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股骨
  • 2篇人工肱骨头
  • 2篇人工肱骨头置...
  • 2篇肱骨
  • 2篇肱骨近端
  • 2篇肱骨近端骨折
  • 2篇肱骨头
  • 2篇肱骨头置换
  • 2篇钛缆
  • 2篇结节
  • 2篇近端
  • 2篇近端骨折
  • 2篇骨头
  • 1篇一致性
  • 1篇有效性
  • 1篇正性
  • 1篇置换术
  • 1篇中隔偏曲
  • 1篇手术

机构

  • 6篇河北省沧州中...

作者

  • 6篇宋驰
  • 4篇王树辉
  • 4篇刘浩
  • 1篇王江静
  • 1篇赵均福
  • 1篇范焕焕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股骨转子间骨折新综合分类法有效性验证
2023年
目的验证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新综合分类法的有效性。方法研究纳入616例ITF患者,男279例(45.29%),女337例(54.71%);年龄23~100岁,平均72.5岁。由2名骨科住院医师(研究者Ⅰ、Ⅱ)及2名高年资骨科医师(研究者Ⅲ、Ⅳ)各自间隔1个月,分别采用1996/2007版国际内固定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2018版AO/OTA分型及新综合分类法,按随机顺序对616例患者CT影像资料进行分型。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3种ITF分型方法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4名观察者两次评估3种分型方法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分析结果示,3种分型方法均具有较强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其中,新综合分类法κ值高于1996/2007版及2018版AO/OTA分型,且观察者的经验对分型结果有一定影响,低年资较高年资骨科医师观察者间一致性稍好。4名观察者对3种分型方法两次评估的观察者内一致性分析结果示,除观察者Ⅳ在2018版AO/OTA分型中一致性略高于新综合分类法外,其他3名观察者新综合分类法一致性更好。说明新综合分类法有较高可重复性,且高年资骨科医师观察者内一致性较低年资者更好。结论新综合分类法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用其对ITF患者CT影像进行分型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研究者的经验对3种分型方法结果有一定影响,经验丰富者其观察者内一致性更高。
崔路宽刘浩刘浩范焕焕王江静王树辉范焕焕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性一致性
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新概念
2017年
对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这段时间的股骨颈骨折病患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并通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股骨颈骨折的医治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的效果和问题。结果表明,相对于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宋驰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钛缆固定结节肱骨头置换与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比较
2023年
比较PHILOS钢板手术与钛缆固定结节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效果。方法 收集自2016年12月-2021年5月间采用钛缆固定结节行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采用临近匹配方式筛选相同数量PHILOS钢板治疗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随访时Constant和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各纳入19例患者,两组间性别、年龄、手术侧、骨折类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两组间除手术时长存在显著差异(P=0.040 < 0.05)外,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切口长度、Constant和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置换组Constant和VAS评分平均值优于钢板组。结论 应用钛缆固定结节方法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可收到与钢板内固定相当的手术效果。
崔路宽王树辉宋驰刘浩王大鹏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钛缆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在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鼻内镜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随机选取已确诊为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各有49人的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时长、治疗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9.83±10.32)min,明显少于B组平均手术时间(79.15±13.87)min(t=2.401, P=0.021);A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B组的61.22%(χ2=4.402, P=0.042);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少于B组的24.49%(χ2=10.820,P=0.001)。结论在临床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手术治疗过程中,相比于传统手术治疗,鼻内镜下手术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治疗有效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孙占霖宋驰王静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鼻中隔偏曲
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9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术后X线片观察内侧皮质复位情况分为正性复位组、中性复位组和负性复位组。比较3组术后3 d尖顶距、头颈长度、颈干角,以及术后3个月头颈长度与颈干角改变程度。结果 1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1(5~22)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患者,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术后3 d正性复位组与中性复位组尖顶距无明显差异,而中性复位组尖顶距大于负性复位组。3组术后3 d头颈长度、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复位组、中性复位组术后3个月头颈长度缩短程度小于负性复位组,而正性复位组与中性复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正性复位组、中性复位组术后3个月颈干角丢失程度小于负性复位组,而正性复位组与中性复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医师在采用闭合复位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应重视这一问题,避免出现内侧皮质负性支撑复位,以期降低术后头颈切割、股骨颈缩短、内固定失败等风险。
崔路宽宋驰齐峰刘浩王树辉周玉海李长江赵均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
钛缆纵向固定与常规方法固定肱骨大小结节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应用的比较
2023年
目的 比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应用钛缆纵向固定与常规缝线或钢丝固定肱骨大小结节的效果,明确钛缆纵向固定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自2016-12—2021-07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的40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19例术中采用钛缆纵向固定肱骨大小结节(钛缆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缝线或钢丝固定肱骨大小结节(常规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钛缆组随访时间为8~48(24.79±13.20)个月,常规组随访时间为6~52(25.76±14.6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钢丝或钛缆断裂、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肩关节脱位及肱骨大小结节移位等并发症。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缆组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25~78(55.42±12.51)分,常规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30~75(52.52±10.52)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钛缆纵向固定肱骨大小结节的方法切实有效,可获得与常规缝线或钢丝固定相同的短期固定效果,而且其长期固定效果有可能优于常规缝线或钢丝固定,但是还需要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观察。
崔路宽王树辉宋驰刘浩王大鹏李长江
关键词: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钛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