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Clearfil SE Bond(SE)、AdperTM Easy One(EO)、Scotchbond Universal(SBU)3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对乳牙釉质和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影响,以及粘接界面轻度唾液污染后即刻吹干对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将240个乳牙釉质及240个牙本质样本随机分为16组(n=15个/组),实验组选用SE、EO、SBU等3种不同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照组选用AdperTM Single Bond Plus(SL)全酸蚀粘接系统,在无污染或有唾液污染、蒸馏水储存(水浴储存24 h)或水浴循环老化(5℃和55℃水浴中循环5000次)等两种不同储存条件下,测量每组中12个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剩余3个试样的粘接界面情况。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和Tukey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乳牙牙釉质粘接,全酸蚀粘接剂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28.92±1.83)MPa和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27.27±3.03)MPa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有唾液污染时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1.88±3.17)MPa或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11.90±3.98)MPa均显著低于其无唾液污染时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9.57±3.89)MPa或老化后剪切粘接强度(19.01±5.03)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乳牙牙本质的粘接,老化处理后全酸蚀粘接剂的剪切粘接强度(14.31±1.97)MPa显著低于其他粘接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有唾液污染时的即刻剪切粘接强度(12.99±2.66)MPa显著低于其无唾液污染时剪切粘接强度(18.63±3.61)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组的无/有污染状态下的剪切粘接强度[(14.41±2.68)MPa和(10.93±2.18)MPa]均显著低于SE组[(21.10±4.40)MPa和(19.56±3.64)MPa]和SBU组[(22.27±5.43)MPa和(20.60±5.11)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酸蚀粘接剂对乳牙釉质粘接耐久性更佳;SE和SBU对乳牙牙本质有更好的粘接耐久性;粘接界面轻度唾液污染后即刻吹干处理可恢复SE和SBU的粘接强度,但对EO的
目的:对混合牙列儿童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进行测量分析,初步提供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情况的基线数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其中男童12例,女童8例,年龄在6.5~9.8岁。使用Dental PrescaleⅡ咬合分析系统进行牙尖交错位时咬合力和咬合接触的测量,包括全牙列最大咬合力(N)及咬合接触面积(mm^(2))、左右双侧最大咬合力及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强(MPa)、最大咬合压强(MPa),并确定咬合力重心位置。对最大咬合力、平均咬合压强、咬合接触面积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咬合的双侧对称性,对咬合数据与年龄、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混合牙列儿童在牙尖交错位时平均最大咬合力为(869.18±106.64)N,平均咬合接触面积为(25.19±2.89)mm^(2),平均咬合压强为(34.37±5.98)MPa,最大咬合压强中位数(P_(25),P_(75))为120(120,120)MPa;(2)左右双侧在最大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平均咬合压强、最大咬合压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牙尖交错位时,12例男童和8例女童的平均咬合接触面积分别为(26.71±3.91)mm^(2)和(21.62±3.08)mm^(2),平均最大咬合力分别为(911.92±145.05)N和(769.47±116.4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咬合压强在男童和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咬合力与年龄呈弱相关(r=0.219,P=0.046),与咬合接触面积呈极强的正相关(r=0.949,P<0.001),平均咬合压强、最大咬合压强、咬合接触面积与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均无相关性;(5)20例混合牙列个别正常[牙合]儿童的咬合重心均位于磨牙区,最大咬合压强点有7例儿童仅位于第一恒磨牙区,有10例儿童在乳磨牙区和第一恒磨牙区均存在,有3例儿童仅位于乳磨牙区。结论:混合牙列个别正常[�