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超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皮肤
  • 2篇皮肤病
  • 2篇萎缩性
  • 1篇大疱
  • 1篇大疱性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大疱性表皮松...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寻常性
  • 1篇寻常性银屑病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不良型
  • 1篇营养不良型大...
  • 1篇营养评估
  • 1篇硬化萎缩性苔...
  • 1篇致死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何超
  • 4篇范星
  • 3篇陈菁菁
  • 2篇杨帆
  • 1篇管石侠
  • 1篇程靖
  • 1篇侯丽丽
  • 1篇蒋建华
  • 1篇张宝
  • 1篇黄渊柏
  • 1篇陈菁菁
  • 1篇杨乐

传媒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7年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malignant atrophic papulosis,MAP),又称K9hlmeier-Degos病、Degos病、致死性皮肤和胃肠道小动脉栓塞症,1941年由意大利人K9hlmeier首次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原因未知的多系统血管病变的临床综合征,可累及皮肤、
陈菁菁何超曾强范星
关键词:恶性萎缩性丘疹病文献复习DEGOS病临床综合征血管病变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16年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于1995年正式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其具有无创、实时、快捷、方便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将这一工具应用于皮肤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本文通过与组织病理等传统诊断方式进行对比,总结近年来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辅助临床医师更好地做出诊断。
何超陈菁菁杨帆范星
关键词:银屑病
胫前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及文献总结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收集胫前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该病临床特点。方法报告胫前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并总结了国内外病例共30例。结果其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4±18.3)岁,平均发病年龄(18.1±15.2)岁,53.33%患者有家族史,76.67%患者伴有指趾甲营养不良及不同程度甲改变,辅助检查确诊为表皮下水疱,对症处理后可不同程度缓解,皮肤移植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结论胫前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男女发病相当,多于青年期发病,多数合并有指趾甲损害,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基因治疗或皮内异体成纤维细胞或胶原蛋白重构是有效的前景治疗方法。
范星黄渊柏陈菁菁何超
关键词: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及光泽苔藓等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下镜像特征及其在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109例寻常性银屑病、15例玫瑰糠疹、52例扁平苔藓、5例硬化萎缩性苔藓和14例光泽苔藓患者的RCM图像特征和组织病理特点,比较二者的符合率。结果寻常性银屑病角化不全、银屑病样增生、真皮乳头血管迂曲扩张伴炎细胞浸润的RCM与组织病理有较高的符合率,但RCM的Munro微脓肿检出率偏低(54.13%);玫瑰糠疹局灶性角化不全及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检出率二者高度一致,但RCM中表皮层海绵形成检出率较低(53.33%);扁平苔藓棘层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真皮乳头炎细胞浸润检出率二者高度一致,但颗粒层楔形增厚的RCM图像仅有5例检测到(9.62%)。硬化萎缩性苔藓RCM及组织病理均可见到表皮变薄、基底细胞液化及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二者完全符合。光泽苔藓的真皮乳头扩大、表皮突下延、基底细胞液化及真皮乳头内噬黑素及炎症细胞浸润检出率二者高度一致。结论RCM可作为寻常性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及光泽苔藓等丘疹鳞屑性皮肤病较为理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辅助工具。
范星何超陈菁菁张苑菁杨帆郭泽钱丹凤
关键词:寻常性银屑病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光泽苔藓
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及营养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针对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探究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的价值,为临床营养支持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病房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59例,进行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分),分为低分组(O~4分)31例及高分组(5~9分)28例,分别于入ICU后的第1天(次日)、第7天,测定其一般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段围(MAC)及上臂中段肌围(MAMC)]对所有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初步评估,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淋巴细胞绝对数(LY)水平作为营养指标,入ICU后第7天,对两组患者进行主观综合评价(SGA),同时记录两组患者28d内病死率。结果人住ICU后第1天,两组TSF、MAC、MA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ICU后第7天,高分组TSF、MAC、MAMC分别为(0.943±0.484)cm、(24.143±3.203)cm、(21.187±2.625)cm,均显著低于低分组的(1.185±0.403)cm、(26.981±2.731)cm、(23.265±2.32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0、3.672、3.223,均P〈0.05)。入住ICU后第1天,高分组血清ALB、Hb分别为(34.5±7.3)g/L、(103.68±13.5)g/L,低分组分别为(39.0±6.9)g/L、(122.29±20.4)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6、4.168,均P〈0.05);入ICU后第7天,高分组血清ALB、PA、Hb、LY分别为(30.6±5.1)g/L、(146.0±77.0)mg/L、(83.9±11.9)g/L、(1.123±0.535)×10^9/L,均显著低于低分组的(35.8±5.5)g/L、(209.9±105.1)mg/L、(105.8±19.2)g/L、(1.709±1.377)×10^9/L。与入ICU后第1d比较,高、低分组患者7d时的血清ALB、Hb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9、2.042、5.817、3.
何超张宝管石侠侯丽丽程靖杨乐蒋建华
关键词:神经系统危重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