测定。据此,利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分析官井洋大黄鱼资源现状,并讨论了拐点年龄,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官井洋大黄鱼平均体长132.6 mm,优势体长组为110~150 mm,占55.96%;平均体质量45.1 g,优势体质量组为10~50 g,占61.77%,大黄鱼幼鱼和补充群体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大黄鱼体长—体质量间的关系式为W=2.001×10-5L3.006。用ELEFAN技术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分别为L∞=385.4 mm、k=0.43及t0=-0.32a,拐点年龄为2.2龄。对照20世纪80年代福建近海海域大黄鱼群体L∞值从555.4 mm下降到现在的385.4 mm,拐点年龄由2.97下降到2.2,均表明当今大黄鱼群体小型化且低龄化严重。生长系数k由0.36增长到0.43表明大黄鱼的生长速度加快。总死亡系数(Z)为3.12,自然死亡系数(M)为0.45,捕捞死亡系数(F)为2.67,资源开发率(E)为0.856。大黄鱼M值出现上升,可能与福建近海环境质量下降有关,而高强度的捕捞促使大黄鱼捕捞死亡系数由0.84上升到2.67,说明大黄鱼资源已经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在官井洋大黄鱼现行资源状态下,应努力降低捕捞死亡水平,保护大黄鱼生存环境,而对目前以小型化和低龄化为主的大黄鱼群体,建议以控制大黄鱼的开捕年龄(t0)为主。
叶金清徐兆礼陈佳杰康伟
关键词:大黄鱼死亡率渔业资源官井洋
东海典型港湾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分别于2016年11月、2018年4月、2016年7月、2014年11月采集了福建东山湾、福宁湾、浙江象山港以及江苏大丰港5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生物硅(BSi)、有机质(OM)及含水率(MC)的含量。TOC、TN、TP、BSi、OM及MC含量分别为:0.35%~1.52%,0.08%~0.32%,0.020%~0.074%,0.28%~1.89%,1.86%~9.53%,19.55%~52.55%。福宁湾TN和BSi含量较高,东山湾TP含量较高,而象山港TOC含量较高。从元素之间的摩尔比来看,本研究中各港湾沉积物中的TOC均主要来自浮游植物等水生生物,而TOC的分解和再生速率应远高于BSi的溶解速率。根据主要生源要素污染评价标准,东山湾海域污染较严重,TN、TP、TOC均达到Ⅱ级污染标准。福宁湾及象山港TN、TOC均为域级污染。而大丰湾海域总体污染较轻,只有TN超过Ⅱ级标准。
王文婷王朝晖刘磊康伟
关键词:生源要素沉积物总有机碳生物硅
柘林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于2008年11月采集了广东柘林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沉积物进行了直接萌发,并对萌发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了解柘林湾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状况,揭示赤潮发生潜势.研究结果显示,柘林湾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多样性较低,仅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16种,有毒有害赤潮藻类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的孢囊分布广泛.孢囊组成以异养型甲藻的孢囊占优势,其中,原多甲藻孢囊种类和密度最为丰富,显示了该海域较高的富营养化程度.孢囊密度较低,在16.59~83.37 cysts·g-1(以干重计,下同)之间,平均为39.52 cysts·g-1.空孢囊百分比均较高,平均百分比达到56.3%,说明大部分孢囊已经萌发.萌发的浮游植物种类数较少,共萌发出浮游植物26属33种,硅藻优势种类主要有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spp.)、角毛藻(Chaetoceros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等.甲藻种类数较少,其中以woloszynskioid类中的Biecheleriopsis adriatica为优势甲藻.萌发的浮游植物中还出现了大量金色藻(Chrysochromulina spp.)及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aosa)等其他类别的潜在有毒种类.本研究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沉积物中有毒有害赤潮藻类孢囊分布广泛,并萌发出大量的潜在有毒藻类,说明柘林湾海域具有较高的有害赤潮发生风险.
王朝晖康伟
关键词:甲藻孢囊沉积物萌发
长江口东滩湿地不同盐沼植被样地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被引量:4
2018年
根据2015年5-12月在长江口东滩盐沼湿地水域采集的浮游植物监测数据,分析了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编号:H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早期(编号:HZ)和互花米草入侵后期阶段(编号:HH)、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编号:LW)]等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或属),隶属4个门。硅藻门种类最多,有48种(或属),占总种类数的73.8%;其次为蓝藻门种类,有10种(或属);绿藻门有6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76)、洛氏菱形藻(Nitzschia lorenziana)(Y=0.03)和近缘斜纹藻(Pleurosigma affine)(Y=0.02)等3种。5-8月盐沼植被区浮游植物的种类数相对较高,而9-12月(秋季至冬初)种类数明显下降。各个植被样地中硅藻的月平均丰度均明显高于其它藻类,而甲藻丰度最低。HS和HZ植被样地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数和丰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HH和LW样地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丰度同样无显著性差异;前2种生境浮游植物的月平均丰度是后2种生境的3.8倍,这主要是由于硅藻的丰度差异较大造成的。从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看,两两生境间物种丰富度指数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指数(H')变化趋势类似于均匀度指数(J),5-8月和12月H'值相对较高。从群落聚类和排序结果来看,在空间上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难以区分开;而在时间上大致分为2组[即5-8月(春初至夏末)与9-12月(秋季至冬初)]。总体来说,不同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月份差异较大,同一高程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长江口盐沼植被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邻近水体有着较大的不同,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张衡叶锦玉张瑛瑛康伟彭建新张建明
关键词:长江口海三棱藨草浮游植物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微藻种类识别被引量:8
2021年
对微藻的光学图像进行采样,并结合国内外专家对微藻鉴定的经验知识,制作了微藻图像数据集,并进行数据增强处理。借助深度学习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AlexNet),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利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确保模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模型的训练精度为97.86%±1.63%,测试精度为85.86%±0.80%,达到了预期效果。利用AlexNet模型训练得到的参数,对预留的280个样本图像进行实际测试,7个藻种的平均精确度、平均召回率和调和平均数分别为83.3%,84.4%和83.3%,表明深度学习方法是鉴定微藻的一种有效方法。
崔雪森田晓清康伟朱浩朋张胜茂JOE Silke戴阳樊成奇
关键词:微藻卷积神经网络自动识别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